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君芬;顾红丹
目的 建立测定健脑丸中五味子甲素舍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采用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62:38),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9 nm,柱温35℃.结果 五味子甲素进样量在0.161 3~1.612 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95(n=10),平均回收率为99.01%,RSD=0.76%(n=9).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健脑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邢军;王红;姚庆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活血镇痛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当归、延胡索、冰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结果 鉴别方法简便、专属;定量方法简便、准确,丹参酮ⅡA进样量在0.035 2~1.40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46%,RSD=1.91%(n=9).结论 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能有效控制活血镇痛胶囊的质量.
作者:周国儿;李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后抑郁焦虑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4例骨折后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黛力新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黛力新20 mg,每日上午口服,疗程均为4周;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焦虑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联合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黛力新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上述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联合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黛力新组(P<0.05).结论 黛力新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骨折后抑郁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珍丹;高福明;许仁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硝苯地平控释片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依从性进行前瞻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研和对比研究分析法.将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3组,A组35例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B组32例口服依那普利片,C组33例口服短效硝苯地平片:结果A组、B组、C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7.14%和97.14%,37.50%和81.25%,30,30%和75.78%,A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B组、C组(P<0.05,P<0.01);治疗依从性比率分别为A组91.43%,B组62.50%,C组45.45%,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P<0.01).治疗依从性比率与总有效率呈正相关,r=0.83.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较好的治疗依从性,适宜于高血压病患者的长期治疗.
作者:姜素伟;周建;徐爱建;姜小琴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医院HIS系统中2009年住院患者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物的相关数据,计算用药频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芬太尼注射液的使用频率高,哌替啶注射液的用量始终较大.结论 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对麻醉性镇痛药物,医院在加强监督、防止非法滥用的同时,还应注意保障合法需求,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郭晓华;赵颖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门诊处方退药原因,以尽量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方法 收集门诊退药处方560张,按不同原因分类分析.结果 1年内共调配门诊处方261 100张,其中退药处方560张,占总处方量的0.21%;退药原因包括不良反应、服药禁忌、重复开药、调整治疗方案、处方超量等.结论 有关科室及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处方管理,提高处方和审方质量,更好地开展药学服务,降低门诊退药率.
作者:贾萍;卿轶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环孢霉素滴眼液对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所致严重干眼症的疗效.方法 将89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88只眼和试验组45例90只眼,对照组单纯使用泪然滴眼液,每日4次,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0.05%环孢霉素滴眼液,每日3次.结果 两组患者眼部症状评分、结膜充血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后上皮损伤程度评价在治疗前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0.05%环孢霉素滴眼液对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所致严重干眼症具有一定临床疗效,配合人工泪液共同使用比单纯使用人工泪液疗效显著.
作者:张区;郑直;陈健;叶小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两种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予降低颅内压与改善脑水肿、调整血压、降纤、抗凝、神经保护、溶栓、对症、支持等治疗,同时对照组睡前顿服辛伐他汀20mg/d,观察组睡前顿服辛伐他汀40 mg/d,疗程均为4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效果更加显著(P<0.05).总有效率为88.89%,优于对照组的77.78%(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常规剂量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建议对无他汀类药物禁忌证患者在严密监测下增大药物剂量,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刘忠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在定量分析方面较优,而离子阱质谱仪则在定性分析方面较优.Q TRAP质谱仪将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和离子阱质谱仪的功能以一种新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既保留了串联四极杆质谱仪的优点,如母离子扫描、中性丢失扫描、选择反应监测的功能,又克服了传统3D离子阱质谱仪诸如低质量截止点(1/3效应)等缺点,是一台集定性与定量功能于一体的质谱仪.该文介绍了Q TRAP四极杆一线性离子阱质谱仪的基本原理和分析策略,并简述其在药物代谢研究方面的应用.
