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艳荣;陈海翠;李春建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黑龙江省卫生学校实现特色发展,我们的做法是:(1)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特色发展.(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实现特色发展.(3)坚持统筹兼顾,实现特色发展.在实现特色发展中我们的体会是:(1)领导班子是特色发展的关键.(2)师资队伍是特色发展的根本.(3)学校文化是特色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作者:关振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改革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模式以促进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将泸州医学院101名本科护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病例教学和合作式小组学习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比较分析2组护生的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情感倾向问卷(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CTDI-CV)得分及其对实验方式的评价.结果 2组护生CTDI-CV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病例教学和合作式小组学习法的实验组,其评判性思雏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实验教学方法的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病例教学和合作式小组学习法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丽;文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腰腿理痛散对自体髓核移植硬膜外大鼠神经根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成年健康、Wistar大鼠50只,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对照组(C组、腰痛宁组)、腰腿理痛散高剂量组(D组)、腰腿理痛散低剂量组(E组),每组10只,将大鼠自身的尾椎髓核取出移植于其左侧硬膜外腔L5、L6神经根背侧,造成非压迫性大鼠自体髓核移植硬膜外模型,观察2周时大鼠神经根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B、C、D、E组大鼠神经根均产生明显可见的组织形态学改变,但C、D、E组大鼠的改变程度较B组轻.结论 腰腿理痛散有减轻非压迫性髓核损伤神经根所导致的组织形态病理学改变,改善或抑制炎症反应,保护神经根的作用.
作者:聂存平;张思胜;王临青;潘建西;谈明顺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现采用文献法、无记名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调查中专女生对月经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经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青春期保健工作及经期参加体育活动的推广提供依据.结果发现初潮平均年龄为(12.76±0.88)岁,且有提前的趋势;痛经的发生率为50.7%;中专女生的月经知识主要来源于母亲;有37.6%的中专女生对经期参加体育活动存在误解;在经期运动项目及持续时间的选择上各不相同.因此,应做好中专女生的经期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同时教育时间应与初潮年龄的提前协调一致.
作者:周小霞 刊期: 2010年第08期
以数字仿真教学系统为标志的医学影像实验室的开发利用,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其能够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从实验室一体化建设、硬件设施配置和发挥整体效益3个方面探讨医学影像数字仿真实验室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席芳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目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茵(PA)的耐药现状,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540株临床分离的PA(痰中222株、纤支镜检查得到102株、脓性分泌物中84株、尿中60株、血中72株)进行耐药性测定.结果 PA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吡肟、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已达到64.8%~74.1%: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23.7%~52.4%.结论 铜绿假单胞茵是目前临床感染的主要病原茵之一,且耐药现象较严重,应尽量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周书霞 刊期: 2010年第08期
除语言符号之外,我们还大量运用非语言符号来传情达意.非语言符号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不仅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且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往往比语言符号包含更多的、真正的隐含意义.
作者:闫顺玲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我校二年级护生期末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我校二年级护生进行现场心理测试.结果 我校二年级护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达42.1%,严重异常者占1.4%,排在前三位的心理问题依次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结论 我校二年级护生期末期间存在一定心理问题,我们应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赵丽萍;黎玉辉;徐雅茹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说课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要求每个教研室准备2个说课题材,通过一周的准备,进行说课比赛,评委由校领导、系主任、有经验的教师共10人组成.结果 通过说课可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在教学改革方面说课活动能够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手段.结论 说课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起着积极作用.
作者:宋艳荣;陈海翠;李春建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现对近年来中等卫校护理专业生源质量下降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对策.
作者:程畅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中职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及个人行为状况,为对中职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及整群抽取江西省6所中职学校共2 801名中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匿名自填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结果分析.结果 中职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但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上存在不少模糊认识,在与艾滋病发病、流行密切相关的性观念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等方面亦存在着不少问题.结论 应结合中职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情况及其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
作者:邓小英;宋君华;张玘;徐华珍 刊期: 2010年第08期
中职卫校开展医学多媒体教学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习效率.为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医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团队和素材库,同时,还应提供较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教师个人也应针对多媒体教学的特点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作者:韩志雄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昆明市卫生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为同类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借鉴经验及决策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及电话随访法对昆明市卫生学校4个专业2005~2008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及2007年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进行系统调查并分析统计数据,分析昆明市卫生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问题,从学校的角度探讨应对措施.结果 昆明市卫生学校2005~2008年4个常设专业总体就业率为92.59%,4年问的就业率无显著性差异,护理专业就业率为97.91%,药剂专业为90.54%,医学检验专业为96.23%,助产专业为73.75%.结论 建议学校加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实用技能培养,通过强化就业指导培训、改革课程体系、实习带动就业等方式,拓宽就业渠道,改善中职学生的就业情况.
作者:谢力;荣桦;余珊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分析我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在考试内容、题型及报考条件方面改革对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护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以促进护理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护理专业人才,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作者:张巧玲;杨金友 刊期: 2010年第08期
重点讨论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难点和对策.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医护专业英语时会感到:医护专业英语的专业性强、长句结构多;构词特殊,长词、书卷语频繁出现于医学文献中;缩写、非标准英语也大量出现,这些医护专业英语的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会茫然失措.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紧密结合专业,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教法改革,突出专业英语的特色.
作者:伍小飞 刊期: 2010年第08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学模式也随之转变.健康的概念已由生理健康(一维)发展到生理、心理健康(二维),又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良好(三维).再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良好和道德完善(四维).健康、疾病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而且与社会、心理、环境、行为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高等医学教育模式也必须与之相适应,由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模式转变为医学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渗透的医学教育模式[1].
作者:张还珠;刘芯;黄振倩;谭获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从制度建设、管理工作、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方面入手,构建网络化德育工作体系,坚持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以学生主体和学生骨干相结合、党团组织和学生群体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等多形式、多途径教育模式,将德育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作者:马骥;张磊 刊期: 2010年第08期
构建我国医学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医学服务方向和现代化疾病谱的变化,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满足卫生服务需求,适应就业需求.只有这样,高等医学教育才能在21世纪为我国培养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人才.
作者:潘金云 刊期: 2010年第08期
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是学校办学的关键,应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及市场的需求,并根据国家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规范名称的要求设置专业,把突出职业性置于首位.为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突出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我省教育厅决定于2009年6~7月.对我省各中等职业学校申报的重点专业进行评估检查.
作者:韩慧萍;李玉森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现阶段在护理学实验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有:评价方法陈旧,与培养目标不符合;评价标准单一,限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考核评价成绩不单列,学生重视度不够;实验教学考核内容和项目相对固定,缺乏创新;局限于常规操作,与临床有一定差距等.对策:以培养目标为宗旨,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全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优化实验考核;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丰富实验考核内容;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考核,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作者:周瑾;潘一楠;亢黎莉;周丹丽 刊期: 201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