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的有关物质测定

郑白水;李红;马大中

关键词:阿奇霉素, 有关物质, 测定
摘要:目的 建立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有关物质的定性及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XTerra MS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A为1.8 g/L的无水磷酸氢二钠溶液(用稀磷酸或氢氧化钠调pH至8.9),流动相B为甲醇-乙腈(250:750),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5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60℃,进样量为50 μL-结果有关物质与主药色谱峰有很好的分离效果.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的有关物质控制.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罗红霉素联合氨溴索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80例

    目的 观察罗红霉素联合氨溴索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效果.方法 将1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戒烟,加强营养和运动锻炼,并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罗红霉素和氨溴索口服液,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6 min步行试验及痰涂片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痰涂片、6 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罗红霉素联合氨溴索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确切.

    作者:孙明明;杨建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25例

    目的 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化学治疗与单纯放射治疗对脑胶质瘤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48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仅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分次局部照射,每次2.0 Gy,每日1次,每周5 d,共6~7周,总剂量64~70 Gy;B组25例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期间同步口服替莫唑胺75 mg/(m2·d),6~7周后行辅助化学治疗,予替莫唑胺150~200 mg/(m2·d)口服,连续5 d,每28 d为1个疗程,替莫唑胺共服用6个周期.结果 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MRI,A组缓解率(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6例)为39.13%,B组缓解率(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0例)为68.00%;A组和B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3月和16.4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7.83%和76.00%.2年生存率分别为17.39%和44.00%.两纽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化学治疗可提高脑胶质瘤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和生存率.

    作者:陈运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健天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健天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方法 色谱柱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四氢呋喃(27:69:4),流速1.0 mL/min,柱温35 ℃,检测器温度为40℃,氮气压力0.41 MPa.结果 黄芪甲苷进样量在0.98~4.9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8%,RSD为1.11%(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健天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许锋;高华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重组人Elafin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重组人Elafin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以及Elafin低、中、高剂量组.对Elafin低、中、高剂量组给予不同浓度的重组人Elafin进行治疗,然后取血液及肝脏标本,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乳酸脱氧酶(LDH)水平,测定肝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一氧化氮(NO)舍量,并观察肝脏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组织损害较重,血清ALT和AST以及LDH水平明显升高(P<0.001),肝组织中MPO和NO含量明显升高(P<0.001);若手术前给予大鼠一定浓度的重组人Elafin,可使ALT,AST,LDH,MPO及NO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重组人Elafin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任任;张赢予;孙波;张馨木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后抑郁焦虑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后抑郁焦虑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4例骨折后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黛力新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黛力新20 mg,每日上午口服,疗程均为4周;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焦虑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联合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黛力新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上述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联合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黛力新组(P<0.05).结论 黛力新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骨折后抑郁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珍丹;高福明;许仁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锌制剂联合微生态制剂对婴幼儿肺炎病程及继发腹泻的影响

    目的 观察锌制剂联合微生态制剂对婴幼儿肺炎病程及继发腹泻的影响,探讨常规补充锌制剂和微生态制剂对婴幼儿肺炎治疗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医院儿科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因急性支气管肺炎住院的婴幼儿患者,于入院当天进行血锌含量测定,并与当地妇幼保健院相同年龄段且近期未服用过任何微量元素制剂的健康体检婴幼儿的平均血锌含量比较.将惠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肺炎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锌制剂甘草锌和微生态制剂妈咪爱口服.结果 全部惠儿治疗前平均血锌含量为(50.37±9.43)μmol/L,低于当地健康婴幼儿平均血锌含量(56.31±7.52)μmol/L;观察组患儿肺炎病程平均(8.25±2.35)d,对照组平均(9.74±2.12)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腹泻继发率为16.67%,对照组为44.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肺炎婴幼儿的血锌含量降低,锌制剂和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能缩短惠儿肺炎病程,降低惠儿腹泻继发率,可作为婴幼儿肺炎的常规补充治疗.

    作者:管丽萍;范州;詹丽;谢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我院2005-2008年干部诊疗科降血压药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降血压药的应用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干部诊疗科2005年至2008年降血压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结果 硝苯地平缓释片(Ⅱ)、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用药频度位居前列.结论 降血压药中,钙离子桔抗剂的临床应用较多.

    作者:李外;魏宇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孟鲁司特对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6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对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6(IL-16)和IgE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42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治疗组)在哮喘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10mg,口服,每晚1次,连用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IL-4,IL-16,IgE水平,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以同期入选的健康体检者34例作对照(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浆IL-4,IL-16,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则明显降低(P<0.01),且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以及大呼气峰流速(PEF)明显改善(P<0.05).结论 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浆IL-4和IL-16的表达,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聚集,使B细胞分泌IgE减少,从而缓解气道痉挛、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改善肺功能.

    作者:张蓉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酸肤轻松搽剂中醋酸肤轻松含量

    目的 建立醋酸肤轻松搽剂中醋酸肤轻松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C18柱(250mm×4.6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为240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醋酸肤轻松质量浓度在6.20~31.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8%,RSD为0.33%(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适用于该制荆的质量控制.

    作者:蔡果;申国庆;龚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医院干预退药的效果分析

    目的 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减少退药次数和工作量.方法 统计医院2009年1月2 610张退药处方的退药频次、退药金额,对退药原因、药品类别与临床科室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从药师、医师、患者三方面进行干预;与干预后3个月即2009年5月的1 383张退药处方的相关数据运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后除循环系统用药和其他类药物退药频次增多外,其余类别的药品退药频次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干预后退药频次减少1 227例,金额下降341 604.69元,其中退药频次的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采取规定退药范围并规范退药程序、深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加强药房管理等措施,可有效减少退药事件的发生.

