马亚妹
目的 探讨镇静剂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急诊科与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590例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镇静剂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90例患者中,410例(69.49%)在抢救过程中使用了镇静剂,包括咪唑安定186例(45.37%),丙泊芬124例(30.24%),地西泮100例(24.39%).410例用药患者中,1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3%.结论 镇静剂在危重病患者抢救中有重要的作用,但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药品不良反应,应做好用药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以保证抢救效果.
作者:汪兰香;汪素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配合咪达唑仑镇静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给予丙泊酚镇静,B组50例给予丙泊酚配合咪达唑仑镇静.结果 B组药物起效时间、镇静完善时间、自然清醒时间、镇静效果均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丙泊酚配合咪达唑仑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镇静中效果显著,可减轻不良反应程度.
作者:王后兴;梁静芝;杨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尼洛替尼(达希纳)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42例,均予口服尼洛替尼,每次400 mg,每天2次.结果 完全血液学缓解率为慢性期为93.75%,加速期为66.67%,急变期为37.50%;完全遗传学缓解率分别为58.06%,33.33%,25.00%;邵分遗传学缓解率分别为80.66%,66.67%,37.50%.血液学不良反应中Ⅲ级血小板减少9例,粒细胞减少和贫血各6例,程度轻微,无Ⅲ级及以上贫血发生.在血液学不良反应中大多数可通过调整剂量或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控制.治疗过程中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如恶心、呕吐、头痛等,程度较为轻微,患者可耐受,不影响后期治疗.结论 尼洛替尼(达希纳)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江文华;解敏君;唐小万;王娴婷;陈莉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甲强龙治疗和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两组呼吸困难程度和肺部罗音的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期间,给予相应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小薇;吴苏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卡介苗联合电离子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电离子手术治疗;治疗组在电离子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介苗注射液0.5 mL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续使用18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1.05%,治疗组为92.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7.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95%(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卡介苗联合电离子手术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昌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产后出血的产妇6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20 U注射和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μ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250 μg肌肉注射,效果不佳者可再次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各时段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7%(P<0.05),各时段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3例,发热1例,面色潮红5例,胸闷1例,血压一过性升高2例,均未经处理可自行缓解.结论 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疗效显著,不但起效迅速、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还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春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对两组患者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及呼吸道梗阻等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呼吸抑制和呼吸道梗阻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降低采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的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叶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治疗组加用α-硫辛酸注射液600 mg静脉滴注,甲钴胺500 μg,口服,1日3次;对照组加用甲钴胺500 μg,口服,1日3次,3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α-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作者:宁尚侠;李桃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双氯芬酸钠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双氯芬酸钠缓释片100 mg/次,早晚各1次;观察组予以双氯芬酸钠缓释片50 mg/次,盐酸氨基葡萄糖片750 mg/次,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8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的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1.67%;治疗后,两组患者ISOA与VAS计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和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双氯芬酸钠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消除炎症和肿胀,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受损的软骨组织,较适合于基层医院膝骨关节炎的门诊治疗.
作者:闵华;蒙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消退作用及调脂疗效.方法 65例高脂血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d,测定治疗6个月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均明显缩小(P<0.01),血脂TC,TG,LDL-C明显下降,HDL-C升高(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有效调节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蒋宜;唐渝平;徐幸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监测血液病伴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动态水平值,探讨临床优化感染用药及其使用价值.方法 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7例采用快速半定量法(PCT-Q)检测,观察临床优化感染用药前后PCT动态水平值的变化;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T动态水平值的变化.结果 血清PCT动态水平值与患者感染细菌严重程度有关.试验组的抗菌疗程、住院天数、抗菌药使用强度(AUD)和药品不良反应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临床药师利用PCT动态水平值,对血液病伴不明原因发热感染者的鉴别判断、早期诊断及临床抗菌药短期优化治疗有应用价值.
作者:李琼;周舍典;苏美霞;高利霞;黄云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钠连用曲安奈德与单用透明质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择膝骨性OA患者6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4例.联合组第1周予以透明质酸钠和曲安奈德各25 mg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第2周仅予以透明质酸钠25 mg关节腔内注射.对照组予以单纯透明质酸钠25 mg关节腔内注射.均每周1次,连用4周.结果 联合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分别出现膝关节肿痛5例和3例,症状较轻,对症治疗后缓解,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0.14,P>0.05).结论 透明质酸联合曲安萘德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OA的近、远期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
作者:杨豪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和预防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将64例轻中度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儿均采用抗感染、解痉、平喘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1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口服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2周后的临床疗效,并随访观察治疗半年、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62%(P<0.01);随访半年和1年内哮喘的复发率为10.00%和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10%和52.38%(P<0.05或P<0.01).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与预防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率.
作者:吴关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口服心律宁片0.3g,治疗组36例口服胺碘酮片0.2g,均每日3次,连续治疗4周.结果 治疗4周后,早搏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 (P<0.05);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88.24%,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3例、头晕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4例、头晕3例、皮肤过敏2例,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缓解且不影响后续治疗.结论 应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洪茂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兰苏)对胸部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120例胸部手术后需预防肺部并发症的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盐酸氨溴索预防肺部并发症,对照组则应用庆大霉素与地塞米松.观察两组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排痰效果,并比较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的排痰效果、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预防胸部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毛泽军;何理祥;何相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简称《原则》)实施前后医院住院部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6年至2011年麻醉药品用药品种、数量、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醉药品消耗数量及金额逐年增加,芬太尼注射液和吗啡缓释片的DDDs一直排在前2位,吗啡和布桂嗪注射液的DDDs呈减少趋势,哌替啶的DDDs保持在一定的水平.结论 DDDs排序反映了医院的麻醉药品的用药情况,《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已在医院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仍需继续推广,使癌痛患者得到更合理的用药.
作者:沈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静脉自控镇痛泵(PC IA)用于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8月至2011年10月术后使用PCIA患者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镇痛效果均良好,出现的故障和不良反应都给予了及时处理.结论 PCIA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减轻了患者痛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且使用方便,镇痛药血药浓度稳定,持续效果好,安全系数高.
作者:王地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婴儿巨细胞感染患儿36例应用更昔洛韦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患儿使用更昔洛韦注射液后病情好转,但同时出现了呕吐(27.78%)、皮疹(25.00%)、贫血(13.89%)、中性粒细胞减少(38.89%)和血小板减少(8.33%)等不良反应.结论 更昔洛韦注射液在对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起到良好疗效的同时,也会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医务人员要及时采取相关护理措施,严重时应及时停药.
作者:赖香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脱水剂、钙离子拮抗药、溶栓等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胞二磷胆碱0.75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治疗组患者给予盐酸纳洛酮1.2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天,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治疗后观察其疗效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NDS及ADL评分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8.14%,低于治疗组的88.37% (P <0.05).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 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尽快恢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配合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再次手术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48例确诊为乳腺癌拟再次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术前心理干预访视,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对照组常规访视,无术前用药,两组患者采用焦虑指数评分进行测评.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指数均下降(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咪唑安定配合术前心理干预更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患者再次手术的焦虑程度.
作者:蒋惠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