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荣
臀上皮神经疼痛(GNS)是临床常见致腰腿痛原因,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已经为广大骨科医生所熟悉,然而并发于腰椎手术后的臀上皮神经疼痛因受手术因素的影响往往被忽视或误诊.术后GNS在腰部原有症状缓解一定时间后再次引起腰腿痛极易误诊为椎管、椎间隙感染或血肿形成等而误治.我们总结9例腰椎手术后并发臀上皮神经疼痛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陶铁成;朱宝林;闫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为了提高脑瘫早期诊断,现将我院2002~2007年收治的脑瘫患儿漏误诊60例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岁4个月~8岁.均符合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所定的定义、分型及诊断标准.
作者:王湘蓉;赵云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对结石性坏疽性胆囊炎误诊为胆囊癌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43岁.主因右上腹痛2个月加重1周入院.诉2个月前,无诱因自觉右上腹痛,阵发性,无右肩胛背部放散.不伴有厌油腻、恶心、呕吐、腹泻及陶土样大便,但时有发热.曾就诊按胆囊炎,胆石症治疗,无明显好转.近1周来腹痛较前加重,于是住院治疗.既往无肝炎病史.
作者:王会生;郝晓尊;李晓江;王志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恶性淋巴瘤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可见于各科室,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现对我院1993-12~2006-12早期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恶性淋巴瘤20例分析如下.
作者:周风举;王素英;王金树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妊娠合并脑静脉窦血栓(CVST)罕见,我院近期成功抢救1例,现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0岁.因停经37+3周、抽搐1 h于2006-12-15T12:40入院.患者孕期经过顺利,既往健康,孕期及孕前均无高血压病史,于2006-12-15T08:00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腹泻,10:50开始出现反复多次抽搐,神志不清,烦躁不安,以足月妊娠、癫痫收入院.
作者:林春;沈红云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高达10%~15%,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非侵入性诊断指标,其基础与临床研究一直进展缓慢[1].近来有研究证实异位内膜的种植、生长和侵袭依赖新生血管形成,部分内源性血管生成因子(VEGF)参与调控了血管生成过程[2].因此,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目的在于探讨VEGF与EM的关系以及其作为临床诊断指标的可行性.
作者:樊冬梅;马丽娜;何新仑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我们在应用金特佳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过程中发现2例皮肤瘙痒反应,现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78岁.因反复心前区闷痛10 a余加重伴头昏心悸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颈椎病史,无药过敏史.查体:T 36.2 ℃,R 19次/min,P 92次/min,BP 158/96 mm Hg.神清,自动体位,双肺无特殊.心界不大,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腹软,余无特殊.
作者:金立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现将我院1996-01~2005-12收治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误诊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为院外误诊,2例为院内误诊.男2例,女6例,年龄12~35岁.本组均有发烧,热程在7~35 d呈稽留热或弛张热,4例伴寒颤、头疼、头晕,2例有皮疹及关节痛,4例伴肝脾轻度肿大,8例均有颈淋巴结肿大,3例有压痛,2例伴腋窝、腹股沟浅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直径在0.8~4.0 cm,彼此无粘连.
作者:陆海峰;陆晓旻 刊期: 2007年第19期
1 病历摘要例1:男,16岁.因劳动时左足不慎被竹茬刺伤,伤口局部反复发作红肿、痛疼、流脓,伤口经久不愈43 d入院.伤后曾在多家医院求治,均诊断为左骰骨骨髓炎,行清创、引流、抗感染处理,无效,故转入我院.查左足肿胀,足底中部有一窦道口,挤压有脓液溢出.拍片示:左骰骨密度不均,疑诊为左骰骨骨髓炎.入院后在连硬外麻下行清创,术中自左骰骨一破口中取出一竹茬约4.5 cm×1.5 cm×1 cm,行清创缝合,术后半个月痊愈出院.
作者:陈良安;怀旭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许多心血管患者终要经历的阶段.治疗CHF的目的为纠正和改善血流动力学障碍,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
作者:潘广杰;金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1 病历摘要女,62岁.卵巢术后2 a复发,于2007-06-05收入院,准备行化学治疗.入院后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允许化疗,定于2007-06-07行PT方案(泰素,卡铂)化疗.前1 d 21:00口服地塞米松3.75 mg,2 min后患者出现心慌、憋气,烦躁,出冷汗,手脚冰凉、麻木等不适症状,立即给予吸氧,测BP 120/70 mm Hg,P 100次/min,R 22次/min,急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118次/min).同时,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动态监护,生命体征基本平稳.20 min后不适症状逐渐改善,考虑为口服地塞米松过敏所致.吸氧1 h后上述症状消失.测BP 120/80 mm Hg,P 90次/min.
