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蓉
目的比较血凝酶与酚磺乙胺、6-氨基己酸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将150例腹部外科手术(肝硬化门脉高压56例,肝癌94例)随机分成3组.A组50例,予血凝酶静脉注射,术前1 d 2 kU,术前30 min 1 kU,术后连续3 d,1 kU/d;B组50例,予酚磺乙胺静脉滴注,3.0 g/d;C组50例,予6-氨基己酸静脉滴注,6.0 g/d.结果3组止血显效率分别为96.0%,66.0%,62.0%.结论血凝酶止血效果明显优于酚磺乙胺、6-氨基己酸,能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并且使用安全.
作者:袁逾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异黄酮胶囊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262nm.结果大豆异黄酮浓度在9.73~19.46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0.64%).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稳定性好.
作者:王芳;曹健;蒋学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考察氮酮对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透皮性的影响.方法以大鼠腹部皮肤为屏障,考察氮酮浓度(体积比)对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表观透皮系数的影响.结果当氮酮浓度分别为0,1%,2%,3%,4%,5%,6%时,鬼臼毒素脂质纳米粒的表观透皮系数(×105)分别为24.82,53.05,55.14,43.92,20.57,25.86,23.30.结论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氮酮可增加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透皮吸收,含不同浓度氮酮的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透皮能力有差异.
作者:刘婵;陈志良;朱晓亮;黄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制盐酸西替利嗪凝胶.方法拟订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UV法)用于含量测定.结果该制剂pH值为6.40~6.50,含量测定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51%,RSD=0.43%.结论凝胶的制备工艺可行,质量稳定.用UV法测定盐酸西替利嗪的含量,方法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医院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田静;李兴德;周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蔗糖铁注射液中蔗糖铁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方法以磷酸盐缓冲液(每1000mL中含NaH2PO42.40 g,含Na2HPO4 2.84 g)为流动相,以Shodex Standrdd P-82 Pullulan作为分子量标准品,用排阻色谱法测定.结果重均分子量(Mw)均在34 000~60 000之间,分子量分布(Mw/Mn)均小于1.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精密度好.
作者:董晓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氟西汀治疗慢性失眠症的有效性.方法将70名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接受氟西汀(A组)与阿普唑仑(B组)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OI)及睡眠日记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第8天时B组患者睡眠状况显著改善,而B组则无明显变化;治疗第15天时,A组患者睡眠状况显著改善,睡眠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及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患者的睡眠状况又恢复到治疗前水平;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A组患者的睡眠状况依然好于治疗前及B组(P<0.05).结论氟西汀可以有效治疗慢性失眠症,远期效果好于阿普唑仑.
作者:陈大坤;郝尉蓉;李永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VPA)防治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探讨临床合理药用.方法采用TDX分析仪测定VPA的血药浓度,并分析结果.结果VPA血药浓度在50~100 mg/L治疗窗内、低于<50 mg/L和>100 mg/L的患者例次百分比分别为45.52%,48.28%,6.21%.结论VPA在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个体差异较大,及时监测其血药浓度,有利于临床实施个体化给药、提高疗效和安全用药.
作者:吴晓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重组人干扰素α-2a和甲硝唑对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方法将门诊行阴道分泌物检查的4项标准中有3项阳性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阴道放入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B组口服甲硝唑片400mg.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A组总有效率为95.9%,B组为95.8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复发率较B组低.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显著,方便安全,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王世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提高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2002-2004年每年9月5个科室共1 917份出院病历.结果调查病例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为94.5%;单用抗菌药物占15.8%,二联用药占39.6%,三联或三联以上用药占44.6%;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频率高,其次为硝咪唑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这4类共占抗感染药物总使用数的88.9%.结论调查中发现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预防性应用占相当比例,因此加强抗感染药物的管理,执行规范使用原则非常重要.
作者:康鲁平;詹绍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通过查询近年中药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塞中临床应用的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归纳,总结了10种对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的中药注射液,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钱存荣;闫双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介绍选择性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与抗炎植物药研究概况.方法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结果与结论COX是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限速酶,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开发已成为不良反应小的非甾体抗炎药的重要发展方向,从抗炎植物药中筛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抗炎新药也具有良好的前景.
