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国际刊号:1006-4931
  • 国内刊号:50-1054/R
  • 影响因子:1.36
  • 创刊:1992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30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 重庆市科技期刊二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药业杂志   2011年23期文献
  • 金银花提取物的抗炎免疫作用研究

    目的 采用不同动物模型研究金银花提取物的抗炎、免疫作用.方法 测定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抑制率,小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的白细胞数目,大鼠巴豆油性气囊肿抑制率,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指数.结果 连续灌胃给药金银花提取物(4,8 g/kg)5 d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减少小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白细胞游出数和大鼠巴豆油性气囊肿的形成;金银花提取物(0.2,0.5,1.0.2.0,4.0 g/kg)连续灌胃15 d能显著抑制正常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论 金银花提取物是一种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抗炎药物.

    作者:崔晓燕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人体氢氯噻嗪血药浓度测定与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氢氯噻嗪质量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 以磺胺甲基异嗯唑为内标,采用Agilent Zobrax SB C18柱(100 mm×2.1 mm,3.0μm)为固定相,甲醇-水(80:20,V/V)为流动相,流速为0.15 m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氢氯噻嗪和内标的检测离子对分别为m/z 295.7→268.7和m/z 251.8→156.0.结果 血浆中氢氯噻嗪质量浓度在1.070..214.4μg/L范围内与峰面积比值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8),低定量浓度为1.070μg/L,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3.9%.相对回收率均在100.5%~102.2%范围内.结论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线性范围宽,方法灵敏、专一性好、操作简便,适用于氢氯噻嗪血药浓度的测定及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王蓉;杨昆;谭洁;胡云芳;程俊霖;于翠霞;余潜;樊宏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尼美舒利对照阿司匹林或复方氨基比林治疗儿童发热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介尼美舒利对比阿司匹林、复方氨基比林在儿童发热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BM、CNKI、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至2011年2月,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文献质量,数据采用Revman5.0.0.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3个RCT共计120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尼美舒利对照阿司匹林,服药1h体温(MD=0.38,95%CI[0.212,0.55],P<0.0001)和6 h体温(MD=1.01,95%CI(0.53,1.49],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研究显示,尼美舒利降温效果优于阿司匹林和复方氨基比林,但较易导致嗜睡,其他不良反应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俊翔;吴逢波;柳汝明;唐尧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头孢克洛胶囊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评价

    目的 考察国产头孢克洛胶囊与参比制剂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头孢克洛的质量浓度,通过对20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次交叉口服750 mg头孢克洛的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计算其药物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0~t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29.460±5.731)和(30.106±5.349)ttg/(mL·h),0~∞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30.327 4±6.128)和(30.909±5.497)μg/(mL·h),峰浓度(Cmax)分别为(20.901±4.070);6,(21.067±3.422)μg/m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900±0.462)和(0.800±0.208)h,半衰期(t1/2)分别为(0.660±0.082)和(0.666±0.070)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8.0±9.6)%.结论 受试制剂头孢克洛胶囊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作者:戴青;陈勇川;夏培元;唐敏;向荣凤;熊丽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扶脾养肝丸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 进一步验证扶脾养肝丸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部分药效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药药理学常规实验方法,观察扶脾养肝丸对醋酸致痛小鼠扭体次数、正常小鼠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以及对0.1%CCl4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扶脾养肝丸高、中剂量能明显抑制醋酸致痛小鼠的扭体次数和减慢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墨汁的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高、中、低剂量对CCl4所致肝损伤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对生大黄煎液所致脾虚小鼠具有良好的复健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 扶脾养肝丸对试验动物有一定的疏肝解郁、活血通络等作用.

    作者:朱跃芳;胡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网孔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网孔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支撑棒复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缓释微球后治疗兔股骨头早期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 将复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的n-HA/PA66支撑棒植入兔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术后3,6,12周时行影像学及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复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囊的n-HA/PA66支撑棒与单纯n-HA/PA66支撑棒治疗效果比较,影像学检测无明显差异,组织染色显示前者有更多的新生骨长入n-HA/PA66支撑棒.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囊能增强植入n-HA/PA66支撑棒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骨修复过程.

