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张红宇;刘勤;赵祎
目的 建立醋酸肤轻松搽剂中醋酸肤轻松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C18柱(250mm×4.6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为240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醋酸肤轻松质量浓度在6.20~31.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8%,RSD为0.33%(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适用于该制荆的质量控制.
作者:蔡果;申国庆;龚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 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Ⅺ 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试验.结果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经5倍及以上稀释,质量浓度在1.5 g/L以下时对鲎试剂与内毒素的反应无干扰.结论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可以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进行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检查.
作者:王莉;张红宇;刘勤;赵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降血压药的应用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干部诊疗科2005年至2008年降血压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结果 硝苯地平缓释片(Ⅱ)、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用药频度位居前列.结论 降血压药中,钙离子桔抗剂的临床应用较多.
作者:李外;魏宇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在中性粒细胞弹力酶(NE)引起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NE刺激A549细胞,给予地塞米松处理后,以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特异性抑制剂Ro-3l-8220、糖皮质激素受体(GR)拮抗剂RU-486为干预因素.采用RT-PCR法检测黏蛋白5AC(MUC 5AC)mRNA和MKP-1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中MUC 5AC蛋白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调节激酶(ERK)水平和MKP-1蛋白的表达.结果 NE刺激后引起MUC 5AC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给予NE刺激的对照组,同时伴随P-ERK水平的增高;给予地塞米松处理后,上述指标的水平明显降低,同时MKP-1的蛋白及mRNA水平增高;而给予Ro-31-8220或RU-486干预后,ERK及MUC 5AC蛋白、MUC 5AC mRNA水平则增高,而MKP-1的蛋白及其mRNA水平降低.结论 NE可通过ERK信号通路引起气道黏液的高分泌,而地塞米松可阻断这一过程,这是通过上调MKP-1的水平使ERK去磷酸化失活而实现的,且MKP-1的上调呈GR依赖性.
作者:田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硝苯地平控释片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依从性进行前瞻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研和对比研究分析法.将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3组,A组35例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B组32例口服依那普利片,C组33例口服短效硝苯地平片:结果A组、B组、C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7.14%和97.14%,37.50%和81.25%,30,30%和75.78%,A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B组、C组(P<0.05,P<0.01);治疗依从性比率分别为A组91.43%,B组62.50%,C组45.45%,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P<0.01).治疗依从性比率与总有效率呈正相关,r=0.83.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较好的治疗依从性,适宜于高血压病患者的长期治疗.
作者:姜素伟;周建;徐爱建;姜小琴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9年120份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涉及不良反应的药品共5大类,其中抗感染药物90例,占75,00%;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首位,共81例,占67.50%.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上难以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科学有效地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和技术规范,尽量避免或减少其发生.
作者:孙远南;金萍;倪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有关物质的定性及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XTerra MS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A为1.8 g/L的无水磷酸氢二钠溶液(用稀磷酸或氢氧化钠调pH至8.9),流动相B为甲醇-乙腈(250:750),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5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60℃,进样量为50 μL-结果有关物质与主药色谱峰有很好的分离效果.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的有关物质控制.
作者:郑白水;李红;马大中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对确诊的6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60例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共培养出病原菌28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5株(76,24%),革兰阳性菌38株(13.48%),真菌29株(10.28%);同时或先后检出两种以上病原菌合并感染49例(81.67%),合并真茵感染16例.分离所得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肺炎克雷伯茵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低于30%;38株革兰阳性茵中,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耐药性严重,对去甲万古霉素仍保持高度敏感;29株真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主要病原茵为革兰阴性杆菌,且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混合感染现象严重,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分析对于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夏斌;周阿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验证注射用水微生物含量与贮存温度、方式及时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测不同贮存温度、不同贮存方式、不同贮存时间的注射用水中微生物含量.结果 注射用水微生物含量与贮存温度成反比,与时间成正比,高温循环贮存方式可有效抑制注射用水中微生物生长.结论 注射用水的贮存温度、方式与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一致时,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确保注射用水及配制成品的质量.
作者:陈树新;莫玉芳;蔡先东;陈翠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环孢霉素滴眼液对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所致严重干眼症的疗效.方法 将89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88只眼和试验组45例90只眼,对照组单纯使用泪然滴眼液,每日4次,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0.05%环孢霉素滴眼液,每日3次.结果 两组患者眼部症状评分、结膜充血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后上皮损伤程度评价在治疗前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0.05%环孢霉素滴眼液对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所致严重干眼症具有一定临床疗效,配合人工泪液共同使用比单纯使用人工泪液疗效显著.
