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职卫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校本案例的开发与应用

石少婷;任自涛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案例教学, 校本案例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教材的案例在中职卫校教学应用中缺乏针对性,影响教学效果。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案例的开发要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流程搜集整理职业生涯规划案例。实践证明,校本案例的开发与应用能增强中职卫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小组合作学习在基础护理实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基础护理实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级护理专业两个班,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实训及考核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将两组技能成绩进行对比,通过问卷及自我效能感调查,反馈护生对改革方法的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静脉注射、导尿术、期末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绝大多数实验组护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自我效能感,明显改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实验组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组合作学习可增强护生的实训效果,也有利于护生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吴孝妃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医学院校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教育全球化,开展双语教学成为高等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阐述遵义医学院医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并介绍双语教学过程中的经验。

    作者:张磊;王京;史大斌;万小强;江波;谭莉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逐步展开,教改的重心再次转移到教学方法的转变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上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验证明,多元互动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张朝慧;邵广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翻转课堂在健康评估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问诊为例

    通过课前QQ群互动学习、课中场景模拟和课后综合训练,在健康评估问诊实验教学中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及实际效果。

    作者:原凌燕;唐富山;王万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温经化瘀汤治疗,连续治疗4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超声声像图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5.11%,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8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降低(P<0.05),两组超声声像图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变化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经化瘀汤能有效治疗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炎,超声观察便捷、廉价、直观,可为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刘佳;盛丽;张宝洲;王维斌;武权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思维导图应用于内科护理学教学的尝试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能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内科护理学内容繁多、系统性强,使用思维导图既可帮助教师厘清思路,又可帮助学生把握重点及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临床发散思维能力。

    作者:马俊英;张淑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高年级医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的培训

    目的:探讨建立适合我国护理本科教学的学生标准化病人(SSP)筛选、培训及考核方案。方法招募兰州大学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四年级学生30名,经SSP规范培训及考核录取18名合格者作为研究对象,用于护理本科生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调查护理本科生及护理专家对SSP模拟准确度和一致性的满意度,分析评价SSP筛选、培训、考核方案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同时调查SSP的工作感受。结果87.0%的护理专家和85.0%的护理本科生对SSP的模拟水平评价为满意;91.3%的护理专家和83.2%的护理本科生对SSP的表演一致性评价为满意。SSP在护理教学中的快乐感是影响其选择继续担任SSP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高年级医学生经过系统培训后能够成为理想的SSP并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教学,同时可以减少培训SSP的经费和时间。

    作者:张玉芳;杨雪梅;盖琼艳;张清霞;李彦俊;刘萌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男性本科护理毕业生专业观念及就业状况的研究

    目的:调查男性本科护理毕业生专业观念及就业等方面的状况。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40名男性护理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男护生多为调剂就读护理专业,专业观念普遍淡薄,在校期间大压力为心理及社会舆论压力,在实习期间学习压力上升为主要压力。男护生就业趋势良好,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结论为稳定男护士队伍,应尽力排除传统观念障碍,加强护理教育改革,发挥男性优势,进一步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作者:邓琳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案例教学法在五年制高职五官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五官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护理专业三年级10个班级的学生作为实验组(5个班)和对照组(5个班),分别实施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各自教学法主观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五年制高职五官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董兆;孙利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对职业院校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的思考与体会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展示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职业院校师生展示自我的平台。随着国家教育部将职业技能大赛提升到全新的高度,各个院校也越来越重视技能大赛。如何将技能大赛与教学有效融合是目前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职业院校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展开讨论,旨在提高教学技能水平。

    作者:李红芳;许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高职高专医学生临床实践学习现状的研究

    医学临床实践学习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向临床工作过渡、实现医学生就业准备教育以及职业定位的重要阶段,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抽象模式与具体思维结合的重要教学过程[1]。通过临床实习,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临床应用能力,使学生更快适应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对实现面向基层、农村和社区服务的技能型、应用型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也一直是我国高职高专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针对高职高专进行临床实践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研究,对比分析当前高职高专医学生临床实践的学习现状,认清制约当前高职高专临床医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因素,可为构建与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的医学专门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参考,现将相关研究介绍如下。

