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军
目的 观察益我妙防治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50例放射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在整个放射治疗期间进行常规12腔护理,从放射治疗第10次开始用贯新克含漱,每天3次,直至放射治疗结束;观察组除常规口腔护理外,从放射治疗第10次开始用温开水漱口后将益我妙喷剂喷至黏膜处,每天4~5次,持续至放射治疗结束.观察口腔黏膜炎发生发展、疼痛反应及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重度发生例数减少,疼痛反应明显减轻.结论 益我妙可用于防治放射治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降低发生率,减轻黏膜炎严重程度,减轻疼痛.
作者:周妮;谢淑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7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35例,A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3 mg/d,B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6 mg/d,于治疗4周和8周后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 由帕利哌酮缓释片引起的心电图异常主要集中在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和ST-T改变上,仅见2例传导阻滞和1例Q-T间期延长.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和ST-T改变的发生率,治疗4周后A组分别为14.3%,5.7%,8.6%,B组分别为20.0%,8.6%,11.4%;治疗8周后A组分别为17.1%,8.6%,8.6%,B组分别为25.7%,14.3%,17.1%.治疗4周后和8周后帕利哌酮不同剂量组间的同种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可引起心电图改变,但其异常改变程度较轻,是安全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作者:王晓敏;宫本宏;黄晓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口腔黏附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微晶纤维素(MCC)为稀释剂或填充剂,卡波姆为黏附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缓释骨架,阿斯帕坦(asipatan)为矫味剂,硬脂酸镁(magnesium)为润滑剂,制备苯磺酸氨氯地平口腔黏附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考察其黏附力和黏附时间.结果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卡波姆和HPMC在处方中的比例分别为37.5%和25%时,黏附力为7.9N,黏附时间达4.9 h.结论 本制剂处方工艺成熟,检测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适于医院制剂室配制和应用.
作者:喻德雅;刘凤琴;杨常成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自制鼻饲匀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对比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自制匀浆鼻饲21 d前后营养指标变化、观察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和调查患者家属对此种营养支持的满意度.结果 自制匀浆鼻饲21 d后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液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含量有所提高(P<0.05);血液淋巴细胞总数、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上臂肌围(MAMC)无明显改变(P>0.05).鼻饲期间发生腹胀23例(26.74%)、腹泻26例(30.23%)、便秘11例(12.79%),未发生吸入性肺炎.患者家属对此种营养支持满意度91.86%(79/86).结论 自制鼻饲匀浆能满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需求,降低了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能被广大患者接受.
作者:江珍珺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在预防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中寒战的效果.方法 选取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成布托啡诺组(B组)、哌替啶组(D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C组).记录各组在给药后5,15,30min时的寒战预防效果、生命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和D组在用药5 min内寒战预防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和c组在用药前后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D组较用药前具有显著性(P<0.05);B组较D组易发生嗜睡(P<0.05),D组较B组更易发生恶心呕吐(P<0.05);3组均无呼吸抑制.结论 布托啡诺与哌替啶对处理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后寒战均有显著效果,布托啡诺治疗效果优于哌替啶,但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王进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亚甲蓝复方剂用于骶管麻醉肛周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118例肛周疾病拟行骶管麻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小剂量亚甲蓝复方剂麻醉组,57例)和对照组(常规麻醉组61例).了解两组麻醉前及麻醉后2,8,24,48 h的镇痛效果(VAS疼痛评分)及其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术后2,8,24,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7.2±0.8)分,(4.8±1.1)分,(3.5±1.2)分,(2.0±0.9)分;对照组麻醉术后相应的VAS评分分别为(8.9±0.7)分,(9.0±0.7)分,(7.9±1.4)分,(4.5±1.3)分,观察组各时点的评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后的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8.77%和8.20%,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亚甲蓝复方剂骶管麻醉肛周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显著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雪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对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氯胺酮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90例.术前1 h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口服安定2.5~7.5 mg.全身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氯胺酮0.1 mg/kg(氯胺酮组)或0.9%氯化钠注射液(安慰剂组),给药体积均为2 mL,1 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记录咳嗽发生时间、例次数和程度.结果 氯胺酮组咳嗽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安慰剂组的40.00%(P<0.05),且发生时间延迟(P<0.05).结论 全身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有效抑制芬太尼诱导的咳嗽反射,且发生时间延迟.
作者:卢昱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网孔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支撑棒复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缓释微球后治疗兔股骨头早期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 将复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的n-HA/PA66支撑棒植入兔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术后3,6,12周时行影像学及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复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囊的n-HA/PA66支撑棒与单纯n-HA/PA66支撑棒治疗效果比较,影像学检测无明显差异,组织染色显示前者有更多的新生骨长入n-HA/PA66支撑棒.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囊能增强植入n-HA/PA66支撑棒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骨修复过程.
作者:陈诚;梁熙;黄伟;胡宁;尹世杰;杨明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总结化脓性脑膜炎惠儿的药物治疗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药物治疗情况和预后.结果 73例患儿都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频次高的依次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美罗培南、拉氧头孢.绝大多数患儿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合理使用抗茵药物是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关键.
