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风举;王素英;王金树
我们在输液过程中发现头孢哌酮钠与硫普罗宁连续滴注时,莫非滴管中出现乳白色絮状混浊.因此对以上两种药物进行了实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高达10%~15%,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非侵入性诊断指标,其基础与临床研究一直进展缓慢[1].近来有研究证实异位内膜的种植、生长和侵袭依赖新生血管形成,部分内源性血管生成因子(VEGF)参与调控了血管生成过程[2].因此,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目的在于探讨VEGF与EM的关系以及其作为临床诊断指标的可行性.
作者:樊冬梅;马丽娜;何新仑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自2000~2006年,我院共收治甲状腺癌41例,术前超声诊断误诊19例,其中2次手术3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例,女15例,年龄18~60岁,病程1个月~10 a.术前均行彩超检查:14例提示为甲状腺腺瘤,3例提示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提示为脂肪瘤,1例提示为异位甲状腺.
作者:杨丽宏;于松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1972年英国生物学家Kerr等[1]次提出概念.它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我消亡过程,其发生对机体维持稳态和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引起许多生物学家、免疫学以及临床学家的浓厚兴趣,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几年来已发现细胞凋亡在造血、免疫和肿瘤发生机制上的重要作用.认为以细胞凋亡为研究手段,可望进一步探讨和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探讨药物或其手段的作用机理和耐药性;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深入研究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基因控制并进行基因分离,可望人为地调控细胞凋亡,提高治疗效果、预防疾病的发生[2].
作者:张超;吴培俊 刊期: 2007年第19期
MRI虽对椎管内病变的诊断具有独特优势,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各种病变认识不足和检查技术不完善,常发生误诊.现对MRI诊断与手术病理不符的椎管内病例10例分析如下.
作者:吴书信;韦干飞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对病理诊断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病理诊断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病理制片技术又直接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率,但在病理技术常规工作中要确保做出一张优质的切片并非易事,从标本取材固定、脱水及切片、染色等一系列过程,每一过程都尤为重要,若因操作不规范将会直接影响切片质量,从而延误诊断.因此如何提高病理制片技术已成为病理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作者:曹晖;胡平;于秀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对46,XX男性性别逆转综合征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8岁.因阴茎外观短小,尿道开口位置异常就诊.患儿自生后按男孩抚养,随年龄增长,阴茎及睾丸发育缓慢,患儿不能站立排尿,否则湿裤.患儿目前小学一年级就读,学习成绩中等.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内无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男孩外貌,身体瘦长,无颈蹼,无肘外翻.胡须、喉结、乳腺等未见发育.阴茎长度1.5 cm,严重下弯,尿道开口于阴茎根部.双侧睾丸对称,质地坚韧约0.6 cm×0.6 cm×0.6 cm,肛门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清睾酮为6.0 nmol/L,促黄体生成素1.0 U/L.B超盆腔内未见子宫、卵巢等女性内生殖器.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为46,XX.两个X 染色体未见大小及形态差异,未见Y染色体.对该患儿按尿道下裂行一期阴茎伸直、尿道重建术,术中分别取两侧少许睾丸组织做病理,证实为发育不良睾丸组织.现患儿术后0.5 a,随访时见:阴茎成伸直状,尿道开口为龟头正位,阴茎及睾丸体积无明显增长.
作者:高莉娟;张秀辉;赵玉玮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现将恶性淋巴瘤误诊为成人Still病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41岁.因反复发热6个月入院.患者于2005-04初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咽痛,全身疼痛乏力及一过性红色皮疹,院外诊断为病毒性感冒.2005-06-15颈部淋巴结活检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诊断为败血症,给予抗生素、激素等治疗无好转.1个月前出现高热,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流感A病毒(+),诊断为病毒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经治疗无好转.
作者:李辉;王永刚;黄熙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为革兰染色阴性短小杆菌,菌落特征为灰白色,中心凸起,边缘不整,似草帽状.我们于近期在1例发热、背部皮肤破溃、糖尿病患者血中培养出缺陷短波单胞菌,并取得治疗成功,分析如下.
作者:樊卫红;王北宁;刘杰;周海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现将我院1996-01~2005-12收治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误诊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为院外误诊,2例为院内误诊.男2例,女6例,年龄12~35岁.本组均有发烧,热程在7~35 d呈稽留热或弛张热,4例伴寒颤、头疼、头晕,2例有皮疹及关节痛,4例伴肝脾轻度肿大,8例均有颈淋巴结肿大,3例有压痛,2例伴腋窝、腹股沟浅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直径在0.8~4.0 cm,彼此无粘连.
作者:陆海峰;陆晓旻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痔疮栓有很多,如太宁痔疮栓、九华痔疮栓、马应龙痔疮栓等.栓剂的形状都如子弹头,均具有消痛化瘀、生肌止血、清热止痛的功效.是临床治疗痔疮的常用药.但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也能引起严重后果.现将混合痔手术后经肛门塞入痔疮栓致出血性休克1例分析如下.
