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维政;金燕飞;姜家书;石磊;张春霞
目的 探讨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方式和方法.方法 从组织工作、资源调配、部门协调等方面探讨应急检验的实施程序.结果 与结论应急检验是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必须履行的职责,应通过不断完善预案、科学组织实施、强化人员素质、定期演练来不断提高应急检验工作的水平.
作者:李夏林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改进结核散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白及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荆中异烟肼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品溶液无干扰;异烟肼进样量在0.2-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9.12%,RSD=0.39%(,n=6).结论 所用方法操作简便、方法稳定、专属性强,可作为该制荆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鲁金凤;姜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时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收集的2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0~10岁人群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占43.7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易引发药品不良反应多,占53.54%;弓发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居首位(占41.97%),其次为中药制剂(占33.44%);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常见,占46.55%.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做好用药监护,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军珂;张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分析医院制荆的现状,发现目前医院制剂存在的问题,讨论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为医院制剂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李航;魏志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中药益血组方治疗直肠癌术后化学治疗的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治疗组口服益血组方,对照组口服地榆升白片,观察两组患者血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结果 治疗组提升白细胞、血小板的能力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血红蛋白含量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益血组方对于化学治疗后骨髓抑制有预防作用,并能保证化学治疗的正常进行.
作者:王宏昌;李敬华;张荣华;吕冰;吕小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制订通淋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柴胡、苦参碱、大黄、乌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薄层鉴别方法简单;含量测定方法重现性好,黄芩苷进样量在89.12-1 336.80 n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黄芩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3%.RSD为1.78%(n=9).结论 所采用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通淋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晓燕;李正杰;许红辉;赵韶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从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8例为治疗组,根据年龄、性别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相似原则选取对照组患者38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塞通和常规治疗,均以15 d为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好于对照组的73.68%(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比黏度高切值、血浆比黏度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传统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陈香涛;郭思恩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11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测定尺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肌电图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作者:牛永成;梁丽芳;吴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不舍理用药处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将药师记录的37份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静脉输注药物处方存在溶剂、药物浓度、滴注顺序、滴注时间、用法等不合理问题.结论 药师如果能在处方审核和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发挥作用,就可以避免一些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临床安全用药.
作者:毕瑞;沈立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薯蓣皂素是合成避孕药和其他甾体激素类药物的主要原料,随着下游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和新用途的发现,产品需求日益增加.该文分类介绍了近年来国内薯蓣皂素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一是先提取后水解工艺,二是先水解后提取工艺,三是水解与萃取同步工艺,并指出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是未来薯蓣皂素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作者:郭剑伟;苏丽娜;刘光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芥藻乳宁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 将80例门诊确诊为乳腺增生病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服用芥藻乳宁胶囊,对照组服用乳增宁片,治疗2~4个疗程后,观察并记录乳房疼痛、肿块大小变化等.结果 芥藻乳宁胶囊能显著消除乳腺增生病患者的乳房肿块(痊愈率为77.50%),减轻疼痛(痊愈率为62.50%).结论 该制剂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为药店广告设计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连锁药店夹报广告传播方式,并利用sPss软件分析其广告注目率、广告内容精读率、广告内容记忆度、广告内容好感度和纯广告促成购买率等.结果 与结论为了保证夹报广告的宣传效果,药店运营管理者要同时加强报刊和药店两方面的管理工作,才能实现广告效果的大化.
作者:刘丹丹;陈玉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该文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在增加硬件设施、完善管理制度、引进人才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全院医务人员搞科研的积极性,取得科研工作的丰硕成果,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的具体做法.
作者:王文森;孙洁;尹晓飞;刘顺良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依据尼洎尔菊三七野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以尼泊尔菊三七的茎段为外植体,建立其离体快繁体系.方法 通过正交设计法,添加不同浓度激素[6-苄氨基嘌呤(6-BA)和萘乙酸(NAA)]、无机元素和活性炭,建立包括丛生芽诱导、生根、壮苗以及移栽的离体快繁体系.结果 用75%乙醇和0.1%升汞对外植体消毒的时间分别为20 s,6 min;尼泊尔菊三七离体快繁的佳增殖培养条件为Ms+萘乙酸0.5 mg/L+6一苄氨基嘌呤1.0 mg/L+蔗糖30 g/L+琼脂5.0 g/L,pH=6.0;壮苗生根的佳培养条件是1/2 MS+萘乙酸0.5 mg/L+6-苄氨基嘌呤1.0 mg/L+蔗糖30 g/L+活性炭2.0 g/L+琼脂5.0 g/L,pH=6.O;移栽期间的佳基质是腐殖土:木炭土=3:2.结论 成功建立尼泊尔菊三七离体快繁体系,为将来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作者:高倩;李娜;贾景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中药洗剂坐浴、熏洗配合亚甲蓝对混合痔术后水肿、止痛及促伤口愈合的疗效.方法 将混合痔术后患者17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89例.术后肛周注射亚甲蓝后,中药洗剂每天坐浴熏洗伤口2次,洗后给予马应龙痔疮膏、九华痔栓;对照组89例,以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每天坐浴熏洗伤口2次,洗后给予马应龙痔疮膏、九华痔栓.结果 用药3 d后,治疗组的水肿、疼痛明显缓解,创面痊愈时间为(13.54±3.75)d、对照组为(17.20±4.22)d.结论 亚甲蓝配合中药洗剂坐浴熏洗,能明显减轻治疗术后水肿、疼痛,并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蔡晶晶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贝诺酯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崩解时间为指标筛选辅料的种类;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贝诺酯分散片在5 min内的累积溶出量,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优处方.结果 优化佳处方为微晶纤维素42%,羧甲淀粉钠13%,淀粉2%,硬脂酸镁0.5%.结论 所制备的贝诺酯分散片具有良好的溶出度,15min内即可溶出90%,2.5 min内完全崩解,且符合分散片的其他要求.
作者:张华;许玉华;王晓娜;程锁明;吴淑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收集整理并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配伍禁忌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数据库,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类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美洛西林、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头孢唑林钠、五水头孢唑林钠、头孢孟多、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匹胺、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替硝唑、磷霉素钠、夫西地酸钠、鱼腥草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氨茶碱、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呋塞米等药物有配伍禁忌.结论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具有弱酸性,忌与碱性药物、中药注射液配伍使用.
作者:黄秋明;唐燃原;袁永建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乳宁口服液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40例乳腺双、单侧增生症患者,采用乳宁口服液治疗.结果 痊愈218例(40.37%),好转283例(52.41%),无效39例(7.22%),总有效率为92.78%.结论 口服乳宁口服液治疗乳腺增生症,治疗效果满意,无不良反应,适宜于临床常规应用.
作者:王林丽;孟德胜;何双梧;张瑶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临床药学(clinical pharmacy)是研究药物防病治病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药学学科.为实现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医药通融的复合型人才,该文对分析化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考核要求和教师素质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何丹;杨晓梅;范琦;赵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该文综述了β-环糊精在中药制剂中的制备方法和作用,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作者:李强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