    作者:陈诚;梁熙;黄伟;胡宁;尹世杰;杨明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固元胶囊多糖的分离纯化与初步结构研究

    目的 对固元胶囊多糖的分离纯化与初步结构研究.方法 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HPSEC-ELSD)法分析纯度、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及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测定单糖组成.结果 得到了固元胶囊结构的初步信息;要得到固元胶囊进一步的结构信息,可采用甲基化、部分以水解等得到糖链结构片段,通过核磁共振仪等仪器分析法得到其高级结构信息.结论 对固元胶囊多糖的分离纯化与初步结构研究能为固元胶囊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陈卫平;陈琴鸣;刘斌;戴德雄;刘根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诺和锐与诺和灵-R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诺和锐和诺和灵-R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治疗组和诺和灵-R治疗组,分别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与诺和灵R.结果 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糖负荷2 h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诺和锐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 h血糖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均显著低于诺和灵-R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间空腹血糖、餐前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诺和锐的疗效与安全性优于诺和灵-R.

    作者:刘维娟;王邦琼;郭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阴道用乳杆菌胶囊联合复方沙棘籽治疗老年阴道炎60例

    目的 观察阴道用乳杆菌胶囊联合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及复发率.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每晚阴道用乳杆菌胶囊和复方沙棘籽油栓各1粒,对照组给予甲硝唑片和乙菧酚片各l粒阴道局部使用,疗程均为7d,1月后维持治疗1次,分别于治疗后第10天和1,2,3,6个月复诊.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3%和93.33%,复发率分别为1.67%和6.67%.结论 阴道用乳杆菌联合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老年阴道炎疗效可靠,复发率低,副作用少.

    作者:钱亚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曲唑酮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目的 观察曲唑酮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分为心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雷尼替丁胶囊1粒、1日2次,多潘立酮片10mg、1日3次,均饭前口服.心理治疗组加用心理疏导和曲唑酮50mg,1日2次,早、晚饭后口服,疗程4周.结果 心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2,4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8.33%,85.00%,95.00%和41.67%,51.67%,58.33%,两组疗效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4周后心理治疗组上腹胀痛、上腹烧灼和上腹不适、早饱、嗳气等症状改善积分总有效率分别为94%,93%,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56%,55%(P<0.01).结论 心理疏导和抗抑郁药对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医师重视和推广.

    作者:李广红;季淑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致康胶囊治疗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并发症64例

    目的 观察致康胶囊联合替硝唑对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后创面愈合和预防创面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于我院行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患者186例,随机分为致康胶囊复合替硝唑治疗组(A组,64例)、单独替硝唑治疗组(B组,62例)和自然愈合组(C组.60例).A组患者术后口服致康胶囊0.9 g/次,3次/d,共7 d,7 d后用致康胶囊药粉及替硝唑胶囊粉外敷宫颈创面;B组用替硝唑胶囊粉外敷宫颈创面;C组等待自然愈合.结果 与C组比较,A组患者阴道排液时间、出血量、出血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宫颈管狭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在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应用致康胶囊联合替硝唑胶囊粉,可使阴道排液时间、出血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宫颈管狭窄减少,从而减少其术后并发症.