作者:王竹梅;牟朝霞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面神经炎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本病比较常见,但家族性面神经炎较为罕见,近笔者遇到一家系5例,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先证者,女,43岁.来院前1 d着凉后出现右眼闭不严,右口角流涎而来诊.既往史25岁时患一次右侧面神经炎,经针刺口服药物痊愈.既往史:无其他疾病,不嗜烟酒,家庭史阳性,父母非亲近婚配.体检:右额纹消失,右眼裂大,右鼻唇沟变浅,右眼闭合不全,示齿时口角向左歪斜,吹口硝鼓腮时右侧口角漏气,余无异常.血常规正常,血糖正常.头部CT:正常,头部MRI及颅底MRI均正常.肝功正常,经用红外线短波局部照射、激素、营养神经药往返治疗21 d右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恢复正常.
作者:冯淑华;王丽娟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对输卵管间质部葡萄胎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6岁.以停经69 d,阴道出血8 d为主诉,于2005-04-27收入院.平时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05-02-17,停经后无恶心、呕吐,少量阴道出血8 d就诊,门诊查血β-HCG 200 000 mIU/ml.B超检查提示:右侧附件区混合性低回声团块80 mm×45 mm×78 mm,内见不规则暗区.
作者:谢芳;林姬;陈惠妹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内科常见多发病之一,临床工作中容易误诊.现将我院2000-01~2006-01期间慢性心力衰竭误诊10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中学;连韩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当病原菌侵袭呼吸道时,起病隐袭,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于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为探讨其发病特点,提高老年性肺炎的诊治水平,本文对2002-01~2006-12住院的125例老年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胸部影像学等方面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王新梅;周晨红;王玉香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为革兰染色阴性短小杆菌,菌落特征为灰白色,中心凸起,边缘不整,似草帽状.我们于近期在1例发热、背部皮肤破溃、糖尿病患者血中培养出缺陷短波单胞菌,并取得治疗成功,分析如下.
作者:樊卫红;王北宁;刘杰;周海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研究纳洛酮对缺氧损伤神经元膜表面AMPA(amino-3-hyo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c acid,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口恶唑丙酸)受体在谷氨酸受体第二亚单位(GluR2,glutamic acid receptor 2)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12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缺氧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采用流式细胞和双重免疫荧光技术定量观察神经元凋亡数量、胞膜表面GluR2含量变化及纳洛酮的调节作用.结果:纳洛酮可上调缺氧损伤后神经元膜GluR2的含量(P<0.05),减少缺氧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的数量(P<0.01).结论:纳洛酮通过上调神经元膜表面GluR2含量,减少神经元凋亡,减轻继发性脑损害.
作者:姜利人;陈力学;刘宝松 刊期: 2007年第19期
2000-06~2007-03我们应用针刺联合柴胡莪术汤治疗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后患者61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31例,男27例,女4例,年龄35~72(平均56.3)岁;原发性肝癌23例,肝转移癌8例,肿瘤直径2.8~12.5 cm;首次介入术后呃逆者5例,多次介入术后26例;病程短者6 d,长17 d.对照组30例,男27例,女3例,年龄37~71(平均54)岁;原发性肝癌24例,肝转移癌6例,肿瘤直径2.4~12 cm;首次介入术后呃逆者3例,多次介入术后27例;病程短者7 d,长15 d.
作者:石跃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对46,XX男性性别逆转综合征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8岁.因阴茎外观短小,尿道开口位置异常就诊.患儿自生后按男孩抚养,随年龄增长,阴茎及睾丸发育缓慢,患儿不能站立排尿,否则湿裤.患儿目前小学一年级就读,学习成绩中等.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内无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男孩外貌,身体瘦长,无颈蹼,无肘外翻.胡须、喉结、乳腺等未见发育.阴茎长度1.5 cm,严重下弯,尿道开口于阴茎根部.双侧睾丸对称,质地坚韧约0.6 cm×0.6 cm×0.6 cm,肛门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清睾酮为6.0 nmol/L,促黄体生成素1.0 U/L.B超盆腔内未见子宫、卵巢等女性内生殖器.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为46,XX.两个X 染色体未见大小及形态差异,未见Y染色体.对该患儿按尿道下裂行一期阴茎伸直、尿道重建术,术中分别取两侧少许睾丸组织做病理,证实为发育不良睾丸组织.现患儿术后0.5 a,随访时见:阴茎成伸直状,尿道开口为龟头正位,阴茎及睾丸体积无明显增长.
作者:高莉娟;张秀辉;赵玉玮 刊期: 200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