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议学生的三维动态管理

王亨飞;卿小宁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 三维动态管理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艺术性工作,是需要班主任用心美化塑造学生的心灵和细致入微地雕琢学生的习惯和思想的系统工程.从学生初入校门时对学校、学生、学习的陌生感入手,形成一种“时间、空间、情感三维互动”的管理模式和思路.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对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的影响调查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180例择期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在整体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患者在心理、生理方面均有改善,因心理因素引起的紧张、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现象明显减少,患者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有信心接受手术,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 对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以充实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

    作者:吴月明;巩灵巧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头、体针配合治疗假性球麻痹临床观察

    假性球麻痹是脑卒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构音障碍等.笔者近年来采用头、体针配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雷秋慧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医药商品实务课程设计与实施

    通过简要阐述医药商品实务课程在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教学团队、教学场所与教学评价方面的转变,来说明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

    作者:姚虹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加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提高中职卫生学校护生的就业率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及中职卫生学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过关率偏低,从而大大制约了护生的就业,要提高护生的就业率,首先必须要提高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过关率.目前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过关率的有效方法就是进行考前培训,下面就如何加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提高中职卫生学校校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过关率谈谈笔者自己的看法.

    作者:朱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建设与管理的实践探索——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眼视光技术专业为例

    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的重要实践教学手段[1-2],也是学生获得岗位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眼视光技术专业结合深圳市地方就业市场的特点,对岗位核心能力进行重新分析,并经过实践积累本专业顶岗实习单位的正确建设与管理经验,可以保证学生获得完整的岗位核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作者:金晨晖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血脂与血浆脂蛋白”说课稿

    1说教材1.1本次课的地位与作用本次课的内容是科学出版社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课程改革规划教材《生物化学(案例版)》第七章第四节血脂与血浆脂蛋白.血脂是脂类代谢的重要内容,该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脂类概述、脂类具体代谢过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血脂、血浆脂蛋白的知识.

    作者:胡艳妹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关于衰老与长寿问题的研究

    衰老是一个人所不可避免的生命过程,一般而言,衰老是指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产生的组织器官结构老化和功能衰退的过程,表现为组织改变、器官老化及其功能的适应性和抵抗力逐渐降低,同时疾病或其他因素也可加速老化.但以现代科学水平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水平来看,延长人类的寿命是有可能的.古今中外,人们对长寿的方法进行了许多研究与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者:李海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试论加强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的思想素养和健全人格建设

    论文综合分析五年制高职生的特殊心理特点,提出如何从学校层面,如何加强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的思想素养、健全人格建设的设想.并结合班主任工作心得分享五年制高职学生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经验.

    作者:赵秋堂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以竞赛为载体 提高实践技能——药剂、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技能竞赛的思考

    为了积极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办学宗旨,进一步提高我校药剂、检验专业的办学水平,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我校理科教研室于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举办了“2011年药剂、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技能竞赛”活动,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淑华;林虹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志愿者心理素质与能力调查分析

    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是护士职业素质的基础[J].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护士是与患者接触密切、频繁的人,护士的言谈举止都会对患者产生心理影响.另一方面,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护士要比一般人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因此,作为一名护士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职业能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服务环境,使患者以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作者:王殿凤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中职学生性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

    1抓住课堂教学,开设青春期性教育课,传播科学的性知识课堂是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主阵地,中职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进行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规范教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共同探讨青春期性常识,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并控制自己.

    作者:徐国华;王新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中专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中专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情况,为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对甘肃省卫生学校2009级和2010级三年制普通护理专业及助产护理专业共357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专护生“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总分低于理想值高分,其中不同年级的护生在自我动机信念维度上得分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的护生在任务分析和自我监控维度上得分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生源类别的护生在任务分析维度上得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专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体水平不高,不同护生群体自主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作者:达朝锦;邢晓玲;郭燕;史研萍;蒋燕萍;康玉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PBL教学法在医学院校生物芯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以问题为基础(PBL)的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培养创造型、开拓型、实用型医学人才的过程中有着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点.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结合PBL教学法应用到医学院校生物芯片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必将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周猛;孙杰;汪强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心理活动课在学校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探讨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探讨心理活动课的意义与原则,以设计的心理活动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探索心理活动课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为创造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经验和方法.

    作者:李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供应室护生带教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供应室护理带教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以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教学模式.结果 所有在供应室实习的护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取得明显的成效.结论 PBL教学是提高供应室护生素质、业务水平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春燕;徐碧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说课设计

    说课是将备课思想外化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例,通过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从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和授课过程等方面阐述对说课过程的见解,实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作者:徐明丽;田卫东;李志成;赵小芳;张正晶;刘爱萍;刘兴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自拟铁棒槌复方及药酒外敷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疼痛668例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自拟铁棒槌复方及药酒外敷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自拟铁棒槌复方及药酒外敷.对照组:壮骨关节丸、氢溴酸高乌甲素片、葡萄糖酸钙片口服.结果 治疗组平均1~2疗程,有效率95%,无效率5%;对照组平均3~4疗程,有效率51%,无效率49%,两组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自拟铁棒槌复方及药酒外敷对腰椎骨质增生所致疼痛疗效好,且“简、便、验、廉”,安全、无毒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杨忠运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卫生班长护理操作技能训练对策及研究

    通过优化训练内容,贴近岗位需求;采用讲习合一,重在动手实践;健全培训体系,提高专业素质等方面对卫生班长加强护理操作技能的教学训练.

    作者:马翠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浅谈临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法制的飞速发展,临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变得愈发严重,比如实习生动手机会减少、考研择业对实习的冲击、部分带教教师的负面影响、实习生自身的惰性等,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主要有国家调控、教学改革、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加强实习生管理.

    作者:柴明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柳茶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柳茶是藏族民间常用药,近年研究表明,柳茶的主要化学成分有三萜类化合物、有机酸类、挥发油等;药理作用为调节脂代谢、抗氧化、抗肝损伤、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

    作者:赵小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