    作者:方轶萍;许群;姚锐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48例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影响.方法 将96例HIE患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予以常规吸氧、维持心肺功能,抗惊厥,降颅压,控制脑水肿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酯(GM-1)20 mg/次,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CDPC)0.125 g/次,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患儿行为神经(NBNA)评分和血浆NSE测定.结果 治疗组患儿在意识障碍恢复正常、惊厥停止、原始反射与肌张力恢复正常的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第2周、4周两组患儿NBN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2周后,两组惠儿血浆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J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HIE的临床疗效较胞二磷胆碱更佳,可明显减轻神经元损伤,降低血浆NSE含量,并且可逆转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叶鑫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鼻饲自制匀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内营养86例

    目的 探讨自制鼻饲匀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对比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自制匀浆鼻饲21 d前后营养指标变化、观察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和调查患者家属对此种营养支持的满意度.结果 自制匀浆鼻饲21 d后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液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含量有所提高(P<0.05);血液淋巴细胞总数、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上臂肌围(MAMC)无明显改变(P>0.05).鼻饲期间发生腹胀23例(26.74%)、腹泻26例(30.23%)、便秘11例(12.79%),未发生吸入性肺炎.患者家属对此种营养支持满意度91.86%(79/86).结论 自制鼻饲匀浆能满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需求,降低了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能被广大患者接受.

    作者:江珍珺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39例

    目的 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分别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片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痊愈6例,显效18例,好转11例,无效4例;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6例,好转10例,无效9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显效率(痊愈+显效)分别为61.54%和51.28%,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分别为89.74%和76.92%o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出现频率低、程度轻微.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患者服药依从性好等优点,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较好药物.

    作者:李淑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预防芬太尼诱发咳嗽90例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对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氯胺酮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90例.术前1 h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口服安定2.5~7.5 mg.全身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氯胺酮0.1 mg/kg(氯胺酮组)或0.9%氯化钠注射液(安慰剂组),给药体积均为2 mL,1 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记录咳嗽发生时间、例次数和程度.结果 氯胺酮组咳嗽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安慰剂组的40.00%(P<0.05),且发生时间延迟(P<0.05).结论 全身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有效抑制芬太尼诱导的咳嗽反射,且发生时间延迟.

    作者:卢昱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银杏达戛注射液治疗脑梗死39例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69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0例.两组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及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14 d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查(ADL)以及常规检查.结果 治疗第14天,两组ESS及ADL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银杏达莫能明显改善脑梗死的预后,并不增加脑梗死后出血的风险.

    作者:宿文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益我妙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25例

    目的 观察益我妙防治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50例放射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在整个放射治疗期间进行常规12腔护理,从放射治疗第10次开始用贯新克含漱,每天3次,直至放射治疗结束;观察组除常规口腔护理外,从放射治疗第10次开始用温开水漱口后将益我妙喷剂喷至黏膜处,每天4~5次,持续至放射治疗结束.观察口腔黏膜炎发生发展、疼痛反应及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重度发生例数减少,疼痛反应明显减轻.结论 益我妙可用于防治放射治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降低发生率,减轻黏膜炎严重程度,减轻疼痛.

    作者:周妮;谢淑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轻中度收缩期高血压64例

    目的 评估缬沙坦舍用氢氯噻嗪对治疗老年轻中度收缩期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缬沙坦片40 mg、每日1次口服,根据血压可逐步加量至40 mg、每日2次;联合组以缬沙坦片(用法同对照组)联合氢氯噻嗪12.5 mg、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的随测血压和生化指标.结果 对照组随测血压的降压有效率为73.44%,但与氢氯噻嗪合用后降压总有效率可升至90.62%,且联合用药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缬沙坦与氢氯噻嗪两药合用治疗老年轻中度收缩期高血压安全、有效.

    作者:张绍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28例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切除术麻醉时患者的苏醒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择期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5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28例的麻醉维持采用瑞芬太尼,对照组28例采用芬太尼,观察两组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意识恢复时间为(7.1-4-2.3)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5.1 4-2.0)min,清醒时间为(8.2±3.5)min.拔管时间为(9.3±4.3).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为25.0%,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为28.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切除术麻醉,能明显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范志康;陈民为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国产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国产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2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国产奥氮平或奋乃静治疗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2周治疗结束后,国产奥氮平组有效率为81.25%,显效率为50.00%;奋乃静组有效率为73.33%,显效率为43.33%.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奥氮平组药物副反应较少且轻,两组副反应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国产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国产奥氮平副反应更少且轻,安全性更高.

