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沙坦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潘广杰;金军

关键词:心力衰竭, 充血性/药物疗法, 洛沙坦/治疗应用
摘要: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许多心血管患者终要经历的阶段.治疗CHF的目的为纠正和改善血流动力学障碍,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性肺炎125例分析

    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当病原菌侵袭呼吸道时,起病隐袭,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于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为探讨其发病特点,提高老年性肺炎的诊治水平,本文对2002-01~2006-12住院的125例老年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胸部影像学等方面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王新梅;周晨红;王玉香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腰椎手术后并发臀上皮神经疼痛9例分析

    臀上皮神经疼痛(GNS)是临床常见致腰腿痛原因,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已经为广大骨科医生所熟悉,然而并发于腰椎手术后的臀上皮神经疼痛因受手术因素的影响往往被忽视或误诊.术后GNS在腰部原有症状缓解一定时间后再次引起腰腿痛极易误诊为椎管、椎间隙感染或血肿形成等而误治.我们总结9例腰椎手术后并发臀上皮神经疼痛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陶铁成;朱宝林;闫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细胞凋亡与疾病的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1972年英国生物学家Kerr等[1]次提出概念.它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我消亡过程,其发生对机体维持稳态和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引起许多生物学家、免疫学以及临床学家的浓厚兴趣,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几年来已发现细胞凋亡在造血、免疫和肿瘤发生机制上的重要作用.认为以细胞凋亡为研究手段,可望进一步探讨和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探讨药物或其手段的作用机理和耐药性;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深入研究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基因控制并进行基因分离,可望人为地调控细胞凋亡,提高治疗效果、预防疾病的发生[2].

    作者:张超;吴培俊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肺结节病合并胸腔积液误诊1例分析

    对肺结节病合并胸腔积液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45岁.以气短0.5 a为主诉入院,无发热及咳嗽咳痰.查体:神清,消瘦,左锁骨上窝可触及直径约0.6 cm的淋巴结,质硬,活动度良好.右下肺听诊呼吸音弱,余查体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肺功能:FVC 68%,FEV1 46%,FEV1/FVC 61%,DLco 12.7,Dlco 67%.肺CT:双肺门淋巴结肿大,右侧胸腔积液.入院时考虑肺癌伴胸膜转移.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锁骨上淋巴结活检做病理,病理结果提示:淋巴结肉芽肿.查血清SACE:733 U.BALF中细胞总数0.16×106/ml,淋巴细胞19%,CD3 45%,CD4 22%,CD8 20%,CD4/CD8 1.1,BALF中未见肿瘤细胞.经过专家会诊考虑:结节病可能性大.经过强的松30 mg每天一次口服,1周后,气短明显好转,肺CT与前片比较,肺门淋巴结明显缩小,胸腔积液消失.复查血清SACE 480 U.继续口服强的松治疗.

    作者:刘敬禹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的临床观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高达10%~15%,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非侵入性诊断指标,其基础与临床研究一直进展缓慢[1].近来有研究证实异位内膜的种植、生长和侵袭依赖新生血管形成,部分内源性血管生成因子(VEGF)参与调控了血管生成过程[2].因此,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目的在于探讨VEGF与EM的关系以及其作为临床诊断指标的可行性.

    作者:樊冬梅;马丽娜;何新仑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2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资料,并复习国内相关文献14篇(含18例).结果:CT和MRI检查:2例肿瘤均位于肝右叶,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肝实质分界不清.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形低密度占位,CT值24~40 Hu,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质呈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巨大的占位性病灶,T1WI像为低信号,T2WI像为高信号,信号不均匀,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期强化渐减退或仍见团片状强化.结论: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诊断较困难,其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肿瘤向外浸润生长,边界不清,缺乏特征性征象.

    作者:段丽芬;袁曙光;赵新湘;杨菲菲;郝金刚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结核性风湿症误诊28例分析

    目的:提高对结核性风湿症的认识.方法:分析28例结核性风湿症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结核性风湿症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疾病有类似之处,极易误诊.本组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1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多形红斑、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皮肌炎1例.予以抗结核治疗6个月~1 a,结核病痊愈.结论:结核性风湿症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在临床实践中,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作者:钱虹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误诊291例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情初期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容易误诊,延误治疗.我科1985~2005-12共收治962例,其中首诊误诊291例,分析如下.

    作者:纪永水;张亚斌;吴成;蔡森;梁之祥;张祚健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混合痔术后应用痔疮栓致出血性休克1例分析

    痔疮栓有很多,如太宁痔疮栓、九华痔疮栓、马应龙痔疮栓等.栓剂的形状都如子弹头,均具有消痛化瘀、生肌止血、清热止痛的功效.是临床治疗痔疮的常用药.但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也能引起严重后果.现将混合痔手术后经肛门塞入痔疮栓致出血性休克1例分析如下.

