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5年兰州市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调查分析

高亚平;薛黎丽

关键词:餐饮服务行业,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检出率
摘要:目的 对2005年兰州市餐饮服务行业7101例从业人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控制乙型肝炎饮食传播途径.方法 采用ELISA法对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血清HBsAg检测.结果 兰州市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HBsAg检出率为2.46%;男性略高于女性,但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HBsAg阳性率分别为16~20岁3.77%;21~30岁2.00%;31~40岁1.83%;41~50岁1.71%.HBsAg阳性人群16~20岁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01),其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HBsAg阳性率有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结论 加强对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控制乙型肝炎食源性传播.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面膜配合穴位挑刺治疗寻常型痤疮52例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52例寻常型痤疮患者均为本校学生,其中男10例,女42例.年龄小17岁,大21岁.病程短3个月,长5年.

    作者:雷鸣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建立中等卫生学校预防医学教学网站的思考

    21世纪是预防医学时代,预防医学课程教育成为医学教育的热点之一.互联网继广播、电视、报刊之后,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宣传媒体,深爱青少年的喜爱.通过阐述预防医学教学网站的重要性,分析中等卫生学校教学资源,说明教学网站建设的可行性,并介绍我校预防医学教研组在长期探索教学模式改革中,对预防医学教学网站建设的准备和思考.

    作者:蒋晓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谈中等卫生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当前卫校学生心理素质差的状况,进行较为深入的成因剖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者:杨群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从学生消费情况入手提高育人效果

    为了弄清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对生活的态度,卓有成效地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生活态度和费用来源、数额及支出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8份,实际收回386份,其中有效问卷378份,有效率为98%.

    作者:唐智生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护理人员工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普及法律教育工作的深入,人们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服务由于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护理纠纷不断增加.因此,护理人员不仅应该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更应该准确地了解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范围、义务和责任,熟悉专业的规范要求,自觉地遵纪守法,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作者:刘广民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通过对护生临床实习期间不同阶段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应对措施,以达到稳定学生情绪,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尽快进入护士角色,杜绝差错,提高就业率,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目的.

    作者:刘文秀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玻片凝集的模拟方法

    目的 在缺乏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株及其抗血清情况下,用普通大肠埃希菌和抗血清替代品即能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验的实验,以减少实验开支.方法 用鞣钙液代替OK血清,硫酸铝钾液代替O血清,分别与活的和死的大肠埃希菌做玻片凝集.结果 鞣钙液与死、活大肠埃希菌都凝集;硫酸铝钾液只与死大肠埃希菌凝集,与活大肠埃希菌不凝集.结论 采用该法可作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玻片凝集反应的模拟方法.

    作者:苏盛通;陈惠业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功能部位深度创面筋膜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筋膜瓣在各种功能部位深度创面的应用.方法 根据患者的创面位置和大小,所有创面均系功能部位,伴骨、关节、肌腱外露,选择适当部位的筋膜瓣覆盖创面,筋膜瓣上植中厚皮片,为筋膜瓣组.同时选择同期同类行皮瓣手术的住院患者作对照组.结果 筋膜瓣组均为一期手术,平均住院日明显低于对照组,外型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筋膜瓣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手术可一期完成,明显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叶兰萍;马建勋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更年期综合征的心理保健和治疗

    更年期妇女因内分泌改变和功能失调,在临床表现出心血管、骨和关节、生殖、消化道等各种症状,尤其在精神、神经、情绪方面的临床反应更加明显,严重者常常迁延不愈,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通过对更年期妇女的心理疏导、保健和治疗,配合合理饮食,严重者适当合理应用激素,结合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更年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利民;张美兰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龈下残根烤瓷桩核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龈下残根保留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方法 对3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0.5~5年,患者均感义齿美观舒适,咀嚼功能好.检查基牙无病变.结论 冠延长术和正畸牵引术对龈下残根均有良好治疗效果,正畸牵引术对龈下3mm的残根治疗效果尤为显著.

    作者:吕宏辉;郭艳莉;路贵忠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浅谈提高边远和民族地区人口素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从边远和民族地区教育的局限性和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出发,论述在边远和民族地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实践对进一步提高边远和民族地区人口素质进行探讨.

    作者:许新龙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中职《英语》教材的编写特色及其教学策略

    介绍中职《英语(基本版)》教材中模块式结构的编写特色和功能.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依据教材内容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有效地进行任务型教学.

    作者:韩小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关于当前中专德育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思考

    就目前中专德育教学中存在的主体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提出对策.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整体教育,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健康成长,从而转变教育理念,加强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

    作者:李锋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思考

    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不客乐观,主要表现在认识肤浅、条件不成熟和收效甚微3个方面,要改变这种状况,需推进心理素质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作者:杨震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牙颌畸形对青年人心理状态影响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牙颌畸形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揭示早期预防和治疗牙颌畸形的重要性.方法 随机调查18~45岁青年人1180例.其中牙颌畸形532例,作为实验组;无牙颌畸形者64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LES、EPQ、SCL-90、自制的心理卫生相关因素量表,对2组进行测试,并统计分析.结果 LES、EPQ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CL-90各因子均数高于有固定收入者,P<0.01.其原因与牙颌畸形影响求职、交往、择偶等有关.结论 青年人群牙颌畸形疾病影响心理健康,不可忽视,早期预防和治疗牙颌畸形应引起口腔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李玲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试论中药不良反应

    中药治疗疾病是中药对人体的某种偏性,中药的偏性对人体有双重作用,它既能祛邪疗疾,又能造成不良反应.如黄芩、黄连苦寒清泄,既可清热泻火,治热性病,又能伤阳败胃,引发寒邪内生或脾胃被伤等.干姜、附子辛热,既可散寒温阳,治阳虚里寒,又能伤阴助火,引发火邪内生或津液被伤.升麻、柴胡功效善升举清阳,既可治疗病势下陷之证,又能加重病势上逆之疾.因此,中药既可治病,也可导致不良反应,现就临床引起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剖析.

    作者:詹晓如;郑小吉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初探实训教学培养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基础.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对2006届影像专业毕业生进行为期2周的实训教学.就实训教学进行介绍.

    作者:张立力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细胞色素P4502E1酶与药物性肝病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酶在药物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CR-RFLP分析方法对4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63例正常对照者分析CYP2E1多态性.结果 (1)CYP2El分为A野生纯合子(c1/c1)、B杂合子(c1/c2)、C突变纯合子(c2/c2)3型.63例正常人中C1基因频率82%,C2基因频率18%;4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C1基因频率55%,C2基因频率45%,2组间差异显著(P=0.000).结论 CYP2E1酶在药物性肝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郭艳梅;王沁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急性实验动物麻醉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计算机模拟技术蓬勃发展,动物实验耗资激增,动物保护主义者反对及整体学科向分子生物学倾斜等原因,学生动物实验逐渐减少.但对于高等医学职业教育,动物实验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学生动物实验成功率备受重视.急性动物实验多在麻醉状态下,对动物实施手术和实验.麻醉是动物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步骤.

    作者:李海涛;张冬梅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华法林预防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抗凝治疗的监测及护理

    华法林的药理作用比较复杂,治疗窗窄,即使很小的剂量也可能导致血栓或出血,但其疗效确切,被越来越多的医生认识和接受.我国每年有数十万风心病患者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但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是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华法林的剂量反应变异大,受许多因素影响,因此只有通过准确、有效的严密监测和护理才能减少抗凝不当所致的栓塞和出血.现就华法林预防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抗凝监测及护理做一综述.

    作者:高江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