    作者:曹国兴;谭小林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伏立康唑的不良反应综述

    目的 分析伏立康唑的不良反应,供临床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等相关数据库,对伏立康唑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综述和分析.结果 应用伏立康唑时可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视觉障碍、肝功能异常、肾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结论 医务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伏立康唑的不良反应.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朱萍;蒋正立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a1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23例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胸腺肽a1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chronic liver failure,CL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予以综合性护肝治疗以及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B组23例加用皮下注射胸腺肽a1针1.6 mg,每周3次,观察疗程12周.结果 B组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从(338.6±142.8)μmol/L降至(101.4±35.7)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从(34.5±15.6)%升至(63±24.3)%,Child-pugh评分显著改善,血清HBV-DNA含量平均下降幅度为(4.3±2.6)log 10 copies/mL,应答率为93.33%,较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老年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及早行抗病毒联合胸腺肽a1治疗,可有效提高生存期,疗效肯定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王婉;郭西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53例

    目的 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106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均分为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的治疗组与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每组53例,通过心电图结果、血液流变学检测对比其心肌缺血的改善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6.79%.对照组为41.51%,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降低(P<0.01),心电图及血流变学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疗效显著,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供,降低动脉压及冠状动脉阻力;对冠心病合并高黏血症安全有效;能提高生活质量,且无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秦勉;原斌;杨暴;周益盛;任向前;付志诚;王维祖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布托啡诺预防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中寒战30例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在预防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中寒战的效果.方法 选取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成布托啡诺组(B组)、哌替啶组(D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C组).记录各组在给药后5,15,30min时的寒战预防效果、生命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和D组在用药5 min内寒战预防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和c组在用药前后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D组较用药前具有显著性(P<0.05);B组较D组易发生嗜睡(P<0.05),D组较B组更易发生恶心呕吐(P<0.05);3组均无呼吸抑制.结论 布托啡诺与哌替啶对处理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后寒战均有显著效果,布托啡诺治疗效果优于哌替啶,但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王进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冷宁康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冷宁康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临床试验要求的560例各类烧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280例.对照组使用磺胺嘧啶银治疗,治疗组使用冷宁康敷料治疗.观察记录患者创面疼痛情况、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并对创面愈合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0~I级疼痛占93.93%,而对照组0~I级疼痛占19.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浅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缩短3.23 d,深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缩短4.57 d.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冷宁康敷料不仅能减轻患者痛苦,还能促进烧伤创面愈合,是一种治疗烧伤的良好外用敷料,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汪乐;林雪松;项雪燕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20例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联用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将随机抽取2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成4组,分别予单独使用一般方法治疗(A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依达拉奉治疗(C组),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联用依迭拉奉治疗(D组).结果 治疗14 d后,患者死亡率大小依次为D组(18.18%)、B组(27.27%)、C组(34.55%)、A组(45.45%),且D组治疗1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明显高于其他3组.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联用依达拉奉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冯怡墨;程泽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70例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7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35例,A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3 mg/d,B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6 mg/d,于治疗4周和8周后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 由帕利哌酮缓释片引起的心电图异常主要集中在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和ST-T改变上,仅见2例传导阻滞和1例Q-T间期延长.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和ST-T改变的发生率,治疗4周后A组分别为14.3%,5.7%,8.6%,B组分别为20.0%,8.6%,11.4%;治疗8周后A组分别为17.1%,8.6%,8.6%,B组分别为25.7%,14.3%,17.1%.治疗4周后和8周后帕利哌酮不同剂量组间的同种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可引起心电图改变,但其异常改变程度较轻,是安全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作者:王晓敏;宫本宏;黄晓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氟比洛芬酯预防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30例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治疗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 选择行下腹部手术的惠儿60例,年龄2~1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随机分成氟比洛芬酯组(I组)和生理盐水组(Ⅱ组),各30例,所有患儿均行面罩吸入8%七氟醚进行诱导,氧流量为4 L/min;术中麻醉用2%~3%七氟醚吸入维持,氧流量为2 L/min,维持麻醉深度在脑电双频指数(BIS)40~60.观察记录一般情况、手术麻醉时间、停药至清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并监测记录氟比洛芬酯或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前(T0)、注射后5 min(T1)、10 min(T2)、拔管前5 min(T3)、拔管即刻(T4)、拔管后5 min(T5)、拔管后10 min(T6)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以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在一般情况、手术麻醉时间、停药至清醒时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13.3%)显著低于Ⅱ组(43.3%),躁动程度显著轻于Ⅱ组(P<0.05,);I组围拔管期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显著低于Ⅱ组相应时点值(P<0.05);两组惠儿术后未发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镇痛效果良好,能有效减少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兰群飞;樊理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小剂量亚甲蓝复方剂用于骶管麻醉后镇痛57例