作者:张区;郑直;陈健;叶小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考察静脉注射液中药物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方法采用光阻法对加入临床常用量的粉针剂、水针刺的复配液进行不溶性微粒检查结果与药物配伍后,静脉注射液的微粒数增加,注射器引入微粒明显,粉针剂的微粒比水针刺增加明显,黏度大的水针剂微粒增加明显.结论 复配后的静脉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不容忽视,临床须高度重视,并加强控制微粒污染的有效预防措施.
作者:孙冲环;杨文清;陈玲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制备尿囊素烟酰胺乳膏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建立尿囊素烟酰胺乳膏的制备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主要成分的含量,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所用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控,用于治疗皮肤干燥、手足皲裂、银屑病、糙皮病的总有效率为96.90%.结论 所用制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春艳;杨建春;于桂兰;张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麻口皮子药中总黄酮的不同提取方法并进行含量测定,为地方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510 nm为检测波长测定吸光度,比较回流法提取、超声提取和浸渍法提取所得总黄酮的量.结果 回流法提取所得总黄酮量较多,对照品溶液质量浓度在0.42~4.2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A=0.264 7 C+0.032,r=0.999 0(n=6);平均回收率为97.53%,RSD=1.85%(n=6).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麻口皮子药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兴;张志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护理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 mL/次,采用压缩雾化吸入机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10~15 min,连用1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评分和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评分和肺功能指标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周后两组临床评分和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幅度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而充分做好雾化吸入的各项护理工作是确保治疗有效、减少副作用的重要措施.
作者:潘菊银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化学治疗与单纯放射治疗对脑胶质瘤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48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仅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分次局部照射,每次2.0 Gy,每日1次,每周5 d,共6~7周,总剂量64~70 Gy;B组25例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期间同步口服替莫唑胺75 mg/(m2·d),6~7周后行辅助化学治疗,予替莫唑胺150~200 mg/(m2·d)口服,连续5 d,每28 d为1个疗程,替莫唑胺共服用6个周期.结果 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MRI,A组缓解率(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6例)为39.13%,B组缓解率(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0例)为68.00%;A组和B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3月和16.4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7.83%和76.00%.2年生存率分别为17.39%和44.00%.两纽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化学治疗可提高脑胶质瘤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和生存率.
作者:陈运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胆道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诊胆道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第1~3天,乌司他丁治疗组给予乌司他丁20万U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0.5 h、术中1 h及术后的平均动脉压均较术前明显升高,而心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对照组心率降低幅度明显小于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及IL-6和IL-8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两组患者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尿素一谷酰胺转肽酶(γ-GTP)和血肌酐(SCr)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治疗组尿中γ-GTP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且术后第5天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血SCr除术后第3天明显升高(P<0.05)外,余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术后第3天、第5天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胆道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循环功能及降低IL-6和IL-8的水平.
作者:蔡焕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干扰素稀释液创面外涂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口腔溃疡的112例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将重组人干扰素α-2b 500万U/瓶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5万U/mL,以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后采用此干扰素稀释液外涂溃疡创面,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后将桂林西瓜霜喷于溃疡面上,两组均于每天上午、下午、睡前各用药1次,用药后禁食、禁饮30min,分别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结果 治疗组溃疡面面积缩小、充血消退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快、持续时间短.结论 干扰素稀释液创面外涂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疗效确切,近期不良反应少.
作者:周跃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地芬尼多原料中杂质烯化合物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VP-ODS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0.5%三乙胺溶液(用磷酸调pH至4.0)-甲醇(44:56)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结果 盐酸地芬尼多与杂质烯化合物及其他杂质完全分离,烯化合物质量浓度在0.309 8~6.195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7);低检出限为1.24 ng,低定量限为3.96 ng;回收率为99.94%,RSD=0.09%(n=6).结论 所用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测定盐酸地芬尼多原料及制剂中杂质烯化合物的含量.
作者:曹凤习;刘红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制备哈西奈德凝胶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壳聚糖为凝胶材料制备哈西奈德凝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哈西奈德舍量.结果 哈西奈德质量浓度在5.0~8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24%,RSD=0.62%(n=6).结论 所采用的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质量控制方法可行,适用于医院制剂室配制和临床使用.
作者:匡长春;杨晓松;刘祖雄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患儿均分为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神经节苷脂20mg/次,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0.125 g/次,均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IL-6,IL-10,IL-1β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浆IL-6,IL-10,IL-1β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则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O.05).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较胞二磷胆碱更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IL-6,IL-10,IL-1β水平有关.
作者:周君芬;顾红丹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