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缬沙坦对高脂血症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马毅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缬沙坦,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血脂水平
摘要: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高脂血症免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高脂血症组和缬沙坦治疗组,观察各组试验后血脂水平,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血管内皮血管细胞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 试验后高脂血症组和缬沙坦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ICAM-1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缬沙坦治疗组血清Tc,TG,LDL-C水平与高脂血症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CAM-1表达较高脂血症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缬沙坦具有抗AS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As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氯化铵甘草口服液中甘草酸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复方氯化铵甘草口服液的甘草酸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 柱(250mm×4.6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2 mol/L醋酸铵-冰醋酸(65:35:1),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 甘草酸质量浓度在0.020 04-0.6012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9.02%,RSD=0.84%(n=6).结论 HPLC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

    作者:张钢平;徐颖惠;秦喜顺;付乃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清开灵注射液辅助治疗化疗药物致口腔溃疡30例

    目的 现察清开灵注射液辅助治疗化疗药物所致1:7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8例使用化疗药物导致口腔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抗生素、补液和提高白细胞等常规方案治疗,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30~40mL/次,连用7 d;观察并记录两组的退热时间和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辅助治疗化疗药物所致口腔溃疡安全有效.

    作者:吴雪峰;江红;官东秀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非水电位滴定法测定双苯氟嗪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双苯氟嗪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非水电位滴定法,以冰醋酸为溶剂,用0.1 mol/L高氯酸滴定液滴定.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用电位法指示终点.结果 绘制出的滴定曲线,滴定突跃明显;重复测定同一批样品,其含量的RSD为0.13%(n=6).结论 非水电位滴定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可作为双苯氟嗪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陈汝红;郭毅;刘铁钢;王永利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稳心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搏60例

    目的 现察稳心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9g,每日3次,温水冲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和能量合荆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改善、心肌酶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搏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作者:李艳红;赵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复方虎杖凝胶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复方虎杖凝胶剂,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壳聚糖为凝胶材料,按药剂学原理制备凝胶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的大黄素含量.结果 大黄素质量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范围为10-80μg/mL,平均回收率为100.65%,RSD为0.56%(n=6).结论 凝胶剂制备工艺简单,含量测定方法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洪求兵;梁晓霞;张孟佑;覃贝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40例

    目的 观察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盐酸文拉法辛(博乐欣胶囊)口服,起始剂量75 mg/d,治疗剂量75~225 mg/d;对照组用氟西汀胶囊口服,治疗剂量为40 mg/d.两组疗程均为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不良反应少而轻,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

    作者:潘桂叶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八正胶囊剂中栀子苷含量

    目的 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八正胶囊剂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Aiehrombond-1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4:86),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8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栀子苷质量浓度在2.0-8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36%,RSD为0.67%(n=6).结论 HPLC法简便,结果准确,回收率好,可用于八正胶囊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志朝;覃贝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两种方案治疗急性冠周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甲硝唑和奥硝唑两种方案治疗急性冠周炎的成本-效果.方法 将96例急性冠周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甲组予奥硝唑片0.5 g,2次/d,口服,乙组予甲硝唑片0.2 g,3次/d,口服,两组均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盲袋,1次/d,进行7 d的疗效观察和不良反应观察,并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甲组和乙组总成本分别为93.80元和35.61元,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60.4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和27.1%.结论 甲组成本高,疗效好,乙组成本虽低,但疗效也差;不良反应发生率乙组明显高于甲组.成本-效果分析表明,奥硝唑治疗急性冠周炎明显优于甲硝唑.

    作者:王凯;牛福喜;郭平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复合维B片中维生素B1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复合维B片中维生素B1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方法 样品用0.1 mol/L盐酸提取,碱性铁氰化钾氧化,正丁醇萃取;采用Kromasil 100-5C18柱(1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0.02 mol/L乙酸铵-甲醇(70:3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荧光检测激发波长365 nm,发射波长475 nm.结果 维生素B1质量浓度在0.5-2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37%,RSD为1.34%,方法检出限(S/N=3)为2.3 ng.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一荧光检测法快速、简便、准确,适用于复合维B片中维生素B1的含量测定.

    作者:吕惠卿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320例椎管腔结核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椎管腔结核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的基本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对1 200份外科病历中预防性使用抗苘药物的320例椎管腔结核手术患者的用药品种、联合用药、用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预防性使用的抗茵药物中.头孢茵素类占40%,喹诺酮类占34%,β-内酰胺酶抑制荆及其复方制剂占10%,青霉素类占7%;大部分是单用,只有极少部分是联合用药:切口愈合情况都较好.椎管腔结核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基本合理.结论 应加强对抗茵药物的使用和管理,严格遵守<抗茵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作者:谢本树;何丽春;卢伟恒;李素萍;林广珍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中药发酵的概况与关键技术

    中药发酵技术是在继承中药炮制学发酵法的基础上,吸取微生态学研究成果,结合现代微生物工程而形成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发酵中药是目前中药研究的热点,该文对近10年中药发酵的概况进行综述,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作者:傅超美;冷静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中药注射剂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致输液反应的原因.方法 通过对病历的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分析中药注射剂输液反应产生的原因.结果 与结论引起中药注射剂输液反应的原因不是单一的,主要与联合用药、溶剂选择、输液操作过程、用药剂量与疗程、中药西用及患者个体差异有关.