    目的 观察小剂量亚甲蓝复方剂用于骶管麻醉肛周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118例肛周疾病拟行骶管麻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小剂量亚甲蓝复方剂麻醉组,57例)和对照组(常规麻醉组61例).了解两组麻醉前及麻醉后2,8,24,48 h的镇痛效果(VAS疼痛评分)及其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术后2,8,24,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7.2±0.8)分,(4.8±1.1)分,(3.5±1.2)分,(2.0±0.9)分;对照组麻醉术后相应的VAS评分分别为(8.9±0.7)分,(9.0±0.7)分,(7.9±1.4)分,(4.5±1.3)分,观察组各时点的评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后的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8.77%和8.20%,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亚甲蓝复方剂骶管麻醉肛周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显著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雪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29例恶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恶性肠梗阻对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住院治疗的恶性肠梗阻患者29例,给予外科手术治疗或以生长抑素、静脉营养、止吐止痛等综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肠梗阻症状、血生化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29例患者梗阻完全缓解恢复至进食达68.97%;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卡氏评分(KPS评分)为(57±3)分,较治疗前(33±6)分明显升高(P<0.05);中位生存期为79 d.结论 对恶性肠梗阻的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作者:黄涛;倪开元;张治基;徐坤杰;黄炜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目的 评价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抽取2010年1月至12月出院的外科手术病历350份,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外科手术病历使用抗茵药物的比例达98.57%,单联、二联、三联使用率分别为69.86%,27.54%,2.61%,抗菌药物使用率排序前3位的分别为头孢美唑、头孢西丁、氨曲南.结论 外科围手术期抗茵药物应用存在不舍理现象,如用药指征掌握不严、选药不当、术前给药时机不够准确、手术时间较长而未追加给药、术后疗程过长等,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按规定用药.

    作者:匡增全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2010年我院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治疗回顾

    目的 总结化脓性脑膜炎惠儿的药物治疗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药物治疗情况和预后.结果 73例患儿都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频次高的依次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美罗培南、拉氧头孢.绝大多数患儿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合理使用抗茵药物是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关键.

    作者:李岚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147例门诊老年男性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男性患者用药特点,提高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对医院147例门诊男性老年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种及以上药物联用的患者79例,占53.74%;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疾病的增多而增加用药.结论 应重视老年患者安全、合理、有效用药.

    作者:张玉萌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情况,以利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10年3月至7月门诊高血压患者处方1 276张,统计用药情况,分析治疗方案、用药频度等.结果 治疗方案以单一用药和二联用药居多.钙离子拮抗剂(CCB)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应用多.结论 抗高血压药应用基本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准则.

