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婵;陈升;叶泳珊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在米氮平维持治疗期的体重增加问题.方法 对单一服用米氮平治疗,出院时体重增加不低于3 kg的45例患者进行为期24个月的门诊随访,患者每隔3月自来门诊1次,由原主治医师负责体格检查、精神检查、心理治疗及指导用药等.结果 45例患者中,有10例因病情反复退出研究,实际完成随访35例.与入院时比较,出院后3~6个月惠者体重明显增加(P<0.01 或P<0.05),第9个月后逐渐恢复到入院时水平(P>0.05).结论 使用米氮平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在出院初期体重明显增加,后期可恢复到入院时的水平.米氮平维持治疗抑郁症对患者体重无明显影响.
作者:曹锦红;王龙武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子宫肌瘤患者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6至2008年的518例子宫肌瘤患者出院病历相关信息,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对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天数、手术与否、有无其他合并症、医保与否等因素对住院费用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住院天数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加强合理用药,控制药品费用比例,可有效降低子宫肌瘤患者的住院费用.
作者:梁玲飞;周绮妮;施慧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犬血浆中头孢丙烯的质量浓度,研究头孢丙烯分散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12只Beagle犬双周期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500mg头孢丙烯分散片和普通片剂,洗净期为1周,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头孢丙烯的质量浓度.结果 分散片与普通片的体内过程基本一致,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峰浓度(Cmax)分别为(48.7±4.2)μg/mL和(51.1±3.3)μg/m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5 ±0.3)h和(2.0±0.4)h,半衰期(t1/2)分别为(1.2±0.3)h和(1.6 ±0.4)h,0~24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0-24)分别为(188.9 ±27.5)μg/(h·mL)和(208.2±34.3)μg/(h·mL).结论 头孢丙烯分散片口服后吸收迅速,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0.7%.
作者:龙恩武;杨勇;李刚;童荣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优选葛连口服液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君药葛根中葛根素和臣药黄连中盐酸小檗碱含量为考察指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水提工艺的加水量、提取时间和精制方法.结果 确定的佳水提条件为用9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 h,药液加3%的硅藻土作为沉淀剂.结论 正交试验优选出的葛连口服液提取工艺简便、合理,适合于工业生产.
作者:杨波;陈淑映;蔡丽云;刘东文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提高巨大基底细胞上皮瘤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方法 结合临床实践,介绍4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结果 4例患者中,1例手术患者术后已3年无复发,3例综合治疗患者痛情控制已2~3年,仍在随访中.结论 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加强心理护理,注重局部创面护理和健康指导,可以促进病情控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晓玉;雷山川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测定四环素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以Kromasil C18柱(200 mm ×4.6 mm,5μm)为分析柱,乙腈-水-甲酸(25:75: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进样量10 μL.结果 四环素质量浓度在0.01~0.25 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2.15×105 X+2.66×102,r=0.999 9(n=7);平均回收率为102.82%,RSD 为1.03%(n=6).结论 所用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分离度、稳定性和重现性均较好,可用于四环素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丘淦才;郭智聪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包皮环扎术后疼痛的处理方法.方法 随机对比1 000例患儿行包皮环扎术后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去痛片止痛(治疗组)与单独应用去痛片止痛(对照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儿无疼痛率明显提高,中重度疼痛率明显降低.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去痛片对包皮环扎术后患儿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去痛片.
作者:林光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现察替米沙坦、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搪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体检时发现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2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二甲双胍缓释片1.5 g,均1次/d;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替米沙坦片40 mg,1次/d.两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各组的降压、降糖效果.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血压为(143±16)/(89±10)mm Hg,空腹血糖(FPG)为(7.5±2.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为(12.1±4.2)mmol/L;治疗组血压为(125±14)/(75±11)mm Hg,FPG为(6.5±2.2)mmol/L,2 hPG为(10.9±3.9)mmol/L.两组的降压、降糖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替米沙坦、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服药方便.
作者:徐振华;徐晓众;武斌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退药原因,探讨减少退药的方法.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12月门诊退药处方1122例,并汇总分析.结果 门诊退药原因主要有药品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差、不合理用药、患者入院、病情变化、医生操作失误等,其中前3项为主要原因,共计948例,占退药总例数的84.49%.结论 医院医生和药师应共同努力,采取建立退药制度、加强医患沟通、提高职业素养、合理化检查流程等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
作者:吴寒寅;孟德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麻醉性镇痛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 根据药库微机管理系统提供的2005-2008年麻醉药品应用数据,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计算出各药的用药频度(DDDs)并分类排序、统计分析.结果 麻醉性镇痛药品消耗金额呈上升趋势,其中芬太尼注射液居首位,而哌替啶注射液逐年下降.结论 芬太尼注射液、吗啡缓释片已成为医院麻醉镇痛性药应用的主流品种.