    作者:施亮;韩江敏;王增;宋俞;王建超;郑小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克霉唑栓含量和有关物质的测定

    目的 建立测定克霉唑栓含量和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采用Waters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用稀磷酸调pH至5.75的0.05 moI/L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3:7),流速1.5 mL/min,检测波长215 nm.结果 克霉唑质量浓度在10.62~106.2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O%,RSD=0.85%(n=9);有关物质二苯基-(2-氯苯基)甲醇质量浓度在0.254 8~10.19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8%,RSD=0.7%(n=9);有关物质含量限度为克霉唑标示量的1.0%.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克霉唑栓的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测定.

    作者:周琳;王伯初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Q TRAP在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在定量分析方面较优,而离子阱质谱仪则在定性分析方面较优.Q TRAP质谱仪将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和离子阱质谱仪的功能以一种新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既保留了串联四极杆质谱仪的优点,如母离子扫描、中性丢失扫描、选择反应监测的功能,又克服了传统3D离子阱质谱仪诸如低质量截止点(1/3效应)等缺点,是一台集定性与定量功能于一体的质谱仪.该文介绍了Q TRAP四极杆一线性离子阱质谱仪的基本原理和分析策略,并简述其在药物代谢研究方面的应用.

    作者:杨波;王柯静;冉健莉;刘松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的有关物质测定

    目的 建立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有关物质的定性及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XTerra MS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A为1.8 g/L的无水磷酸氢二钠溶液(用稀磷酸或氢氧化钠调pH至8.9),流动相B为甲醇-乙腈(250:750),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5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60℃,进样量为50 μL-结果有关物质与主药色谱峰有很好的分离效果.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的有关物质控制.

    作者:郑白水;李红;马大中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硝苯地平控释片抗高血压的疗效和依从性前瞻对比研究

    目的 对硝苯地平控释片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依从性进行前瞻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研和对比研究分析法.将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3组,A组35例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B组32例口服依那普利片,C组33例口服短效硝苯地平片:结果A组、B组、C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7.14%和97.14%,37.50%和81.25%,30,30%和75.78%,A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B组、C组(P<0.05,P<0.01);治疗依从性比率分别为A组91.43%,B组62.50%,C组45.45%,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P<0.01).治疗依从性比率与总有效率呈正相关,r=0.83.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较好的治疗依从性,适宜于高血压病患者的长期治疗.

    作者:姜素伟;周建;徐爱建;姜小琴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活血镇痛胶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活血镇痛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当归、延胡索、冰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结果 鉴别方法简便、专属;定量方法简便、准确,丹参酮ⅡA进样量在0.035 2~1.40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46%,RSD=1.91%(n=9).结论 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能有效控制活血镇痛胶囊的质量.

    作者:周国儿;李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67例

    目的 观察比较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及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茵性尿道炎的疗效.方法 将197例非淋茵性尿道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多西环素组67例,口服多西环素100 mg,每日2次;左氧氟沙星组64例,口服左氧氟沙星200 mg,每日2次;阿奇霉素组66例,口服阿奇霉素500 mg,每日1次.3组疗程均为14 d,疗程结束2周后对各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多西环素组、左氧氟沙星组、阿奇霉素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3.58%,54.69%,69.70%,总有效率分别为94.03%,70.3l%,78.79%,后两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与多西环素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左氧氟沙星组和阿奇霉素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

    作者:何江;陈红芳;王慧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两种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予降低颅内压与改善脑水肿、调整血压、降纤、抗凝、神经保护、溶栓、对症、支持等治疗,同时对照组睡前顿服辛伐他汀20mg/d,观察组睡前顿服辛伐他汀40 mg/d,疗程均为4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效果更加显著(P<0.05).总有效率为88.89%,优于对照组的77.78%(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常规剂量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建议对无他汀类药物禁忌证患者在严密监测下增大药物剂量,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刘忠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7例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8年10月医院收治的27例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中,良性肿瘤12例,均为黏液囊肿;恶性肿瘤15例,其中类癌12例,腺癌2例,黏液裳腺癌1例.所有患者首次均行阑尾切除术,其中4例(1例类癌、2例腺癌、1例黏液囊腺癌)术后3~6个月再次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术后5个月再次行回盲部切除术,其他21例均未行二期手术治疗;2例腺癌患者术后予5-氟尿嘧啶化学治疗.随访患者25例,其中21例随访5个月至25年,未发现阑尾肿瘤复发和转移,1例类癌患者术后5年死于全身转移,1例囊腺癌患者术后6个月死于全身转移,1例腺癌患者术后8个月死于全身转移,1例类癌患者术后2年死于车祸.结论 原发性阑尾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术前诊断困难,对术中可疑者应行快速冰冻切片明确诊断,而确诊后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式选择是影响其预后的关键因素.

    作者:池圣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莫西沙星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国内2000年至2009年关于使用莫西沙星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和急性过敏反应较为常见,且精神症状多发生于老年人.结论 应重视应用莫西沙星引发不良反应所造成的危害,临床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国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哈西奈德凝胶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哈西奈德凝胶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壳聚糖为凝胶材料制备哈西奈德凝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哈西奈德舍量.结果 哈西奈德质量浓度在5.0~8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24%,RSD=0.62%(n=6).结论 所采用的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质量控制方法可行,适用于医院制剂室配制和临床使用.

    作者:匡长春;杨晓松;刘祖雄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