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佳娜;张家建
目的 促进门急诊处方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 统计门急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问题,并进行分析.结果 处方中常见的问题有选药不合理90份(20.27%)、用法不合理288份(64.86%)及忽视药物相互作用66份(14.86%).处方是医师、患者和药师交流的书面凭证,处方是否合理关系着患者用药的安全及有效.结论 医院应加强门急诊处方事后审核工作,促进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作者:逄晓云;刘晓琰;崔敏;沈金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改进复方甘草片含量测定中固相萃取柱的洗脱方法 .方法 增加洗脱液的量,并且进行分次洗脱.结果 对照品、样品在固相萃取柱中的洗脱更加完全,改进方法 的含量测定结果 更接近真实含量.结论 改进方法 更准确.
作者:覃志高;李如栋;陈志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新的提取方法 ,用于测定古汉养生精片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超声处理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波长为270 nm.结果 淫羊藿苷进样量在0.102 1~1.021 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2%,RSD为1.09%(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 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古汉养生精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
作者:汪胜;刘映;周安成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为药品生产企业清洁验证提供新方法 和新思路.方法 将总有机碳(TOC)检测方法 与传统分析检测方法 进行比较,引入方法 学验证实例和清洁验证实例,探讨TOC检测技术在清洁验证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结果与结论 TOC检测方法 可以应用于符合国内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标准的清洁验证.
作者:罗迪;梁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中选定日期范围内的2 797份住院病历中随机抽取152份,对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2例住院患者中,有114例(75.00%)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46例(40.35%)为无指征用药,7例(6.14%)预防用药选药起点过高,27例(23.68%)用药时机不正确,79例(69.30%)预防性使用时间超过3 d,4例(3.51%)使用疗程过短,59例(51.75%)联合用药,3例(2.63%)发生院内感染.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使用管理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防止滥用的关键.
作者:张元礼;任斌;陈杰;元刚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长寿长乐口服液的五味子乙素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Lichrospher 5-C18柱(200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2:28),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五味子乙素进样量在0.234~2.22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99.42%,RSD为1.09%(n=6).结论 HPLC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长寿长乐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锦红;何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该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156例ADR报告,利用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DR涉及药品10类共59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75例(48.08%),中药注射液36例(23.08%);≥60岁的患者有108例(69.23%);静脉滴注引起的ADR 109例(69.87%);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0.00%.结论 应合理应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检测,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作者:吴丽萌;刘莹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促进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方法 用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对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进行评价,并提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策略.结果与结论 中药企业生产要素、产品的创新,经营模式的转变,国际市场份额的重视以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助于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作者:邓伟生;李足意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冠心胶囊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浸膏收率及芍药苷含量为指标,选用L9(34)正交试验表,对冠心胶囊提取条件进行优选.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按处方比例称取粗碎药材,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2 h,合并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喷雾干燥或一步制粒.结论 佳工艺适合于冠心胶囊提取.
作者:任文学;史冬霞;李奉勤;陈玉霞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患者男,45岁,因心悸3 d入院.既往体健,体格检查示血压(BP)120/80 mmHg,心率62次/min,可闻早搏,约7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杂音,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查均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繁房性早搏.入院后给予心律失常护理常规,心电监护.
作者:吴灵桥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润肠通便合剂治疗便秘的疗效.方法 采取对照研究的方法 ,治疗组166例用润肠通便合剂,对照组用倍特轻舒颗粒冲剂.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87.35%,与对照组(52.0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润肠通便合剂是治疗便秘的有效药物.
作者:杨晓荣;田维君;王建国;吴光星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医院2008年收集到的67份药品不良反应(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例ADR患者中,女性ADR发生率是男性的1.58倍;中老年患者(≥50岁)发生ADR的几率更大(64.18%);抗微生物类药物引起的ADR多(70.15%),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引发,其次为中药制剂;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导致ADR的主要途径(92.5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34.33%),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22.39%).结论 应继续加强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钟明镜;冯文涛;向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该文以跨国制药企业在华的研发投入机制为研究重点,分析了跨国制药企业在华研发投资的动因和布局特点,评价了国外药物研发投入的积极影响,对我国制药业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作者:彭学韬;胡豪;王一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索氏提取法与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化橘红中柚皮苷的效果.方法 分别用两种方法 提取不同年份化橘红样品中的柚皮苷,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 超声波提取法提取3年样品的柚皮苷平均含量为13.53%,索氏提取法提取3年样品的柚皮苷平均含量为11.98%,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超声波提取法稍优于药典收栽的索氏提取法,且前法更简便、省时.
作者:魏燕华;成差群;谭秀芬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报道1例氨茶碱不合理使用所致腹部不适的临床资料,并从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多方面对氨茶碱的应用进行临床用药分析,从而给出合理用药建议.
作者:张渝;陈雁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该文通过分析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禁忌证、注意事项3项下的内容,阐述药品说明书不规范对医师药师和患者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相关部门应加强药品说明书规范化监管的建议.
作者:岳树香;任金平;陈玉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B12中丙酮残留量.方法 采用FAPP毛细管柱(30 m×0.32 mm,3.0 μm),载气为氮气,溶剂为N,N-二甲基酰胺(DMF).结果 丙酮质量浓度在5.0~45.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n=5),低检测限为0.12 mg/L,平均回收率为99.3%,RSD=0.91%(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 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王文超;冷晓红;王春红;周秀军;武权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制订太极升降丸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以控制其质量.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大黄、冰片和姜黄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在薄层色谱中可分别检出大黄、冰片和姜黄的特征斑点.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 专属性强,可用于太极升降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春峰;李美娇;袁迪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两个不同厂家的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对20名男性健康自愿受试者采用两制剂、两周期自身双交叉设计方法 ,口服单剂量试验药物(重庆市庆余堂制药有限公司)或对照药物(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300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清中药物浓度,用DAS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试验药物与对照药物的半衰期(t1/2)分别为(6.380±0.592)h和(6.412±0.511)h,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925±0.294)h和(1.175±0.452)h,峰浓度(Cmax)分别为(3.753±0.609)μg/mL及(3.606±0.605)μg/mL,0~36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36)分别为(31.773±3.742)μg·h/mL及(31.640±3.141)μg·h/mL,0~∞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32.597±3.786)μg·h/mL及(32.426±3.163)μg·h/mL.试验药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7±8.4)%.结论 两种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剂生物等效.
作者:谢林利;陈勇川;唐敏;向荣凤;熊丽蓉;夏培元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该文阐述了医药外包的概念及分类,分析了实施医药外包的风险,并针对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郭莹;石景玉;邢花 刊期: 200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