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芬太尼用于胃镜检查术

龚文婷;陈玉培;徐昆;季道如;但玲

关键词:氯胺酮, 丙泊酚, 芬太尼, 无痛胃镜检查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在门诊胃镜检查术中应用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8例患者分为青壮年(A组 )和老年组(B组 ),对 A1,B1组(丙泊酚 + 芬太尼 ),A2,B2组(氯胺酮 0.1 mg/kg+ 丙泊酚 + 芬太尼 ),A3,B3组(氯胺酮 0.2 mg/kg+ 丙泊酚 + 芬太尼 ),分别观察胃镜检查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分压(SPO2)、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呼吸抑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诱导后 MAP,HR,SPO2均下降 ; A1,B1组较 A2,A3,B2,B3组下降更明显,呼吸抑制率明显增高,丙泊酚用量明显增加 ; B3,A3苏醒时间较 A1,A2,B1,B2组明显延长.结论:用 0.1 mg/kg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是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GMP认证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药品生产企业的GMP认证,使我国的医药产业将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开始一场高水平的竞争.对于已经通过GMP认证的制药企业来说,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通过GMP认证其实仅仅是获得了一张市场的准入证书,GMP认证只能作为起点,而如何将GMP作为一个动态、发展、更新的过程,加以不断深化,全方位地贯彻企业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质量管理,才是GMP认证的终目标.

    作者:岳玉宝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市场准入规制是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医药企业小、散、多、乱,医药产品低水平重复生产,以致医药市场价格战迭起、回扣风不绝,既浪费医药资源,又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的一大痼疾.如何遏制医药市场过度竞争,是值得认真研究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运用政府干预手段,强化实施市场准入规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法宝.

    作者:孟光兴;邱家学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bcl-2基因对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影响

    乳腺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是临床上常见的影响乳腺癌化疗效果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发现,抗凋亡基因bcl-2在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产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bcl-2基因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凋亡、延长细胞生存时间等机制,诱导乳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用反义寡核苷酸抑制 bcl-2的表达可以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张玉诺;李晓愚;李少林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银花感冒颗粒中主要药味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建立银花感冒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金银花、连翘和桔梗进行了鉴别.结果:斑点显色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可用于银花感冒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汤云莉;江启蓉;徐正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2例

    目的:对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甘草酸二铵联用及甘草酸二铵单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行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2002年5月~2003年11月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病例资料125份,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到有效病例 92份.其中使用甘草酸二铵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者 62例为治疗组,单用甘草酸二铵者30例为对照组,其他保肝药物均相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5.2% 和 73.3%,经χ2检验,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

    作者:汤萍;王湘玲;郭小兰;冯利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硫糖铝壳聚糖凝胶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硫糖铝壳聚糖凝胶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2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80例 )口服硫糖铝壳聚糖凝胶(10 mL/次,2~3次 /d),对照组(72例 )口服硫糖铝片(1 g/次,2~3次 /d).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 60.00% 和20.83%,有效率分别为 93.75% 和55.56%.两组痊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有胀气、口干和便秘.结论:试验组临床疗效综合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王宝虎;乔华;佘洪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药品生产企业实施企业物流管理的探讨

    通过对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物流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剖析药品生产企业实施企业物流的必要性以及实施中存在的困难,探讨如何加快药品生产企业企业物流的推广及实施,对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实施企业物流管理提出对策建议.

    作者:叶奎英;杨世民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活血通脉口服液的制备与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研究活血通脉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将处方中药材分别用醇提、水提醇沉法制成口服液,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丹参和三七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均能检测出丹参和三七.结论:制备方法简便,质量可控.

    作者:王林丽;陈亮;杨国汉;余敦桥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基层麻醉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家对麻醉药品实行特殊药品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我国禁毒力度的加大,一些贩毒犯罪分子及吸毒者难以获取毒品,从而将获取毒品的黑手伸向基层医疗机构,伸向农村麻醉药品使用患者,加上当前基层麻醉药品管理还存在许多漏洞,麻醉药品流弊事件时有发生,使得基层麻醉药品管理状况令人担忧.笔者就基层麻醉药品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探讨.

    作者:秦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构建我国药事管理社会评价体系的探讨

    分析构建我国现代药事管理社会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借鉴国际上澳大利亚、美国的药事管理社会评价体系,探讨构建我国药事管理社会评价体系的机制、机构(或组织)、三元结构体系、监管手段等问题.