    作者:石燕来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奥硝唑致89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奥硝唑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993年至2010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奥硝唑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奥硝唑药品不良反应较少,以消化系统药品不良反应为主,其次是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女性用药应注意监测肝功能,并注意不能喝酒.结论 应加强对奥硝唑长期用药后的监测,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陈佳;任强;郑咏池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医院慢性病门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慢性病门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慢性病门诊280张高血压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降压药物用药情况.结果 50~80岁患者所占比例为81.79%,用药频度高的是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应用频率高的药品是氨氯地平(安内真)、厄贝沙坦(安博维)、氨氯地平(络活喜)、替米沙坦(嘉瑟宜)、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等,且其药物利用指数(DUI)均小于1.结论 该院慢性病门诊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合理,应继续加强处方审查和药学监护,真正做到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选择佳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晓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我院2008年至2009年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门诊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和2009年门诊使用抗茵药物分别为39个和36个,使用率为46.79%和38.25%,处方张数分别为3 930张和3 213张,抗菌药物金额为30.10万元和23.20万元,占处方总金额的百分比为34.13%和39.01%;使用抗菌药物多的3个科室是呼吸内科、妇产科和耳鼻喉科;抗茵药物一联使用率由2008年的68.73%上升至2009年的89.77%,二联使用率由30.15%下降至10.23%;门诊抗菌药物销售量居前3位的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2008年用药频度(DDDs)排名前3名的是克拉霉素缓释片、阿奇霉素胶囊、左氧氟沙星胶囊,2009年为头孢克肟胶囊、头孢呋辛酯片、头孢氨苄缓释片,多数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不合理使用抗茵药物的处方比例分别为6.41%和4.95%.结论 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程度滥用,应强化管理,加强监测和调控,以规范使用.

    作者:李林;王龙飞;杨禹;赵光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324例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外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为后期的围手术期抗茵药物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324例此类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 324例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茵药物,预防用药率100%;在术前0.5~2 h用药者50例(15.43%),术前2~24 h用药者64例(19.75%),手术后用药者185例(57.10%);手术后预防用药时间为1~16 d,其中用药时间≤3 d者80例(24.69%),≥4 d者244例(75.31%);手术后单一和二联用抗菌药物分别为308例(95.06%)和16例(4.94%).结论 该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明显不合理,应加强干预管理.

    作者:张克亮;王清理;薛海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我院临床常见不合理联合用药调查分析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9年10月至12月间医院的21 200张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的处方103份(0.49%).不良用药情况主要为抑制药物的体内清除(16.50%)、中药注射剂配伍不当(19.42%)、药品不良反应的叠加作用(25.24%)、药物物理性拮抗(13.59%)、作用机制接近的药物联用(15.53%)、输液配伍不当(9.71%).结论 临床应准确掌握用药指征,尽量减少用药种类并控制剂量.药师对药物的联用情况应逐一观察并记载总结,在预防药物联用致不良反应的同时,不断积累联合用药的信息.

    作者:薛建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我院免疫调节剂利用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免疫调节剂应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至2010年免疫调节剂的销售金额和用量进行统计,采用用药频度(DDDs)分析方法和药物经济学方法对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用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至2010年该院免疫调节剂的品种稳定,中成药类免疫增强剂销售金额高,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用药频度居首位.结论 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基本合理,疗效确切、价廉的免疫调节剂在临床上占优势.

    作者:王冬梅;莫遗盛;冯洁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2010年某院抗微生物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抗微生物药物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0年抗微生物药物出库数据,采用金额排序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进行分析.结果 该院抗微生物药物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占主导地位,头孢丙烯片的用药频度高,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的销售金额高.结论 应规范抗微生物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焦乾升;黄富宏;李全良;尹文星;高超;袁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2007年至2010年我院住院部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集2007年至2010年住院部计算机管理系统麻醉药品使用数据,采用用药频度分析法对10种麻醉药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醉药品用药金额逐年递增,使用品种趋向多样化.近两年舒芬太尼、芬太尼、吗啡分别居用药频率前3位,主要用于术中及术后镇痛,吗啡制剂已取代哌替啶注射液成为临床缓解肿瘤疼痛之首选.结论 该院麻醉药品应用基本合理,但仍有待于逐步完善,更趋合理.

