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周金生;冯少青;陈元俊

关键词:临床药学, 药学服务,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对策.方法 结合临床药学实践,对其现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目前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处于实践积累阶段,但已对合理用药起到了促进作用.结论 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是必要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行的.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热的用药策略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热的药物使用策略.方法 可采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解热剂、中药组合疗法,配合物理降温治疗SLE的发热.结果与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配合物理疗法治疗SLE的发热,效果显著、可靠.

    作者:刘蔚;范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联合开塞露纳肛解除剖宫产术后尿潴留20例

    目的 探讨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联合开塞露纳肛解除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 将40例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联合开塞露纳肛和传统诱导排尿法,观察患者自主排尿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联合开塞露纳肛治疗剖宫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斯;周翠萍;李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药用氯化丁基橡胶塞对不同pH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影响

    目的 考察药用氯化丁基橡胶塞对不同pH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方法 以光阻法测定样品的不溶性微粒.结果 pH大于10的注射剂与药用氯化丁基橡胶塞接触后,每1 mL样品中≥10 μm和≥25 μm的不溶性微粒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与覆膜药用氯化丁基橡胶塞接触后,pH大于10的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无显著增加(P>0.05).结论 为避免氯化丁基橡胶塞对不溶性微粒的影响,应使用覆膜药用氯化丁基橡胶塞.

    作者:郭丙炎;黄宇;彭清;邱蓓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689份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该地区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ADR)总体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促进中药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下载2007年深圳市各单位上报的ADR报告表,筛选出中药制剂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制剂ADR报告689份,涉及226个品种.31个中药注射剂品种导致ADR 357例次(51.81%),绝大多数采用静脉滴注给药;161个口服制剂导致ADR 276例次(40.06%).ADR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反应等.新的ADR390例次(56.60%),严重的ADR较少.绝大多数ADR的转归良好.结论 应加强对中药制剂特别是注射制剂ADR的监测,加强时中药制剂说明书ADR项的监管,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王玉荣;徐玉红;李东;姚苑梅;钟芬;丘晓清;吴斌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目的 规范药品的使用及合理控制药品费用.方法 研究近年来相关政策法规,分析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整改措施.结果 处方点评制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处方点评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缺乏客观公正性、管理滞后及执行不力等问题.结论 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我国尽快完善处方点评制度,以保证患者用药的经济性、合理性与安全性.

    作者:古今;张方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甘露消渴胶囊中11种元素的含量分析

    目的 探讨中成药中元素的分布是否存在某种规律性.方法 以微波消解法制备供试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中成药甘露消渴胶囊中Cr,Mn,Cu,Zn,Se,Ni,V,Fe,Ca,Mg,K等11种元素的含量.结果 甘露消渴胶囊中的Cr,Mn,Se,Ni,V,Fe,Ca,Mg,K相对含量较高,Cu/Zn比值较低.结论 该测定结果为研究此类中成药中元素含量与治疗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数据.

    作者:于昆;杨丽君;薛大方;李红;孙卫民;滕文锋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浅谈新医改方案中的基本药物制度

    目的 完善我国的基本药物制度.方法 结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分析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存在的不足.结果与结论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改进和完善;医药企业需制订应对措施,以满足民众的基本医疗用药需求.

    作者:周杰;侯连兵;廖广仁;陆国椿;张健;岑远明;张薇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氯芬酸钠栓的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双氯芬酸钠栓中双氯芬酸钠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GOLD C18柱(250 nm×4.6mm,5μm),以0.1 mol/L冰醋酸溶液-乙腈(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2 nm.结果 双氯芬酸钠的平均回收率为99.31%,RSD=0.83%(n=5),质量浓度在63.2~147.2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HPLC法简便、快捷、准确.

    作者:胡凤鸣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不同产地天冬中多糖的含量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天冬中多糖的含量差异.方法 以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硫酸-蒽酮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 天冬中多糖含量较高,不同产地的含量差异较大.含量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04%,RSD=0.88%(n=6).结论 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回收率高.

    作者:张庆红;马梅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促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 对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收集到的22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涉及的药物94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多(108例);以头孢菌素类较高(29例);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多(201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和皮肤及其属器官.结论 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杨作英;周国民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网上检索中国药学专利的方法例析

    该文介绍了3个中国专利网站的收录范围和检索途径,以药品检索为例对检索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阐明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的方法 .

    作者:佟岩;徐颖峰;杨错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国内色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该文介绍了国内近年来色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包括色谱-质谱联用、色谱-核磁共振波谱联用、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由于这些联用技术在进样方式、分离模式、检测手段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从而提高了分析的准确度、灵敏度和选择性,使得其成为药物分析中强有力的工具之一.

    作者:杨胜丹;谭文渊;付大友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医院药房药品有效期管理探讨

    目的 加强药房药品的有效期管理.方法 采用适宜的电脑软件并结合手工措施进行管理.结果与结论 通过计算机系统和手工管理措施,可以很好地对药房药品有效期进行良好管理.

    作者:涂厉标;程宁;王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褪黑激素研究进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综合阐述了褪黑激素的理化性质、合成、含量测定方法、临床应用及剂型开发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伍彬;张娇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该文就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现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作者:叶建斌;曹雅琴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医院门诊中药房实行微机联网的利与弊

    探讨医院微机联网对门诊中药房工作带来的有利方面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措施,促使医院的管理及服务更上一个台阶.

    作者:岳树香;李建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质谱(MS)联用集HPLC的高分离能力与MS的高灵敏度、极强的定性专属特异性于一体,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生物大分子分析、农药/兽药残留量分析、兴奋剂和毒品检测.该文就HPLC-MS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伟丽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我院2008年上半年住院处方书写质量分析

    目的 探讨改进处方书写质量的措施,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随机抽查医院2008年上半年住院部纸质普通处方,对问题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结果 共抽查5 016张住院处方,其中不合格处方1 332张,不合格率为26.56%.结论 应进一步贯彻和执行<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处方书写,建立处方书写质量监管体系和培训、学习、考核制度,以提高医院处方书写质量.

    作者:毛振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长春花生物碱的提取、分离、鉴定、制剂研究概述

    综述从天然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纯化抗肿瘤药长春生物碱的方法 ,同时介绍相关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与制剂概况,以为工业生产及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于兆海;陈刚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生化汤传统煎法与煎药机煎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生化汤传统煎法与煎药机煎法煎药的浸出物含量.方法 按处方量称取生化汤药材10份,分别采用传统煎法与煎药机煎药,按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X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汤剂浸出物含量.结果 煎药机煎煮的生化汤样品中浸出物含量高于传统煎法.结论 煎药机煎煮浸出物含量高、便于携带,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作者:陈迎春;相聪坤;安福丽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