作者:胡淑珍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妊娠合并脑静脉窦血栓(CVST)罕见,我院近期成功抢救1例,现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0岁.因停经37+3周、抽搐1 h于2006-12-15T12:40入院.患者孕期经过顺利,既往健康,孕期及孕前均无高血压病史,于2006-12-15T08:00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腹泻,10:50开始出现反复多次抽搐,神志不清,烦躁不安,以足月妊娠、癫痫收入院.
作者:林春;沈红云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对硬膜外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硬膜下腔阻滞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36岁.因腰痛2 d,加重并左下肢痛1个月来诊.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硬膜外封闭治疗.治疗前测BP 130 /85 mm Hg,HR 75次/min.沿腰4~5棘间隙用18号硬膜外穿刺针进针,拔出针芯,常规采用落空感,回吸无脑脊液,注气无阻力三联法确定进入硬膜外腔后,穿刺针勺面向下,缓慢注入配液(2%利多卡因2 ml,强的松龙2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之注射液),当注入约5 ml时患者出现患者感胸闷,逐渐呼吸困难,发音无力,下肢无力,抬腿困难.立即停止注射,并反复回抽无脑脊液流出,拔出穿刺针,测阻滞平面达胸4水平,血压降至阶段80/50 mm Hg,HR 52次/min.立即予面罩吸氧,快速静推阿托品1 mg,静脉滴注多巴胺20 mg,请急诊科及麻醉科医生立即到场指导诊治,诊断为硬膜下腔阻滞.静脉注射麻黄碱15 mg,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做好插管准备,20 min后上述症状逐渐好转,1.5 h后患者完全恢复正常,后随访无并发症及不适,腰腿痛症状亦消失.
作者:王雪松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我们在应用金特佳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过程中发现2例皮肤瘙痒反应,现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78岁.因反复心前区闷痛10 a余加重伴头昏心悸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颈椎病史,无药过敏史.查体:T 36.2 ℃,R 19次/min,P 92次/min,BP 158/96 mm Hg.神清,自动体位,双肺无特殊.心界不大,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腹软,余无特殊.
作者:金立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面神经炎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本病比较常见,但家族性面神经炎较为罕见,近笔者遇到一家系5例,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先证者,女,43岁.来院前1 d着凉后出现右眼闭不严,右口角流涎而来诊.既往史25岁时患一次右侧面神经炎,经针刺口服药物痊愈.既往史:无其他疾病,不嗜烟酒,家庭史阳性,父母非亲近婚配.体检:右额纹消失,右眼裂大,右鼻唇沟变浅,右眼闭合不全,示齿时口角向左歪斜,吹口硝鼓腮时右侧口角漏气,余无异常.血常规正常,血糖正常.头部CT:正常,头部MRI及颅底MRI均正常.肝功正常,经用红外线短波局部照射、激素、营养神经药往返治疗21 d右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恢复正常.
作者:冯淑华;王丽娟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对我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误诊为顽固性高血压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46岁.以间断头痛头晕3 a、加重1周于2005-10-27收入院.既往体健.查体:BP 200/140 mm Hg,意识清,言语明,自由体位,呼吸平稳,肥胖体质,颈部粗短,颈静脉无充盈,双肺未闻及罗音,HR 90次/min,律齐,无杂音和心包摩擦音,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不水肿.
作者:白艳玲;庞慧钏;唐玉龙 刊期: 2007年第19期
2000-06~2007-03我们应用针刺联合柴胡莪术汤治疗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后患者61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31例,男27例,女4例,年龄35~72(平均56.3)岁;原发性肝癌23例,肝转移癌8例,肿瘤直径2.8~12.5 cm;首次介入术后呃逆者5例,多次介入术后26例;病程短者6 d,长17 d.对照组30例,男27例,女3例,年龄37~71(平均54)岁;原发性肝癌24例,肝转移癌6例,肿瘤直径2.4~12 cm;首次介入术后呃逆者3例,多次介入术后27例;病程短者7 d,长15 d.
作者:石跃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对血液与尿液中葡萄糖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帮助临床尽早作出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58例可疑糖尿病患者同时检测空腹血糖与尿糖.结果:158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检测阳性率为70.25%,而尿糖检测阳性率为63.92%;57例尿糖阴性患者中,只有24例患者的血糖>7.8 mmol/L,101例尿糖阳性患者中,有14例患者血糖<7.8 mmol/L.结论:尿糖测定主要用于筛查疾病和疗效观察而不作为诊断指标,而用于确诊或动态观察时好测定血糖,对一些症状不明显的非典型病例,出现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时,应结合临床作进一步检查.
作者:陈暖;彭学宏;李微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误诊为急腹症的报道在文献中屡见,但急腹症误诊为AMI的报道较少.我们遇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与胆囊腹部粘连诱发胆心综合征误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熊晶辉;吴莹;陈玉春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以严重低氧血症、极度呼吸困难和窘迫为特征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非心源性肺水肿,是严重创伤包括重度烧伤后的常见危重并发症.将我科1991~2006年所收治的1 121例各类烧伤中发生ARDS 36例分析如下.
作者:罗家旭;张艳;王雪;刘杰;贾鸿雁;徐毅 刊期: 200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