    作者:游春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青光眼用药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

    目的 提高青光眼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方法 分析护理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与结论护患双方重视.护士主动护理服务,患者遵从医嘱,接受护理人员安排,就可将用药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青光眼患者住院期间的用药安全.

    作者:宋碧英;张燕;罗兴莉;任春霖;龙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药物咨询中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应用

    目的 探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以明确患者的心理、生理、安全等方面的实际需要.方法 对医院2009年至2010年86例次药物咨询记录进行心理学分析,找出患者咨询的主要需求.结果 与结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应用于药物咨询实践中,可指导药师从患者的需要出发,为其提供适当的药物咨询,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张晓亮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帕珠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成本-效果比较

    目的 分析甲磺酸帕珠沙星、左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成本-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将87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甲磺酸帕珠沙星、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2组方案成本分别为658.00元和197.40元,总有效率为88.37%和90.91%,不良反应为11.62%和9.09%.结论 左氧氟沙星组治疗方案为较安全、有效且经济的选择.

    作者:魏智中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钙制剂处方的审核与用药交待

    目的 促进钙制剂的合理应用.方法 结合工作实践,并参考相关文献及药品说明书,提出药师在审核钙制剂处方时应注意的问题结果与结论医院临床上所用钙制剂品种多样,因此药师审方应注意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是否相符,剂量、用法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等问题,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赵源浩;张莹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喹诺酮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目的 促进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生.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等,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使用的对策建议.结果 与结论随着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使用量不断增加,其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也越来越多.临床用药,一定要增强合理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付铁梅;田丽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我院2010年门诊不合格处方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不合格处方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以提高医院临床用药水平.方法 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将不合格处方分为不规范处方和用药不适宜处方,并参考药品说明书,以及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和医药学书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医院门诊不合格处方有4 974张,处方合格率为98.59%.其中不规范处方4 026张,用药不适宜处方948张.结论 该院门诊处方的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以实现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徐文芳;贾萍;王华飞;肖廷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气滞胃痛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气滞胃痛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气滞胃痛颗粒中的香附、枳壳和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气滞胃痛颗粒中的延胡索乙素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采用Alltima C18柱(250mm×4.6mm,5μm),以0.1%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pH至6.0)-乙a-(59:41)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am,柱温为30 ℃.结果 枳壳、香附和甘草薄层色谱法鉴别专属性强,延胡索乙素进样量在0.050 1~1.00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n=7),延胡索乙素平均回收率为99.94%,RSD=1.60%(n=6).结论 所用方法可准确地定性、定量,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气滞胃痛颗粒的质量.

    作者:董媛;张赟华;刘莹莹;李忠琼;张雯洁;董兆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小儿健脾贴膏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完善小儿健脾贴膏的质量标准.方法 对处方中丁香、吴茱萸、五倍子、冰片分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 建立了吴茱萸、五倍子、冰片3项薄层鉴别以及丁香中丁香酚的液相色谱鉴别和含量测定.薄层图谱斑点清晰,空白无干扰;丁香酚加样回收率为82.2%,RSD为2.9%(n=6).结论 薄层色谱法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专属性强,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较全面地控制小儿健脾贴膏的质量.

    作者:颜晓航;薛玉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治哮灵片中黄芩苷含量

    目的 建立小儿治哮灵片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HC C18柱(250 mm x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35℃.结果 黄芩苷进样量在0.094~0.84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87%,RSD=0.46%(n=6).结论 该方法分离效果好、简便准确,可用于小儿治哮灵片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金美花;刘汇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芝枣宁心胶囊中两组分含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芝枣宁心胶囊中酸枣仁皂苷A、斯皮诺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 C18柱(150mm×4.6 mm,5μm),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 min(12%A)→8 min(19%A)→12 min(20%A)→26 min(36%A)→28 min(35%A)→32 min(100%A)→40 min(100%A),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45℃,气体流量为4.00 bar,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335 nm.结果 酸枣仁皂苷A进样量在0.31~1.5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 8),平均回收率为98.67%,RSD为2.68%(n=9);斯皮诺素进样量在0.59~3.0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14%,RSD为2.31%(n=9).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简单快速,可用于芝枣宁心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希;董重;唐露;冯建安;邹俊波;唐晓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来酸伊索拉定片中马来酸伊索拉定含量及含量均匀度

