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硝唑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探讨

张晔

关键词:替硝唑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干扰试验
摘要:目的 建立替硝唑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不同批号、不同厂家的鲎试剂,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对3批替硝唑注射液按有效浓度范围稀释后,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结果 替硝唑注射液浓度为3.2mg/mL时对鲎试剂无抑制作用,其细菌内毒素限值为0.625 EU/mL.结论 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控制替硝唑注射液的热原.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烧伤涂膜剂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烧伤涂膜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TLC法)鉴定涂膜剂中的虎杖、黄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虎杖中大黄素含量.结果 TLC法鉴定结果满意;回归方程为A=3.18×107C+2.03×105(r=0.999 7),大黄素浓度在0.1~0.5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7%(n=6).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烧伤涂膜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张秋红;李德平;张忠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2001-2005年我院口服降压药使用分析

    目的 了解口服降压药的使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 对2001-2005年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附属医院口服降压药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 口服降压药年销售金额逐年上升,其中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销售金额稳居前列,吲达帕胺、硝苯地平用药频度高.结论 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在今后可能被更多选用,价格低廉、疗效肯定的各类药物仍将占有明显优势.

    作者:高志华;胡克勤;马磊;崔鸣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小花清风藤提取齐墩果酸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药材中齐墩果酸成分的佳提取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安排试验,选择适当的因素和水平,根据所测含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佳提取条件.结果 优选出齐墩果酸的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小花清风藤药材粉末2 g,加入70%的乙醇溶液80 mL,水浴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抽滤,合并滤液,离心后取上清液浓缩至40 mL,加入15%盐酸溶液40 mL,加热回流提取4 h,再加1倍量水,挥去部分乙醇,用氯仿萃取4次,每次10 mL,合并滤液,浓缩至干.结论 该提取工艺设计合理,可作为齐墩果酸成分的生产工艺.

    作者:刘易蓉;张永萍;梁光义;徐剑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低分子肝素联用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介绍低分子肝素联用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近期研究进展.多数临床研究证实联用比单用更有效,但联用剂量及联用药物的选择仍需探讨.

    作者:吕艳霞;郑苏芹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炉甘石薄荷脑洗剂中苯酚含量

    目的 建立炉甘石薄荷脑洗剂中苯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为211 nm,以苯酚为对照品.结果 苯酚线性范围为4.5~15.5μg/mL,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96%,RSD为0.46%.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炉甘石薄荷脑洗剂中苯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于兰凤;王震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天龙桃红散治疗痹症43例

    目的 观察天龙桃红散治疗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Ⅰ组(42例)内服伸筋丹胶囊,对照Ⅱ组(43例)内服筋骨痛消丸,治疗组(43例)内服天龙桃红散,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 有效率对照Ⅰ组为92.86%,对照Ⅱ组为93.02%,治疗组为97.67%,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结论 天龙桃红散在治疗痹症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巩福恒;刘珂;巩军;陈东业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普卢利沙星胶囊含量和溶出度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普卢利沙星胶囊含量及溶出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0.1 mol/L盐酸溶液作为溶剂,测定波长为274 nm.结果 线性范围为1~10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9%,RSD=0.29%(n=9).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普卢利沙星胶囊含量及溶出度的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作者:郭毅;付焱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倍他米松二甲基亚砜酊中倍他米松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倍他米松酊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通过水浴蒸干排除二甲基亚砜的干扰,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倍他米松的含量.结果 倍他米松浓度在3.0~36.0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9%,RSD为1.04%.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准确可靠,可作为倍他米松酊中倍他米松含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陈玲玲;张春泉;杜利萍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痤疮Ⅰ号搽剂中甲硝唑和氯霉素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同时测定痤疮Ⅰ号搽剂中甲硝唑和氯霉素的含量.方法 以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在289 nm波长处检测.结果 甲硝唑和氯霉素浓度线性范围分别是25.3~126.6μg/mL(r=0.999 3)和23.4~117.2μg/mL(r=0.999 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7%和99.39%.结论 HPLC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痤疮Ⅰ号搽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陈育琳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奥美拉唑口崩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奥美拉唑口崩片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用直接压片法制备崩解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制备的奥美拉唑口崩片外观光洁,硬度为3 kg,崩解时间小于30 s;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0.10~0.80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2%,RSD=1.10%.结论 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回收率高,可用于奥美拉唑口崩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珠;高振强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对短时间手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在短时间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手术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碳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观察记录麻醉平面出现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首剂麻醉药用量、有无牵拉反应等,并观察有无寒战以及变态反应的发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平面出现时间较快(P<0.01),麻醉开始至麻醉阻滞完善时间较短(P<0.01),牵拉反应及变态反应明显较少.结论 碳酸利多卡因更适合于短时间手术.

