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酒精性脂肪肝35例

王淑平;刘丹萍;刘琼;白晓云;钱宜丹;黎春宇;李雪琴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 熊去氧胆酸, 酒精性脂肪肝
摘要: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熊去氧胆酸联用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40例诊断为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按时间顺序随机均分为4组,治疗1组口服熊去氧胆酸片200mg,每日3次;治疗2组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200mg,每日3次;治疗3组予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熊去氧胆酸联合应用,均为200mg/次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予内科常规护肝治疗.疗程均为12周.结果 各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各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熊去氧胆酸联用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确切,用药方便易行,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莫西沙星栓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 制备复方莫西沙星栓并建立其质控方法 ,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用热熔法制备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药含量,并与九华痔疮栓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所制备的栓剂外观光滑细腻,主药含量准确,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结论 复方莫西沙星栓处方设计合理,制备简便,质量可控,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张永恒;张艳;卢乙众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除螨祛痘类化妆品中甲硝唑和替硝唑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除螨祛痘类化妆品中甲硝唑和替硝唑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Diamonsil(钻石)C18柱(250 mm×4.6 mm,5μm),以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pH至3.5)-甲醇(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0 nm.结果 甲硝唑和替硝唑质量浓度分别在2.205~205.24μg/mL和2.002~200.2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n=8),甲硝唑和替硝唑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0%和98.45%,RSD分别为2.20%和2.46%(n=6).结论 所建立的HPLC法简便易行、准确、重现性好,可同时用于祛痘类化妆品中甲硝唑和替硝唑两种禁用物质的检测.

    作者:罗丽娟;于晓;黄浩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环丙沙星滴眼液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男,46岁,住院号134230,因左眼及眼周高度肿胀、疼痛流泪、视物障碍、躯干四肢红斑4 d,口腔糜烂3 d入院.患者于4 d前因左眼结膜充血自行滴环丙沙星滴眼液(郑州卓峰制药厂,批号为8061121),约4 h后出现颈部、双上肢前臂红斑并迅速增多,3 d前出现左眼充血、口腔糜烂,曾在附近诊所输液治疗,稍有好转.

    作者:果崇慧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泛影葡胺联合奥曲肽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通过泛影葡胺胃肠道造影判断粘连性肠梗阻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以及联用奥曲肽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治疗组60例通过口服或胃管注入泛影葡胺80 mL,行动态腹部X片观察以决定是否需手术治疗,不需手术者则联用奥曲肽治疗.结果 总治愈率治疗组为80.00%,对照组为73.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胃管引流量明显减少,肛门第1次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手术率也有所下降(治疗组为20.00%,对照组为26.67%).结论 泛影葡胺联合奥曲肽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有较好的诊治作用.

    作者:易成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细菌学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 分析比较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细菌学疗效.方法 应用RevMan 4.2软件对国内2000年至2007年13项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 同质性检验χ2=11.05,自由度为10,P=0.35;合并效应量的估计OR合并=2.08,OR合并95%可信限为1.26~3.45;OR合并的检验Z=2.87,P<0.01.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细菌学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

    作者:黄玉斌;雷利志;李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更昔洛韦联合爱宝疗浓缩液治疗尖锐湿疣78例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联合爱宝疗浓缩液(聚甲酚磺醛)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患者在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的基础上外涂爱宝疗浓缩液,同时给予对症治疗.结果 2个疗程后共治愈75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6.15%;74例患者随访3月至2年,均无复发记录.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爱宝疗浓缩液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易淼;余素琴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摘除消化道息肉1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内镜下高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方法 进行评价.方法 针对息肉的大小、形态及是否有蒂采取恰当的息肉切除方法 .结果 治疗单发息肉98例、多发息肉60例,共切除息肉368颗,均顺利切除,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选择切除方法 ,对保证切除成功及预防出血、穿孔、烧伤等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万福;王长福;黄庆忠;尹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布洛芬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布洛芬片含量.方法 将样品用甲醇溶解后滤过,取续滤液直接进样,用SE-30大口径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53 mm,1.0 μm)和FID检测器,以咖啡因为内标进行测定.结果 布洛芬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101 5~1.015 mg/mL(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58%,RSD为0.56%(n=9),样品含量在97.35%~101.20%范围内.结论 所用方法 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布洛芬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郭琦;傅强;潘永西;常春;陈慧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昂丹司琼的血药浓度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昂丹司琼质量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以液-液萃取法分离纯化血浆样品,采用荧光检测器,色谱柱为Shim-Pack CLC-ODS柱(150 mm×6.0 mm,5μm),以0.02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3.2,含3.0%三乙胺)-甲醇(36:64)为流动相.结果 昂丹司琼色谱峰对称、不拖尾,萃取回收率可达96%,空白血浆和代谢物不干扰测定,血药浓度线性范围为0.52~60.04 μg/L(r=0.999 5),低检测限为0.4 μg/L,方法 回收率为98.42%~100.38%,日内精密度RSD为2.4%~4.2%,日间精密度RSD为2.8%~4.8%.结论 所用方法 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作者:高洁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多奈哌齐的合成研究进展

    多奈哌齐为1-苄基-4-[(5,6-二甲氧基-1-茚酮)-2-亚甲基]哌啶盐酸盐,是第2代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为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第2个药物.该文介绍了多奈哌齐的合成方法 ,并比较了各种方法 的优缺点,试图寻找一条适合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工艺路线.

