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武;陈继强;董平
药物制剂的剂型与药效密切相关,一种药物可因剂型和给药方法不同而发生不同的药理作用,给药效带来很大的影响.一种合适的药物剂型,不但可提高药效,而且能降低其毒副作用.因此,药学界对药物剂型的研究非常重视.
作者:王风秀;胡建国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舒血宁(银杏叶制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病后1~3 d来院就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治疗基础病变的同时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12mL,对照组静脉滴注曲克芦丁(维脑路通)注射液0.5 g,均为1次/d,14 d为一疗程.结果:两组比较临床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应用舒血宁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失.
作者:刘飒;张岱松;江淑香;于义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分析药物咨询服务的方法、对象、内容、必要条件等,指出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意义和发展方向,旨在推动医院开展药学咨询服务工作.
作者:王颖;张忠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改进200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中硫酸奈替米星有关物质薄层试验方法.方法:将硫酸奈替米星配成每1 mL含75 mg的溶液,以1,2,3,4μL点样,考察其薄层试验结果,并将显色时间20 min和5 min进行比较.结果:以点样2μL(150μg)、加热5 min进行薄层试验,斑点清晰,背景浅.结论:硫酸奈替米星薄层试验药典法改进后可用于质量控制.
作者:施劲松;李幸苗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美洛昔康与双氯酚酸钠治疗骨关节炎(OA)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试验组(40例)给予口服美洛昔康7.5 mg,1次/d;对照组(41例)给予口服双氯酚酸钠0.1 g,1次/d,疗程均为4周.结果:总体疗效试验组为90.00%,对照组为90.2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10.00%,对照组为29.2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美洛昔康与双氯酚酸钠对OA都具有明显抗炎镇痛作用,但美洛昔康的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董艳;宁伟宏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对三磷酸腺苷二钠(ATP)制剂的质量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电泳法测定制剂中ATP含量.结果:ATP含量下降与其分解产物二磷酸腺苷二钠(ADP)、一磷酸腺苷二钠(AMP)有关.结论:ATP质量好坏与生产工艺、贮藏保管有关.
作者:郭丙炎;冯利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与民众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生命和健康权利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的人权,因此,加强药品的质量管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排除药品的质量问题和不良反应.为此,建立完善的药品召回制度,对确保药品质量和人民群众的安全用药,有着重大意义.
作者:杨志武;陈继强;董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去甲斑蝥素是斑蝥素的去甲基衍生物,是我国首先合成的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和独特的升高白细胞作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适用于治疗肝癌、食管癌、贲门癌、肝炎和银屑病,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作者:张泰松;陈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会对我国血液制品产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同时也会带来难得的机遇.面对国外产品的压力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我们应如何借助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自己的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国内血液制品的国际竞争力,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课题.
作者:王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作者:卢锡奂;李卓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介绍番茄红素在抗氧化和调节血脂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依据近几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主要介绍番茄红素抗氧化和调节血脂的作用、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结果:番茄红素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除强大的抗氧化和调脂作用外,它还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增强机体免疫、调节环加氧酶新陈代谢等功能.结论:番茄红素在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魏来;赵春景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优选白色洗剂的处方组成.方法:在保证处方中主药成分的前提下,按L16(45)正交试验设计其他成分的比例,以外观色泽、沉降容积比、pH值及临床刺激性和疗效为成品的质量控制指标优化处方组成.结果:白色洗剂的优选处方为A2B2C1D4E4,即2.0%的升华硫、4.3%的ZnS04·7H20,2.75%的KOH,1.0%的十二烷基硫酸钠,10%的甘油,在配制K2S3时用5%的蒸馏水溶解KOH后再与升华硫反应.结论:优选的处方合理,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唐芬;谷容;李咏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氨基酸螯合钙生产的新工艺.方法:设计科学合理的配方,应用高压流体纳米磨,一步实现氨基酸螯合、钙化.结果:以纳米新技术设备制成的氨基酸螯合钙产品质量稳定,符合药用要求.结论:新工艺切实可行,适合于大生产.
作者:陈睿妍;黄雨荪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考察甲磺酸培福沙星注射液(培福新注射液)与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培福新与氢化可的松的含量.结果:配伍液在25℃时稳定,8 h内含量降低约0.5%,pH值变化不明显.结论: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两药可以配伍应用.
作者:杨朋彬;林波;徐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甘露醇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200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试验.结果:甘露醇注射液对鲎试剂的凝集反应无干扰作用,用灵敏度为0.25 EU/mL的鲎试剂检查其细菌内毒素的方法是可行的.结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取代家免热原法来控制甘露醇注射液质量.
作者:裴孝冬;张卫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患者女,50岁.7年前因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换瓣手术,术后病情稳定.近两年来,于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悸伴心前区不适,曾于2003年9月住院治疗,出院后一直服用华法令(2.5mg,1次/d)、非洛地平(波依定,2.5 mg,1次/d)、胺碘酮(可达龙,0.1 g,1次/d).此次住院是因复发心悸、胸闷.
作者:王建英;钟忆周;王凤楼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应用澄清技术去除紫河车提取物中的悬浮杂质,使药液澄清而便于测定肽类.方法:用汉威斯特澄清剂除悬浮物.结果:澄清剂(1%B+1%A)可得澄清液体,对肽类含量测定影响很小.结论:澄清技术可应用于紫河车制剂中除悬浮物而使液体澄明.
作者:欧阳长庚;王俊华;罗文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黄连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定量加药法和平板稀释法体外测定黄连抗白色念珠菌的效果.结果:黄连有明显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小抑菌浓度(MIC)为50 mg/mL.结论:黄连具有体外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的作用.
作者:刘强;李力;陈枝岚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研制复方妥布霉素-氟米龙滴眼液并探讨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根据各种原辅料不同的溶解特性,采取分步调剂并灭菌的制备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分别测定氟米龙及妥布霉素的含量,并建立了质量标准.结果:制得的复方妥布霉素-氟米龙滴眼液质量稳定可控,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结论: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作者:严建国;郭衍民;白鹏;李志强;宁博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现状及对抗生素耐药情况进行调查,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及GNS-120药敏卡完成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鉴定出大肠埃希菌297株,该菌对14种抗生素耐药率为14%~100%,产ESBLs菌株占17.2%;亚胺培南、头孢替坦敏感率高,分别为100%,92.9%.结论:大肠埃希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极易变异而形成多重耐药,临床应谨慎选择抗生素.
作者:刘平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