    作者:胡赞斓;张雄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基层医院如何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目的 促进基层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方法 分析开展临床药学服务4个阶段的特点,说明开展临床药学的意义、方法.结果与结论 只要卫生主管部门、医疗机构领导重视,基层医院仍然可以把临床药学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作者:邱和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红霉素治疗难治性肺感染30例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红霉素治疗难治性肺感染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30例)给予左氧氟沙星(0.3 g/d)+红霉素(1.0 g/d)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左氧氟沙星,疗程7~10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56.0%),细菌转阴率(66.7%)也高于对照组(32.0%).结论 两药联用疗效优于单用左氧氟沙星.

    作者:王洪欣;邹雪燕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甘肃引种川芎的质量考察

    目的 通过阿魏酸、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比较甘肃引种川芎(西芎)与四川引种川芎(川芎)的质量差别.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用川芎与西芎平行试验,以含量测定结果为指标,考察分析西芎的内在质量.结果 西芎中阿魏酸含量普遍高于川芎,总生物碱含量略高于川芎.结论 甘肃引种川芎(西芎)的质量与四川引种川芎相当.

    作者:谢明全;韦亚洁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哌拉西林钠与他唑巴坦钠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

    哌拉西林钠属酰腙基青霉素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一定的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强,属于广谱抗生素.他唑巴坦钠是舒巴坦钠的衍生物,具有广谱抑制β-内酰胺酶的作用,抑酶活性较强,同时也是一种不可逆性β-内酰胺酶的自杀抑制剂.哌拉西林钠和他唑巴坦钠组成复方制剂,具有很好的协同抗菌作用.

    作者:尹翠英;任炜;时萍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干扰素α-2a栓配合微波治疗宫颈重度糜烂30例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a栓配合微波治疗宫颈重度糜烂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60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以干扰素α-2a栓配合微波治疗为治疗组(30例),只用微波治疗为对照组(30例),观察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组阴道排液时间、阴道流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3.33%和26.67%.结论 干扰素α-2a栓配合微波治疗宫颈重度糜烂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意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包扎及半暴露治疗烧伤创面86例

    目的 观察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6例住院烧伤患者的192个创面进行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与磺胺嘧啶银霜剂临床用药自体对照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浅Ⅱ度、深Ⅱ度创面干燥天数、愈合天数、换药次数、部分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磺胺嘧啶锌涂膜剂包扎、半暴露疗法能加快创面愈合,减少工作量,并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任家骠;杨建秋;郑国平;汪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常见急性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左氧氟沙星500mg,1次/d,分别口服和静脉滴注给药,对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的常见细菌感染303例进行临床观察,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口服(148例)与静脉滴注(155例)给药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62%(143/148)和98.06%(152/15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7.35%(147/151)和98.71%(153/155),平均疗程分别为(4.77±2.12)d和(4.03±1.36)d,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6%(10/148)和8.39%(13/155).不良反应多为胃肠道、皮肤反应,且程度轻微,不影响治疗,停药后自然消失.结论 左氧氟沙星高剂量(500mg,1次/d)口服或静脉滴注给药疗效高且起效迅速,未见明显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彭蕻琳;陈小可;罗育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注射用奥沙利铂的制备及其质量考察

    目的 制备冻形更好的注射用奥沙利铂,并考察其质量.方法 用甘露醇(作为赋形剂)与主药奥沙利铂制成冻干无菌粉针,并依照注射用奥沙利铂的国家质量标准进行质量考察.结果与结论 制备工艺比较简单,制成的注射用奥沙利铂无菌冻干品成形好,不易碎,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作者:余邦良;杨柳;马亚平;田敏卿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布洛芬混悬液致消化道出血1例

    患儿男,12岁,体重30.5 kg,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2 d,高体温39.5℃,无畏寒及抽搐,偶有轻咳,无痰,不喘.入院当日晨起排黑便4次,含暗红色血样物,无腹痛及呕吐,无里急后重,大便中无胨子及脓血,肉眼可见血块,长达12 mm,入院前患儿后1次解血便后突发晕厥30 s.患儿面色苍白,诉头昏、乏力.

    作者:邹公民 刊期: 2006年第1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