    作者:张宜凡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精制冠心片制备工艺的改进

    目的 通过对精制冠心片制备工艺的改进,提高药物稳定性,增强疗效.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包合率、利用率为指标,优选降香挥发油包合条件.结果 包合物的佳工艺是挥发油:β-CD为1:12,包合3 h,温度50℃.结论 优选出的工艺能提高制剂的稳定性.且简便易行,可用于生产.

    作者:王建平;颜耀东;马长勇;闫玲;金晶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3种不同检测方法在活动期子宫内膜结核诊断中的比较

    目的 探讨3种不同检测方法 在活动期子宫内膜结核诊断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方法 对102例确诊为活动期子宫内膜结核患者的标本分别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涂片抗酸染色、结核菌培养3种不同方法 进行结核杆菌检测,并对3种方法 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FO-PCR的阳性率为48.04%,涂片抗酸染色法的阳性率为17.65%,结核菌培养法的阳性率为14.71%.结论 FQ-PCR技术较传统的涂片抗酸染色法和结核菌培养法具有更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对含菌量低的子宫内膜中结核杆菌的检测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可作为早期子宫内膜活动性结核的诊断方法 .

    作者:董玉霞;阎宝环;姚玉洁;王玉侠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卡托普利片剂中氢氯噻嗪含量

    目的 探讨测定复方卡托普利片剂中氢氯噻嗪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CN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四氢呋喃-水(10:10:80,以磷酸调pH至2.86),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 氢氯噻嗪质量浓度在26~13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A=55 432 C+110 698,r=0.999 9(n=5);氢氯噻嗪的平均回收率为100.56%,RSD=0.46%(n=5).结论 所用方法 快速简捷、可靠、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复方卡托普利片剂中氢氯噻嗪的含量.

    作者:敬永升;胡海廷;杨珂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纳洛酮治疗脑梗死63例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双盲对照法,选择经临床证实的脑梗死患者63例,采用纳洛酮治疗作为治疗组,同期住院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定采用全国统一标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06%,与对照组的65.5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意识状态改善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见效快,对于重度脑梗死且合并有意识障碍者疗效更佳,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冠军;张冠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6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35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结果 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能缩短治疗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永萍;赵琴;仲英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微粒子酶免疫法测定全血中他克莫司浓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测定全血中他克莫司浓度较为常用,与其他方法 相比操作也更简单,但吸液工具、血样混匀程度、蛋白沉淀时间、离心速度和时间、试剂等因素均容易使测定数值发生偏差.该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针对影响测定结果 的各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保证了为临床提供数据的准确性.

    作者:方崇波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汶川地震急诊患者3周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群体灾难性事件中医疗机构的药品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至6月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 338例地震伤员急诊用药类别和总量,采用Excel排序,分类统计用量.结果 用量排序前30位的药物主要包括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用药、抗感染药物、生物制品(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止血药等类.抗菌药物中以青霉素类用量大.结论 地震发生后3周内药品使用类别呈现外伤类疾病急救的特点;应建立群体灾害事件的医疗物资保障应急预案,分析预计药品需要量,以保障药品供应并减少浪费.

    作者:李健;徐埏;徐埏;刘可欣;唐尧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代谢综合征与抗精神病药的关系

    代谢综合征是多种代谢性疾病合并出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可导致不同程度的体重增加、血脂及血糖异常等副作用,而这些副作用就是代谢综合征的表现,已严重威胁到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并缩短其生命周期.为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和综合治疗,该文综述了抗精神病药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作者:欧灿纯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108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的术前筛查、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8例接受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和58例同期接受开腹手术(开腹组)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108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患者的术前情况及手术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日及术后恢复时间,腹腔镜组均显著少于开腹组(P<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疤痕小等优点,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首选手术方法 .

    作者:廖晟;胡超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复方甘草口服液中愈创木酚甘油醚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小儿复方甘草口服液中愈创木酚甘油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ODS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1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含0.1%三乙胺,磷酸调pH至2.7)-乙腈(90:10),检测波长209 nm,流速1.6 mL/min.结果 愈创木酚甘油醚质量浓度在259.6~519.2 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29 978.9 C-617 742,r=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0.97%.结论 该法适用于小儿复方甘草口服液中愈创木酚甘油醚的含量测定.

    作者:曹健;郑晓媛;王芳;黄林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