作者:王文君;吴映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夫西地酸钠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程序升温.色谱柱为改性聚乙二醇(HP-FFAP)毛细管柱,以氮气为载气,用FID检测器测定夫西地酸钠中丙酮、甲醇的残留量(外标法计算).结果浓度在考察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丙酮r=0.999 4,甲醇r=0.999 3),回收率98.2%~102.3%,RSD均小于3.0%.结论顶空气相色谱法简便,结果准确、灵敏,适用于夫西地酸钠中丙酮、甲醇2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栾成章;祝波;华玉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将61例患者分为单服米非司酮(25 mg,2次/3 d,A组,30例)及口服米非司酮(25 mg,2次/d,连服2 d),肌肉注射甲氨蝶呤(40 mg/m2,第3天,B组,31例)进行比较.结果A,B组治愈率分别为60%,88%,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时间A组为(21±7)d,B组为(12±5)d,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腹腔内出血而行手术病例A组2例,B组1例.结论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高,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作者:兰利东;朱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方法按内容对其进行整理和分类,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医院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或特性.结果收集不良反应/事件48例,患者男26例,女22例,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变态反应与其他器官和系统的比较,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皮肤及其附属器官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良反应/事件涉及面广,危害性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李东;李建平;黄潇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利胆合剂中环烯醚萜苷类(龙胆苦苷)和蒽醌类(大黄素、大黄酸)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TLC法).方法采用TLC法,展开剂为氯仿-醋酸乙酯-冰醋酸(165:75:10),吸附剂为硅胶G254-0.5%羧甲基纤维素钠板(105℃活化1 h).结果可在365 nm紫外灯下检识龙胆苦苷,自然光下检识大黄素、大黄酸.结论该方法简单,分离安全,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沈特庞;杨月春;黄小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女,21岁,孕36周于2005年11月21日因外阴严重瘙痒、白带增多就诊,检查见阴道内大量豆腐渣样分泌物,涂片检查见菌丝,诊断为念珠菌性阴道炎.17时于阴道中段放入克霉唑(凯妮汀)阴道片1枚,患者回家后即感腰酸,继而逐渐出现胸闷、寒战、发热,臀部及大腿出现皮疹,20时30分再次就诊.体格检查见体温39.3℃,脉搏100次/min,胎心180次/min,臀部及大腿内侧有突出皮肤的片状红丘疹,自诉期间未曾使用其他药物和特殊食品.
作者:李海静;谢丽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以新鲜佛手、黄芪、白术、甘草等药材制备复方金佛手口服液并进行疗效观察.方法建立该口服液的鉴别方法,并用其治疗支气管炎患者322例,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患者100例,观察用药前后情况.结果复方金佛手口服液对成人和小儿支气管炎均具有促进咳嗽、喘鸣及肺部体征好转和提高呼吸峰流速值的作用,用药后患者的血清IgG,IgA,IgM及IgG的亚型(IgG1,IgG2,IgG3,IgG4)水平均有显著升高,皮肤过敏试验阳转率达到72%,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结论复方金佛手口服液药理作用较广泛,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王建英;施长春;陈培继;严雪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清热利咽茶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制剂中的金银花、连翘、陈皮、甘草、荆芥、桔梗、玄参进行定性鉴别.结果TLC法可鉴别出金银花、连翘、陈皮、甘草.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供制订清热利咽茶质量控制时参考.
作者:李义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分析医院制剂包装与标签的现状,指出医院制剂包装在包材质量、包装形式、制剂标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充分认识医院制剂包装的重要性,切实加以改进,并提出改进措施的意见.
作者:左秀萍;赵颖;孙燕;吴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促进培菲康临床合理应用.方法从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门诊微机管理系统中收集2003年7月~2004年12月所有关于培菲康的处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门诊培菲康的合用情况中合理者较有限,而不合理或有争议的合用现象十分突出.结论药师应向临床医师宣传培菲康的合理使用知识,以提高用药水平.
作者:钟松阳;胡泽富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