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月芬;田丰;唐跃年;王斌
黄酮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具有丰富的药理学活性.近年来,关于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药理学研究日趋深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梅;周淑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诺和锐和诺和灵-R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治疗组和诺和灵-R治疗组,分别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与诺和灵R.结果 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糖负荷2 h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诺和锐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 h血糖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均显著低于诺和灵-R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间空腹血糖、餐前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诺和锐的疗效与安全性优于诺和灵-R.
作者:刘维娟;王邦琼;郭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分别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片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痊愈6例,显效18例,好转11例,无效4例;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6例,好转10例,无效9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显效率(痊愈+显效)分别为61.54%和51.28%,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分别为89.74%和76.92%o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出现频率低、程度轻微.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患者服药依从性好等优点,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较好药物.
作者:李淑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进一步验证扶脾养肝丸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部分药效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药药理学常规实验方法,观察扶脾养肝丸对醋酸致痛小鼠扭体次数、正常小鼠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以及对0.1%CCl4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扶脾养肝丸高、中剂量能明显抑制醋酸致痛小鼠的扭体次数和减慢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墨汁的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高、中、低剂量对CCl4所致肝损伤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对生大黄煎液所致脾虚小鼠具有良好的复健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 扶脾养肝丸对试验动物有一定的疏肝解郁、活血通络等作用.
作者:朱跃芳;胡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老年男性患者用药特点,提高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对医院147例门诊男性老年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种及以上药物联用的患者79例,占53.74%;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疾病的增多而增加用药.结论 应重视老年患者安全、合理、有效用药.
作者:张玉萌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完善小儿健脾贴膏的质量标准.方法 对处方中丁香、吴茱萸、五倍子、冰片分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 建立了吴茱萸、五倍子、冰片3项薄层鉴别以及丁香中丁香酚的液相色谱鉴别和含量测定.薄层图谱斑点清晰,空白无干扰;丁香酚加样回收率为82.2%,RSD为2.9%(n=6).结论 薄层色谱法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专属性强,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较全面地控制小儿健脾贴膏的质量.
作者:颜晓航;薛玉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9年10月至12月间医院的21 200张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的处方103份(0.49%).不良用药情况主要为抑制药物的体内清除(16.50%)、中药注射剂配伍不当(19.42%)、药品不良反应的叠加作用(25.24%)、药物物理性拮抗(13.59%)、作用机制接近的药物联用(15.53%)、输液配伍不当(9.71%).结论 临床应准确掌握用药指征,尽量减少用药种类并控制剂量.药师对药物的联用情况应逐一观察并记载总结,在预防药物联用致不良反应的同时,不断积累联合用药的信息.
作者:薛建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对固元胶囊多糖的分离纯化与初步结构研究.方法 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HPSEC-ELSD)法分析纯度、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及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测定单糖组成.结果 得到了固元胶囊结构的初步信息;要得到固元胶囊进一步的结构信息,可采用甲基化、部分以水解等得到糖链结构片段,通过核磁共振仪等仪器分析法得到其高级结构信息.结论 对固元胶囊多糖的分离纯化与初步结构研究能为固元胶囊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陈卫平;陈琴鸣;刘斌;戴德雄;刘根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益我妙防治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50例放射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在整个放射治疗期间进行常规12腔护理,从放射治疗第10次开始用贯新克含漱,每天3次,直至放射治疗结束;观察组除常规口腔护理外,从放射治疗第10次开始用温开水漱口后将益我妙喷剂喷至黏膜处,每天4~5次,持续至放射治疗结束.观察口腔黏膜炎发生发展、疼痛反应及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重度发生例数减少,疼痛反应明显减轻.结论 益我妙可用于防治放射治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降低发生率,减轻黏膜炎严重程度,减轻疼痛.
作者:周妮;谢淑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采用不同动物模型研究金银花提取物的抗炎、免疫作用.方法 测定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抑制率,小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的白细胞数目,大鼠巴豆油性气囊肿抑制率,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指数.结果 连续灌胃给药金银花提取物(4,8 g/kg)5 d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减少小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白细胞游出数和大鼠巴豆油性气囊肿的形成;金银花提取物(0.2,0.5,1.0.2.0,4.0 g/kg)连续灌胃15 d能显著抑制正常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论 金银花提取物是一种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抗炎药物.