    作者:陈萍;汪世民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蛇毒蛋白基因的大肠杆菌表达研究进展

    蛇毒是多种生物活性蛋白和多肽的混合物,由于蛇毒在基础医学和临床上的特殊作用以及天然蛇毒蛋白获取方法的局限性,采用生物工程方法规模化生产高纯度的蛇毒蛋白已成为当前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该文就蛇毒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茵中表达的研究近况进行介绍.

    作者:孟文丽;许云禄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头孢克洛胶囊及分散片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 评价头孢克洛胶囊及分散片在健康人体内相对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 受试者采用3处理、3周期、随机、自身交叉对照方法口服受试制剂头孢克洛胶囊、头孢克洛分散片和参比制剂500mg,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DAS软件处理.结果 头孢克洛胶囊、分散片及参比制刑分散片峰浓度(Cmax)分别为(11.79±2.85)μg/mL,(13.07±3.53)μg/mL和(12.59±3.34)μg/m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75±0.20)h,(0.62±0.17)h和(0.55±0.11)h;半衰期t1/2)分别为(0.60±0.11)h.(0.56±0.08)h和(0.57±0.10)h;0→t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15.37±2.23)μg·h/mL,(16.15±3.75)μg·h/mL和(15.66±2.98)μg·h/mL;0→∞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15.67±2.26)μg·h/mL,(16.43±3.74)μg·h/mL和(15.93±3.02)μg·h/mL;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t和F0-∞分别为(100.51±19.19)%,(100.70±19.00)%和(105.96±29.16)%,(105.87±28.52)%.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符合生物等效标准.结论 头孢克洛胶囊、头孢克洛分散片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魏振满;丁晋彪;刘峰群;贺江平;张月梅;张丽丽;杨坤;黄正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多索茶碱、尼可刹米、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剂配伍稳定性研究

    目的 考察多索茶碱、尼可刹米、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荆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观察及测定3种注射剂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室温下8h内的外观、不溶性微粒及pH值;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变化.结果 配伍液8h内的外观色泽、不溶性微粒均无明显变化,pH值略有变化.配伍液中各主药含量8h内保持在90%以上,无新物质产生.结论 多索茶碱、尼可刹米、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剂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室温下8h内质量基本稳定.

    作者:李雪松;杨伶俐;杨家爱;李小军;吴晖;晏远智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醋柳黄酮的水解条件研究

    目的 研究醋柳黄酮的水解条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不同水解条件对醋柳黄酮水解的影响.结果 醋柳黄酮的佳水解条件为20 mg醋柳黄酮溶于25 mL甲醇溶液中,取出10 mL,加入30 mL甲醇和5.0 mol/L的盐酸溶液10 mL,于70℃水解60 min.结论 该水解方法可以有效提高3种苷元的含量.

    作者:左小川;李建萍;曾晓瑜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吡罗昔康-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

    目的 将吡罗昔康与β-环糊精制备成包合物,降低其对胃肠道的刺激性.方法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以收率和包合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筛选佳包合条件,然后用显微镜法和X-射线衍射法分别对制备的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 佳包合条件是吡罗昔康与β-环糊精的物质的量比为1:2.5.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6h,搅拌速度600 r/min;经显微镜法和X-射线衍射法鉴定,形成了吡罗昔康-β-环糊精包合物.结论 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吡罗昔康-β-环糊精包合物,收率和包合率都较高,且操作方法简单易行.

    作者:陈寅生;陈洪轩;马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改良劳里法测定槲寄生属植物的蛋白质含量

    目的 测定槲寄生属植物瘤果槲寄生、枫香槲寄生的蛋白质含量.方法 以改良劳里法对瘤果槲寄生、枫香槲寄生的茎叶干燥粗粉进行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 与结论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瘤果槲寄生、枫香槲寄生中植物蛋白含量较高,新鲜品为佳.

    作者:杨燕军;沙聪威;马少丹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2005-2007年我院调血脂药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调血脂药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5-2007年调血脂药的购药金额、用药频度、每日药费以及年均增长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结论他汀类调脂药是该院临床上主要的调血脂药物,总体用药情况较合理.

    作者:冯洁;裴保香;徐艳萍;李岚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癫宁片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目的 考察癫宁片的急性毒性.方法 采取灌胃给药方式测定癫宁片的小白鼠半数致死量(LD50),用Bliss法计算LD50及95%可信限.结果 小白鼠灌胃给药的LD50为1139.5mg/kg(相当于人用量的142倍).结论 癫宁片具有一定的毒性,临床应用时应控制剂量和疗程.

    作者:白荣;吴晓敏;向国全;邹大强 刊期: 2008年第15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