    作者:方家选;张东献;郭延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左卡尼汀联合高钙透析液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稳定性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高钙透析液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稳定性的作用。方法将160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1.25%钙离子浓度透析液,治疗组患者采用1.75%钙离子浓度透析液。治疗组患者每次透析后加用左卡尼汀1.0 g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治疗6个月后甲状旁腺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各激素水平较治疗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各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的相应水平(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高钙透析液治疗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可增加其心血管的稳定性,有效清除甲状旁腺素、血浆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

    作者:赵松伟;李亚楠;何丽君;李晶;赵要松;朱迪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职卫生类学校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为建立与人才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中职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促进该专业不断优化、发展更加稳健,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更符合社会需求,卫生类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廖发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关于高等医学院校成人业余教育招生工作的思考

    面对医学院校成人生源逐年减少的现状与挑战,医学院校成人业余教育者应积极分析原因、探求对策、不断创新,努力办出医学院校成人业余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使成人教育在新形势下仍能继续发挥其培养人才的作用,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谭珍媛;梁秋云;洪坚善;莫税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中小学生营养KAP调查

    目的:了解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更好地推行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周口市试点县8所中小学的部分学生,对其进行营养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地2122名中小学生中,营养知识知晓率为51.0%,中学生高于小学生(P<0.05);89.0%的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中学生好于小学生(P<0.05);健康营养行为的总发生率为58.6%,中学生低于小学生(P<0.05);不良营养行为的总发生率为17.1%,中学生与小学生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贫困县中小学生具备良好的营养态度,但营养知识水平有待提高,仍需培养其健康营养行为,改变不良营养行为。

    作者:孙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PBL案例的写作要点剖析

    现代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的飞速发展给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学生自我学习和小组讨论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已经引起医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PBL教学模式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把案例中涉及的临床实践和医学科研重点问题重新构建和情景再现,寻找和发现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和展开小组讨论,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

    作者:侯妮;倪磊;王爱英;胡晓岩;黄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探索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作为世界通行的医疗行业人才的准入制度,已成为衡量各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自1999年5月1日实施以来,已有十五六年时间。作为医师行业的准入性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全面考核了学生的临床思维、综合素质及实践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1]。病理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同时也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在教学过程中,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调整考核方式,对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推动实现“培养医师专业能力”的教学目标意义深远。

    作者:张洁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关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材特点分析与教学方法运用的探究

    《职业道德与法律》[1]作为国家规划新教材,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遵循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规律,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出发,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与改革创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也对中职开展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

    作者:吴妍;李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大数据背景下理想化学生评教系统的构建

    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是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在分析评价结果与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向教师进行信息反馈,以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1]。我国高校学生评教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步入正轨,直至21世纪才成为常见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手段。根据信息技术研究机构Gartner的定义,“大数据”是指海量、高频、多样化的数据。这些数据在收集、存储、分析、可视化等方面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来看高校学生评教,这对于高校管理者在评教系统、技术、体制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学生评教如何消除传统评教的种种弊端,适应时代节奏,真正将学生评教成效大化?本文旨在结合时代背景及相关实践经验,对新时期学生评教展开讨论,提出理想化的学生评教系统的构建框架,希望能够为高校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作者:张静;刘莹;孙晓楠;蔡红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基于口腔医学岗位工作场景的口腔临床英语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研究

    为使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时期社会对新型口腔医学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基于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生在未来就业岗位的工作场景进行口腔临床英语课程设计,并采取课堂模拟情景教学和课外微课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辅以注重激励和引导的形成性考核,激发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腔临床英语会话能力,同时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口腔医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作者:黎祺;梁玮;朱亚利;张少姬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