作者:崔晓燕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门诊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和2009年门诊使用抗茵药物分别为39个和36个,使用率为46.79%和38.25%,处方张数分别为3 930张和3 213张,抗菌药物金额为30.10万元和23.20万元,占处方总金额的百分比为34.13%和39.01%;使用抗菌药物多的3个科室是呼吸内科、妇产科和耳鼻喉科;抗茵药物一联使用率由2008年的68.73%上升至2009年的89.77%,二联使用率由30.15%下降至10.23%;门诊抗菌药物销售量居前3位的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2008年用药频度(DDDs)排名前3名的是克拉霉素缓释片、阿奇霉素胶囊、左氧氟沙星胶囊,2009年为头孢克肟胶囊、头孢呋辛酯片、头孢氨苄缓释片,多数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不合理使用抗茵药物的处方比例分别为6.41%和4.95%.结论 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程度滥用,应强化管理,加强监测和调控,以规范使用.
作者:李林;王龙飞;杨禹;赵光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为建立胃肠宁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胃肠宁片中的连翘、山楂、莱菔子进行定性分析、鉴别.结果 胃肠宁片中分别检出了连翘、山楂、莱菔子.结论 该方法简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为建立胃肠宁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作者:陈丽;陈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伏立康唑的不良反应,供临床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等相关数据库,对伏立康唑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综述和分析.结果 应用伏立康唑时可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视觉障碍、肝功能异常、肾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结论 医务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伏立康唑的不良反应.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朱萍;蒋正立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口腔黏附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微晶纤维素(MCC)为稀释剂或填充剂,卡波姆为黏附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缓释骨架,阿斯帕坦(asipatan)为矫味剂,硬脂酸镁(magnesium)为润滑剂,制备苯磺酸氨氯地平口腔黏附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考察其黏附力和黏附时间.结果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卡波姆和HPMC在处方中的比例分别为37.5%和25%时,黏附力为7.9N,黏附时间达4.9 h.结论 本制剂处方工艺成熟,检测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适于医院制剂室配制和应用.
作者:喻德雅;刘凤琴;杨常成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网孔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支撑棒复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缓释微球后治疗兔股骨头早期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 将复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的n-HA/PA66支撑棒植入兔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术后3,6,12周时行影像学及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复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囊的n-HA/PA66支撑棒与单纯n-HA/PA66支撑棒治疗效果比较,影像学检测无明显差异,组织染色显示前者有更多的新生骨长入n-HA/PA66支撑棒.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囊能增强植入n-HA/PA66支撑棒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骨修复过程.
作者:陈诚;梁熙;黄伟;胡宁;尹世杰;杨明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国产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2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国产奥氮平或奋乃静治疗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2周治疗结束后,国产奥氮平组有效率为81.25%,显效率为50.00%;奋乃静组有效率为73.33%,显效率为43.33%.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奥氮平组药物副反应较少且轻,两组副反应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国产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国产奥氮平副反应更少且轻,安全性更高.
作者:曹国兴;谭小林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医院慢性病门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慢性病门诊280张高血压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降压药物用药情况.结果 50~80岁患者所占比例为81.79%,用药频度高的是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应用频率高的药品是氨氯地平(安内真)、厄贝沙坦(安博维)、氨氯地平(络活喜)、替米沙坦(嘉瑟宜)、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等,且其药物利用指数(DUI)均小于1.结论 该院慢性病门诊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合理,应继续加强处方审查和药学监护,真正做到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选择佳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晓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106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均分为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的治疗组与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每组53例,通过心电图结果、血液流变学检测对比其心肌缺血的改善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6.79%.对照组为41.51%,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降低(P<0.01),心电图及血流变学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疗效显著,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供,降低动脉压及冠状动脉阻力;对冠心病合并高黏血症安全有效;能提高生活质量,且无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秦勉;原斌;杨暴;周益盛;任向前;付志诚;王维祖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7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35例,A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3 mg/d,B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6 mg/d,于治疗4周和8周后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 由帕利哌酮缓释片引起的心电图异常主要集中在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和ST-T改变上,仅见2例传导阻滞和1例Q-T间期延长.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和ST-T改变的发生率,治疗4周后A组分别为14.3%,5.7%,8.6%,B组分别为20.0%,8.6%,11.4%;治疗8周后A组分别为17.1%,8.6%,8.6%,B组分别为25.7%,14.3%,17.1%.治疗4周后和8周后帕利哌酮不同剂量组间的同种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可引起心电图改变,但其异常改变程度较轻,是安全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作者:王晓敏;宫本宏;黄晓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医院外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为后期的围手术期抗茵药物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324例此类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 324例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茵药物,预防用药率100%;在术前0.5~2 h用药者50例(15.43%),术前2~24 h用药者64例(19.75%),手术后用药者185例(57.10%);手术后预防用药时间为1~16 d,其中用药时间≤3 d者80例(24.69%),≥4 d者244例(75.31%);手术后单一和二联用抗菌药物分别为308例(95.06%)和16例(4.94%).结论 该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明显不合理,应加强干预管理.
作者:张克亮;王清理;薛海霞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