作者:李岚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补虚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及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超声提取法、加热回流法、煎煮法等提取方法制备补虚颗粒;应用薄层色谱(TLC)法分别对补虚颗粒中组分当归及黄芪进行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对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薄层定性方法斑点清晰,分离完全,易于区别;阿魏酸质量浓度在0.208~1.0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16%,RSD=1.28%(n=5).结论 补虚颗粒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所建立的定性及定量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李开俊;何宏生;李斌;陈富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促进钙制剂的合理应用.方法 结合工作实践,并参考相关文献及药品说明书,提出药师在审核钙制剂处方时应注意的问题结果与结论医院临床上所用钙制剂品种多样,因此药师审方应注意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是否相符,剂量、用法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等问题,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赵源浩;张莹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阴道用乳杆菌胶囊联合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及复发率.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每晚阴道用乳杆菌胶囊和复方沙棘籽油栓各1粒,对照组给予甲硝唑片和乙菧酚片各l粒阴道局部使用,疗程均为7d,1月后维持治疗1次,分别于治疗后第10天和1,2,3,6个月复诊.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3%和93.33%,复发率分别为1.67%和6.67%.结论 阴道用乳杆菌联合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老年阴道炎疗效可靠,复发率低,副作用少.
作者:钱亚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门诊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和2009年门诊使用抗茵药物分别为39个和36个,使用率为46.79%和38.25%,处方张数分别为3 930张和3 213张,抗菌药物金额为30.10万元和23.20万元,占处方总金额的百分比为34.13%和39.01%;使用抗菌药物多的3个科室是呼吸内科、妇产科和耳鼻喉科;抗茵药物一联使用率由2008年的68.73%上升至2009年的89.77%,二联使用率由30.15%下降至10.23%;门诊抗菌药物销售量居前3位的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2008年用药频度(DDDs)排名前3名的是克拉霉素缓释片、阿奇霉素胶囊、左氧氟沙星胶囊,2009年为头孢克肟胶囊、头孢呋辛酯片、头孢氨苄缓释片,多数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不合理使用抗茵药物的处方比例分别为6.41%和4.95%.结论 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程度滥用,应强化管理,加强监测和调控,以规范使用.
作者:李林;王龙飞;杨禹;赵光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为建立胃肠宁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胃肠宁片中的连翘、山楂、莱菔子进行定性分析、鉴别.结果 胃肠宁片中分别检出了连翘、山楂、莱菔子.结论 该方法简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为建立胃肠宁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作者:陈丽;陈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9年10月至12月间医院的21 200张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的处方103份(0.49%).不良用药情况主要为抑制药物的体内清除(16.50%)、中药注射剂配伍不当(19.42%)、药品不良反应的叠加作用(25.24%)、药物物理性拮抗(13.59%)、作用机制接近的药物联用(15.53%)、输液配伍不当(9.71%).结论 临床应准确掌握用药指征,尽量减少用药种类并控制剂量.药师对药物的联用情况应逐一观察并记载总结,在预防药物联用致不良反应的同时,不断积累联合用药的信息.
作者:薛建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治疗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 选择行下腹部手术的惠儿60例,年龄2~1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随机分成氟比洛芬酯组(I组)和生理盐水组(Ⅱ组),各30例,所有患儿均行面罩吸入8%七氟醚进行诱导,氧流量为4 L/min;术中麻醉用2%~3%七氟醚吸入维持,氧流量为2 L/min,维持麻醉深度在脑电双频指数(BIS)40~60.观察记录一般情况、手术麻醉时间、停药至清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并监测记录氟比洛芬酯或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前(T0)、注射后5 min(T1)、10 min(T2)、拔管前5 min(T3)、拔管即刻(T4)、拔管后5 min(T5)、拔管后10 min(T6)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以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在一般情况、手术麻醉时间、停药至清醒时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13.3%)显著低于Ⅱ组(43.3%),躁动程度显著轻于Ⅱ组(P<0.05,);I组围拔管期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显著低于Ⅱ组相应时点值(P<0.05);两组惠儿术后未发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镇痛效果良好,能有效减少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兰群飞;樊理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黄酮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具有丰富的药理学活性.近年来,关于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药理学研究日趋深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梅;周淑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提高青光眼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方法 分析护理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与结论护患双方重视.护士主动护理服务,患者遵从医嘱,接受护理人员安排,就可将用药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青光眼患者住院期间的用药安全.
作者:宋碧英;张燕;罗兴莉;任春霖;龙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确定芪丹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颗粒成型率、吸湿性为指标筛选颗粒的佳辅料配比.结果 以干浸膏粉与辅料(蔗糖:糊精=3.32:1.43)按7.25:4.75比例混匀,以90%乙醇为润湿剂,制得的颗粒成型率高、吸湿率小.结论 该成型工艺条件可为芪丹颗粒制剂处方组成的确定提供依据.
作者:欧阳春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甲磺酸帕珠沙星、左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成本-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将87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甲磺酸帕珠沙星、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2组方案成本分别为658.00元和197.40元,总有效率为88.37%和90.91%,不良反应为11.62%和9.09%.结论 左氧氟沙星组治疗方案为较安全、有效且经济的选择.
作者:魏智中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