    作者:胡淑珍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动脉鞘管断裂及其处理1例分析

    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动脉鞘管断裂及其处理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75岁.因突发胸痛3 h伴左肩背部、左上肢疼痛、大汗急诊入院.查体:BP 110/80 mm Hg,P 70次/min,R 19次/min;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HR 70次/min,律不齐,可闻及频发早搏,心音尚可.辅助检查:心电图示V1~V3 ST段抬高0.2 mV,频发房早未下传.cTnT 0.85 ng/ml,CK 1 500.3 U/L,CK-MB 158 U/L.

    作者:宁荣霞;崔晓迎;陈凤英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误诊1例分析

    现将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1岁,孕1产1.因发现血糖升高2 a,头痛、心慌、出汗1.5 a,加重1个月于2006-06-16入院.患者妊娠6个月时发现血糖升高.经糖筛查试验,诊断为妊娠糖尿病予以治疗(具体不详).胎儿足月顺产死亡.产后患者血糖未恢复正常,曾按糖尿病予以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不好,并伴有头痛、心慌、焦虑、出汗明显等症状.2006-05患者感到上述症状加重,入我院.

    作者:杜蔚蓓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例分析

    近期我院内分泌科收治原发性及假性甲旁减各1例,皆以癫痫样发作为首发,现报道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59岁.因反复意识障碍伴四肢抽搐8+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其发作时表现为双眼凝视,牙关紧闭,无口吐白沫,二便失禁,持续约20 s左右,近1个月发作频繁,持续时间亦长达3~4 min,伴有舌咬伤,曾在当地医院以癫痫诊治,效果差.有饮酒及吸烟史,直系亲属无类似患者.查体:发育及智力正常,生命体征平稳,Chvostek征(+),Trousseau症(+).实验室检查:血钙1.31 mmol/L(正常2.2~2.8),血磷1.89 mmol/L(正常0.83~1.48) ,甲状旁腺素PTH<1 pg/L(正常7~53 pg/ml),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正常;脑电图示多发棘慢波,颅脑CT示小脑两侧基底节及部分顶叶区域,脑干区域多处钙化灶影.心电图,骨密度正常.诊断:原发性甲旁减,继发性癫痫.入院后给予补钙及维生素D制剂,出院后继续口服,随访均未再复发.

    作者:傅勇;李蓬秋;牛颜丽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某院血液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状及思考

    目的:了解武汉总医院血液科在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中的现状.方法:将近2 a患者出、入院、死亡人数及住院费用、年度毛收入等进行对比,从服务人性化、设施宾馆化、技术一流化、费用合理化等方面阐述神经效益和经济效益成效.结果:社会效益成效显著,经济效益达到一般水平.结论:必须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的发展,医院、科室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朱明兰;袁超燕;陈海珍;胡回云;张新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经尿道电切联合丝裂霉素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42例分析

    目的:提高腺性膀胱炎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施行经尿道电切术,术后以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结果:随访6~24个月症状消失28例,明显好转10例,症状改善不明显4例;复查膀胱镜及活检3例复发,随访中无癌变病例.结论:经尿道电切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方法,术后配合丝裂霉素灌注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减少复发.

    作者:刘敬斌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我们对1995-03~2006-03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做一比较,旨在认识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报告如下.

    作者:宋芙荣;祐红瑞;宋冠男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虚实证误诊67例分析

    目的:探讨表里寒热虚实证中易发生误诊的证型.方法:对3 a中我院中医门诊发现并记录明确的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中错辨虚实证58例(86.6%),错辨寒热证3例(4.5%),错辨表里证6例(9%).结论:虚实证易误诊.

    作者:郑兴河;王五杏;韩立燕;杨滨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超声诊断异位妊娠37例分析

    现将我科超声诊断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异位妊娠37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20~37岁,停经35~61(平均45) d.伴有阴道不规则流血32例,有宫内节育环者8例.

    作者:田英;张洪燕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为咽喉肌麻痹2例分析

    海绵状血管瘤又称海绵状血管畸形,多发生在幕上,占64%~86%,而在幕下者少见[1].我们遇到脑干部位2例,误诊为咽喉肌麻痹而就诊于耳鼻喉科,现分析如下.

    作者:邱春华;王艳玲;苏海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误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误诊为急腹症的报道在文献中屡见,但急腹症误诊为AMI的报道较少.我们遇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与胆囊腹部粘连诱发胆心综合征误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熊晶辉;吴莹;陈玉春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眼部睫毛耻阴虱寄生误诊1例分析

    虱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于人体皮肤的寄生虫病,但寄生于眼部睫毛者,临床实属少见,容易漏诊、误诊,笔者临床曾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女,48岁,已婚,矿区职工家属,于2002-11来诊,自诉双眼发红、奇痒6个月多.在此之前,曾在外院及本院门诊多次误诊为睑缘炎、过敏性结膜炎,给予硫酸锌眼水、抗生素眼水及激素类眼水滴眼等治疗后均无好转.

    作者:王伟霞;党计锋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