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君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五年制高护专业必须构建出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护理事业发展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五年制高护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原则进行全面构思,下面就进行简单介绍.1 五年制高护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1.1 职业教育办学理念职业教育必须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办学理念,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基层办学,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深化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将职业教育、职前教育和继续教育结合起来,推动中外合作与交流,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作者:周汉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将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专班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班与实验班,前者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后者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后通过技能考核、理论课考试、实验班教学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与比较.结果 实验班学生的技能与理论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P<0.01或P<0.05);实验班学生对“探究式”教学可提高操作技能、自学能力、学习兴趣、掌握知识的能力,加强团队意识等持肯定态度.结论 在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技能与理论成绩、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作者:陈传平;文继新;李道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自我意识的片面性、自我体验的波动性和自我控制的矛盾性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而通过对自我意识的全面了解和有效调节能够避免这些问题,使大学生形成健康自信的完美人格.
作者:丁文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解剖学大的特点是名词繁多、术语枯燥乏味,传统人体解剖学教学常采用教科书、图谱、标本和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由于高职高专院校解剖实验室尸源紧缺,模型仿真度不高,挂图和幻灯片多媒体显示的器官位置和结构都是二维平面结构,无立体感,因而学生感觉这门课程抽象且难以理解.3D多媒体是高精度360度旋转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图,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应用其能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
作者:王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五味消毒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使用扩散法验证五味消毒饮对4种常见菌的抑菌能力,并用试管二倍稀释法与平板涂布法结合确定五味消毒饮对上述菌群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五味消毒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能力.结论 五味消毒饮在体外可抑制常见菌,能为中药复方五味消毒饮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杨宏静;李小山;杨志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对工作过程导向的药剂学课程进行探讨,提出工学结合模式下药剂学课程构建的原则,以此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
作者:杨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教育的层次也得到不断提升.护理教育这门学科既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又要求学生具备娴熟的操作技术.为了更好地使专业教学与临床工作相结合,笔者通过观察研究后发现,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护理专业实训课中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1 当前护理专业实训课教学存在的问题1.1 实训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学校实训课教学主要以任课教师为主,上课前实验员准备好实训用物,课中任课教师首先示教,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操作流程分组练习.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是机械地模仿教师操作,没有真正理解操作,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何秀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在临床实习前进行集中岗前培训,提高护生的护理综合技能,以适应当前护理岗位的要求.方法 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600名护生开展青霉素皮试、静脉输液、无菌技术、导尿术、穿脱隔离衣、铺床、吸氧等专项技术培训和护理礼仪、护患沟通、人文关怀等职业素养培训,为期10天.结果 子培训结束后,抽查青霉素皮试、静脉输液、无菌技术、导尿术4项进行综合考核.培训后与培训前比较,护生护理综合技能明显提高(P<0.01).结论 在护生临床实习前开展集中岗前培训可以提高护生的职业素养、法律保护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应积极推进岗前培训.
作者:于庆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程,长期以来该课程的授课方式比较单一,并未受到学生足够的重视.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求职受阻,频繁跳槽,职业生涯缺乏合理的规划等.种种现象表明:高职院校需要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进行全程化、专业化、个性化指导.因此,如何突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与药学专业相结合的特色,发挥其实际作用,是该课程整体设计和改革的焦点.我院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主要由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业课教师主讲,并邀请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专家客串教学,校企联合,实现“双主体”育人.
作者:魏来;谢显珍;涂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具备了相关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精心设计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典型案例为教学素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是一种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的寓理论于实际的教学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2].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与临床联系紧密,我们在该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段巧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毕业考试是对学生3年学习生活总的检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毕业作品替代传统的毕业考试,使学生在完成毕业作品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实践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毕业作品替代毕业考试的办法能体现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为目标、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的现代职业教育特色.
作者:张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日益受到关注,在医学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利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中的教学资源,渗透生殖健康教育的理念.
作者:王英南;倪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通过课题调研,以贵阳护理职业学院为例,引荐学院从教学理念、专业建设、校园环境、学生活动、学生干部教育五大平台推行传统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以期加强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推广.
作者:谢裕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为提高心脏外科的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心脏外科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设计一种心脏外科PBL渐进式教学法,并对PBL在心脏外科教学中应用的优势进行总结.
作者:蒙俊;张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以培养学生的外科临床能力为核心,逐步建立包括书面教材、视听教材、教学课件、网络教材和教学支持系统的较完善的外科学立体化教材体系,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形成较稳定的应用模式,达到提升学生获取外科临床理论知识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外科操作能力等各种外科临床能力的效果.
作者:沈宏亮;朱樑;王来根;徐志飞;戴伯军;仇明;李莉;谢宁;郑向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老年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肺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住院的76例老年肺癌化疗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呼吸功能训练、疼痛干预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疾病不确定感量袁(MUIS)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老年肺癌化疗患者抑郁、焦虑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能减少老年肺癌化疗患者的负性情绪.
作者:安萍;张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糖尿病系统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GDM)血糖的控制及孕妇健康行为的效果.方法 对门诊GDM孕妇进行糖尿病系统管理,根据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对孕妇健康行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糖尿病系统管理后,GDM孕妇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1);孕妇健康行为(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定期监洲体重、健康知识宣教)明显改善(P<0.01).结论 通过对GDM孕妇实施糖尿病系统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孕妇血糖水平,明显改善其健康行为,从而改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冯敏华;董燕艳;章晓军;张丽君;李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在正常人体学基础实验教学中,青蛙解剖实验是传统生理学的重要实验内容,但以往的青蛙解剖实验内容比较单一,缺乏系统性.经过综合调整后,将正常人体学基础涉及的多个生理系统知识通过1只青蛙在一次实验课上整合完成,这样既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将零散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直观的实验展现出来,教学效果显著,同时还能节省时间、节约实验教学成本.
作者:乔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医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发规划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医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发必须考虑学生的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调整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做”为—体的情境教学法,选择合适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其课程开发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选择并重组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医学信息技术课程必须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从“知识导向”向“行动导向”转变,实现课程目标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实现课程顺序从“知识逻辑为主线”转向“职业活动为主线”、课程中心从“教师为主导”转向“学生为中心”、课程价值从“知识储备为主”转向“实际应用为主”[1].
作者:张永洁;袁奉卫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中职卫校解剖实验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方法 将2012级农村医学专业两个班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在解剖实验教学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模式进行教学,第一轮结束后两组互换,原实验组为对照组,原对照组为实验组,并通过实验考核、问卷调查进行评价,结果采用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学生希望在解剖实验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认为这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整体素质.结论 解剖实验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质量,而且能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改善医患关系,可在中职卫技推广实施.
作者:兰洪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