作者:关道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在孕6~8周的初孕妇行人工流产术中软化宫颈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38例,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μg,2 h后行人工流产术;Ⅱ组33例,应用盐酸利多卡因针2 mL多点注射宫颈,半分钟后行人工流产术;Ⅲ组30例,不用任何药物,按人工流产术常规操作.3组均记录官颈松弛程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宫颈松弛程度良好率为89.47%,Ⅱ组为48.48%,Ⅲ组为6.67%;手术时间Ⅰ组为(72±2.12)min,Ⅱ组为(121±2.35)min,Ⅲ组为(147±3.11)min;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Ⅰ组为5.26%,Ⅱ组为24.24%,Ⅲ组为53.33%;平均出血量Ⅰ组为(16.42±13.31)mL,Ⅱ组为(20.45±17.38)mL,Ⅲ组为(18.54±17.14)mL.结论 人工流产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宫颈松弛效果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且出血量无增加.
作者:钟敏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后输尿管支架管的置入方法.方法 2007年8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40例,实施后腹腔镜下切开取石术,术中安放输尿管支架管.其中20例预先将双J管分别向两端穿好导丝,经输尿管切口将其向远端插入直至膀胱,拔除远端导丝,再向近端插入直至肾孟,拔除近端导丝(方法一).另20例使用已连接好的套装可调控双J管,将其近端向下插入输尿管切口远端直至膀胱(导丝全长及连接推进杆在体外),再向下插入直至输尿管切口处仅余 1 cm长度,体外拔除内置导丝并操作推进杆断开与支架管连接,以直角钳顺输尿管管腔将J管近端持续向上牵引直至置入肾盂(方法二).两种方法置管后均以3-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输尿管切口.结果 两种方法置管均获成功,方法一耗时约9~15 min,方法二耗时约2~5 min;两种方法置管后患者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以及术后平均住院日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方法二较方法一操作更方便,耗时明显减少,也便于训练和推广,但费用相对较高.
作者:王东;刘竞;邱明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口服心血管药物的使用状况及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和用药频度分析方法,对2006-2008年口服心血管药物的出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8年口服心血管药物的销售金额和用药比例均呈上升趋势,抗高血压药和中成药连续3年排在用药金额的前2位.结论 该院口服心血管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林彩婵;陈升;叶泳珊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测定连花清瘟胶囊中盐酸麻黄碱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采用Agilent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8.5:91.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7 nm,柱温30℃.结果 盐酸麻黄碱进样量在0.3~3.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2 490 185.09X+58 908.73,r=0.999 3(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7%,RSD=0.35%(n=6).结论 RP-HPLC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稳定可靠,可用于连花清瘟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洪斌;熊胜元;李洪刚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氨曲南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静脉滴注氨曲南2.0 g,对照组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 g,两组均为每12 h给药1次,疗程7~14 d.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摄X线胸片,治疗2 d内及疗程结束后24 h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1例轻度恶心、1例轻度腹胀,对照组出现3例轻度恶心、2例皮肤瘙痒,停药后均自行消失.结论 氨曲南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高,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玲;华欣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抢救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 观察20例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2 h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20例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2 h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较使用前有显著改善(P<0.01 或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抢救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确切,应尽早使用.
作者:沈玉妍;刘双敬;唐曼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降低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肺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5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28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中心静脉压(CVP)、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的PaO2值、PaO2/FiO2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肝、肾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治疗后PaO2和PaO2/FiO2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APAcHEⅡ评分和CVP值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在治疗急性胰腺炎时可显著缓解急性肺损伤,并能有效减轻患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程度,降低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发生率.
作者:雷淑芬;周晓霞;魏以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药制剂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600mg加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均静脉滴注,1次/d,7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29例,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纽显效18例,总有效率为73.68%,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作者:郑向晖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激素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甲氨蝶呤10mg/周和来氟米特10mg/d.治疗组加用强的松10 mg,1.次/d,疗程48周,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至停药,一般为3-6个月.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晨僵、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双手握力、血沉(ESR)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 小剂量激素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满意.
作者:庞捷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紊和阿莫西林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泮托拉唑、对照组子奥美拉唑,两组均联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疗程1周.各组在治疗前1周内和治疗后4~8周分别检测HP感染情况,并观察溃疡的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两组溃疡愈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是根除HP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倪振飞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