作者:杨波;王柯静;冉健莉;刘松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麻口皮子药中总黄酮的不同提取方法并进行含量测定,为地方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510 nm为检测波长测定吸光度,比较回流法提取、超声提取和浸渍法提取所得总黄酮的量.结果 回流法提取所得总黄酮量较多,对照品溶液质量浓度在0.42~4.2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A=0.264 7 C+0.032,r=0.999 0(n=6);平均回收率为97.53%,RSD=1.85%(n=6).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麻口皮子药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兴;张志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验证注射用水微生物含量与贮存温度、方式及时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测不同贮存温度、不同贮存方式、不同贮存时间的注射用水中微生物含量.结果 注射用水微生物含量与贮存温度成反比,与时间成正比,高温循环贮存方式可有效抑制注射用水中微生物生长.结论 注射用水的贮存温度、方式与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一致时,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确保注射用水及配制成品的质量.
作者:陈树新;莫玉芳;蔡先东;陈翠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干扰素稀释液创面外涂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口腔溃疡的112例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将重组人干扰素α-2b 500万U/瓶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5万U/mL,以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后采用此干扰素稀释液外涂溃疡创面,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后将桂林西瓜霜喷于溃疡面上,两组均于每天上午、下午、睡前各用药1次,用药后禁食、禁饮30min,分别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结果 治疗组溃疡面面积缩小、充血消退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快、持续时间短.结论 干扰素稀释液创面外涂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疗效确切,近期不良反应少.
作者:周跃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介绍盐酸氨基葡萄糖咀嚼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选用甘露醇为稀释剂、阿斯帕坦为矫味剂、薄荷油为芳香剂、微粉硅胶为助流剂、硬脂酸镁为润滑剂、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E50为黏合剂制备盐酸氨基葡萄糖咀嚼片,采用络合滴定法测定制剂含量.结果 制得的盐酸氨基葡萄糖咀嚼片口感好、表面光滑美观、色泽均匀、硬度适中、服用方便.结论 该制剂处方工艺成熟,检测方法简便、准确,适于医院配制和应用.
作者:欧阳京;刘祖雄;符旭东;王志朝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醋酸肤轻松搽剂中醋酸肤轻松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C18柱(250mm×4.6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为240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醋酸肤轻松质量浓度在6.20~31.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8%,RSD为0.33%(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适用于该制荆的质量控制.
作者:蔡果;申国庆;龚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对确诊的6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60例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共培养出病原菌28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5株(76,24%),革兰阳性菌38株(13.48%),真菌29株(10.28%);同时或先后检出两种以上病原菌合并感染49例(81.67%),合并真茵感染16例.分离所得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肺炎克雷伯茵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低于30%;38株革兰阳性茵中,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耐药性严重,对去甲万古霉素仍保持高度敏感;29株真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主要病原茵为革兰阴性杆菌,且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混合感染现象严重,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分析对于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夏斌;周阿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国内2000年至2009年关于使用莫西沙星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和急性过敏反应较为常见,且精神症状多发生于老年人.结论 应重视应用莫西沙星引发不良反应所造成的危害,临床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国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左旋多巴正丁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采用WondailTM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5 mol/L磷酸二氢纳(用4.3%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5.0)-甲醇(60:4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40℃,进样量20 μL.结果 盐酸左旋多巴正丁酯质量浓度在25.1~251.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7%,RSD为0.83%(n=9).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好,可用于盐酸左旋多巴正丁酯的含量测定.
作者:吕立;施晓霞;黄兴振;巫世红;许崇摇;蒋伟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脑补益口服液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色谱柱为Shimadzu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1.0 mL/min.结果 黄芪甲苷进样量在1.78~8.9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n=5);平均回收卒为100.46%,RSD=1.28%(n=6).结论 所用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能有效控制心脑补益口服液的质量.
作者:李飞;周洪雷;杜昊忱;查慧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9年120份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涉及不良反应的药品共5大类,其中抗感染药物90例,占75,00%;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首位,共81例,占67.50%.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上难以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科学有效地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和技术规范,尽量避免或减少其发生.
作者:孙远南;金萍;倪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患儿均分为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神经节苷脂20mg/次,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0.125 g/次,均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IL-6,IL-10,IL-1β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浆IL-6,IL-10,IL-1β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则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O.05).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较胞二磷胆碱更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IL-6,IL-10,IL-1β水平有关.
作者:周君芬;顾红丹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