    目的 建立测定马来酸伊索拉定片中马来酸伊索拉定含量及含量均匀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zorbax SB-C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1%冰醋酸溶液-甲醇(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30℃.结果 马来酸伊索拉定质量浓度在10~8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1.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5%,RSD=0.92%(n=9).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该制剂中马来酸伊索拉定的定量分析、含量均匀度检测以及质量控制.

    作者:娄月芬;田丰;唐跃年;王斌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胃肠宁片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为建立胃肠宁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胃肠宁片中的连翘、山楂、莱菔子进行定性分析、鉴别.结果 胃肠宁片中分别检出了连翘、山楂、莱菔子.结论 该方法简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为建立胃肠宁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作者:陈丽;陈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补虚颗粒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目的 探讨补虚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及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超声提取法、加热回流法、煎煮法等提取方法制备补虚颗粒;应用薄层色谱(TLC)法分别对补虚颗粒中组分当归及黄芪进行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对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薄层定性方法斑点清晰,分离完全,易于区别;阿魏酸质量浓度在0.208~1.0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16%,RSD=1.28%(n=5).结论 补虚颗粒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所建立的定性及定量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李开俊;何宏生;李斌;陈富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口腔黏附片的制备与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口腔黏附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微晶纤维素(MCC)为稀释剂或填充剂,卡波姆为黏附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缓释骨架,阿斯帕坦(asipatan)为矫味剂,硬脂酸镁(magnesium)为润滑剂,制备苯磺酸氨氯地平口腔黏附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考察其黏附力和黏附时间.结果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卡波姆和HPMC在处方中的比例分别为37.5%和25%时,黏附力为7.9N,黏附时间达4.9 h.结论 本制剂处方工艺成熟,检测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适于医院制剂室配制和应用.

    作者:喻德雅;刘凤琴;杨常成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复方地氯咽炎喷雾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目的 制备复方地氯咽炎喷雾剂并评价其质量.方法 以地塞米松磷酸钠和醋酸氯己定为主药,蒸馏水为主要溶剂制备喷雾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药含量.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喷雾剂的要求和方法对制剂进行检测.结果 所制喷雾剂为无色透明液体,每瓶总喷次、每喷量、每喷主药含量等均符合规定.地塞米松磷酸钠质量浓度在10~2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100.30%,RSD=1.76%(n=6);醋酸氯己定质量浓度在10~2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98.53%,RSD=3.26%(n=6).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靠,有望开发成治疗急慢性咽炎的新制剂.

    作者:靳芳庆;吴燕;张福成;陈雄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芪丹颗粒剂成型工艺研究

    目的 确定芪丹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颗粒成型率、吸湿性为指标筛选颗粒的佳辅料配比.结果 以干浸膏粉与辅料(蔗糖:糊精=3.32:1.43)按7.25:4.75比例混匀,以90%乙醇为润湿剂,制得的颗粒成型率高、吸湿率小.结论 该成型工艺条件可为芪丹颗粒制剂处方组成的确定提供依据.

    作者:欧阳春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大输液配制中活性炭添加须注意的几个要点

    目的 提高制剂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阐述大输液配制中活性炭种类的选择、保存、加入量、加入方式等问题.结果 与结论输液类产品的配制过程中,活性炭的加入对产品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首先应注意活性炭种类的选择,并注意其温度、pH等对其的影响并选择合适的加入方法,确保大输液产品的质量.

    作者:谢予朋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具有丰富的药理学活性.近年来,关于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药理学研究日趋深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梅;周淑琴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