    作者:张方;黄泰康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网上卖药禁而不止隐患重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透皮吸收局麻药软膏剂镇痛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寻找镇痛起效时间较短的透皮吸收局麻药软膏剂.方法:采用针刺法测试盐酸利多卡因、盐酸达克罗宁、盐酸丁卡因3种局麻药在不同 pH值、不同基质的膏体上的透皮麻醉镇痛效果,以及乙醇、丙二醇在盐酸丁卡因膏体中的作用.以镇痛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小为考察指标.结果:水溶性基质优于乳剂型基质,盐酸丁卡因优于盐酸达克罗宁、盐酸利多卡因,起效快的 pH值范围为10.0~11.0,适宜的盐酸丁卡因胶浆浓度为3%.结论:局麻药种类、软膏基质种类、软膏基质 pH值的差异会影响透皮麻醉镇痛效果.

    作者:王劲;杨天燕;韦坤璇;姜柏玫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麦白霉素片中麦迪霉素A1的含量测定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麦白霉素片中麦迪霉素 A1含量.方法:色谱柱为 C18柱 ; 流动相为 0.2 mol/L甲酸铵(用三乙胺调节 pH值至 7.3)- 乙腈(62 ∶38); 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2 nm; 柱温为30℃.结果:麦白霉素片中麦迪霉素 A1峰与相邻峰的分离度大于1.5,麦白霉素浓度的线性范围为 0.4~4.0 mg/mL,r=0.999 9,回归方程为 A=6408486C+5595,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1.0% ; 方法精密度 RSD=0.1%(n=6),日内精密度 RSD=0.2%(n=6),日间精密度 RSD=0.4%(n=8).结论:HPLC法简便易行,且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准确性和精密度,可用于麦白霉素片中麦迪霉素 A1的定量分析.

    作者:李霞;吴群;龚士学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消肿活血液的制备与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探讨医院制剂消肿活血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 )对处方中的赤芍、黄柏、苍术、陈皮进行定性鉴别.结果:TLC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检测结果可靠.结论:消肿活血液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可靠.

    作者:林阿素;何鸿钦;林向前;陈武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GSP认证改造中的难点及易忽视的问题

    GSP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已成为医药经营企业的准入要求.根据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到2004年底,全国各药品经营企业必须通过GSP认证.目前,许多药品经营企业正在加紧进行GSP改造,笔者就GSP实施过程中易忽视的一些细节和一些疑难问题作一解析,希望对药品经营企业开展GSP认证改造工作能有些帮助.

    作者:李美月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肝宝胶囊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

    目的:探讨肝宝胶囊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结果:五味子醇甲线性范围是 0.17~ 0.85 μ g;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8.80%,RSD=1.03%(n=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药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晓南;李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820株病原菌的药物敏感分析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 VITEK32微生物自动分析仪及 GNS-120药敏卡、 GPS-107药敏卡完成细菌的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820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占21%,革兰氏阴性菌占 78% ;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是临床上主要致病菌 ;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0.4%,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占 79.4%,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 87.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为20.6%.结论:临床应科学合理选用抗生素,尽量减少和延缓耐药菌的产生及发展.

    作者:赵纯钊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结构特征及其抗菌作用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由青霉素通过结构改造而成的一类新型抗生素,在治疗疾病中显示出毒性低、疗效显著的特点.第一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通过在天然物质中寻找而于1976年发现的.经过对其结构和抗菌活性及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目前已有第2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使用,更多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正在研究中.

    作者:马满玲;封玉东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我院降糖药物门诊使用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降糖药的药物利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该院2003年11月门诊处方11160张,对其中降糖药的药物利用度、联合用药情况以及合理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应用降糖药物的处方118张(占1.06% ),所用药物多为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等.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的药物利用指数(DUI) >1,其他降糖药的药物利用指数均<1.结论:该院降糖药的联合应用基本合理,胰岛素应用比例偏小 ; 有2张处方将同类磺脲类降糖药物联合应用,应引起注意.

    作者:陈惠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甘露醇原料药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目的:探讨开展甘露醇原料药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行性.方法:依据200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 )> 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经过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及供试品干扰试验后,开展该品种的内毒素检查.结果:按20% 甘露醇大输液浓度稀释2倍时,甘露醇原料药对灵敏度为 0.25 EU/mL的鲎试剂反应符合规定.结论:对甘露醇原料药可以开展细菌内毒素检查.

    作者:公秀华;厉国华;王海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