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方;杨铁骊;赵影
目的:通过建立复张性肺水肿(RPE)动物模型,探析RPE的发病机制与诱发因素。方法将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进行随机编号,经耳缘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固定动物,待其清醒后向其胸腔内缓慢打气或注水,5天后迅速抽气或抽水,建立RPE动物模型。结果6只大白兔中成功建立RPE动物模型3只(3/6),未成功建立RPE动物模型3只(3/6)。在肺萎陷的时间和程度相同时,肺复张的速度越快发生RPE的概率越高。此外,还发现RPE的发生与单肺通气有关。结论诱发RPE的因素除肺萎陷的时间和程度、肺复张的速度、胸腔引流过程中使用负压吸引的强度有关外,还与单肺通气有关。
作者:晏龙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为解决预防医学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相结合,探索出一种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这种实验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节省教学资源。针对该模式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进行探索和研究,使实验网络化教学模式更加完善。
作者:肖方竹;何淑雅;龙鼎新;黄波;李乐;唐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回顾近年来高职院校书院制或住宿制学院在育人中的价值,提出书院制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思路,从基于导师制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基于创新性学生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基于各类书院讲座及沙龙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和基于书院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下的党团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4个方面介绍高职院校书院制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构建。
作者:张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通过对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进一步阐述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理论课程体系及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评价体系的改革。
作者:陈轶;马雪真;王晓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双向即时教学反馈法在高职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级高职护理专业6、8班为实验组,9、12班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反馈法,实验组在传统教学反馈法的基础上实施双向即时教学反馈法,比较两组的期末闭卷平均成绩、对教师的满意度及对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结果两组学生期末闭卷平均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应用双向即时教学反馈法,对于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及时发现、解决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增强教学效果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秦华;李慧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儿科影像学是现代医学影像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社会对儿童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提高儿科影像学的临床教学水平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医学教育模式的角度,将循证医学思维贯穿于病例讨论教学中,培养高素质的儿科影像学人才。
作者:温洋;刘玥;彭芸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校企合作办学是推进教育改革、实现办学方式多样化的重要方式,梳理校企合作办学中班主任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对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亦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评价汉川市农村学龄儿童伤害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在湖北省汉川市某乡镇随机选取农村小学和中学各1所,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小学三、四、五年级和中学七、八年级的所有在校学生为干预组,以相同的方法选取另一乡镇对应年级的学生为对照组。干预组进行为期一年的教育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比较两组的伤害发生情况及伤害知识、行为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后干预组伤害发生率分别为23.0%和7.2%,对照组为20.1%和13.9%,干预后干预组伤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也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伤害知识平均得分(11.49±1.745)分,高于对照组的(10.37±2.682)分,也高于干预前的(9.96±1.9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伤害相关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教育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农村学龄儿童伤害发生率,应提高农村学龄儿童伤害认知水平,以降低我国农村学龄儿童伤害发生率。
作者:刘顺利;罗菊;向兵;李佳秀;尹本亮;朱可;杜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兰州大学护士学校临床护理专业专业的课程设置的优势与不足,结合教师和临床从业人员对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学生基本素质及基本能力、课程结构、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提出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的意见,为学校决策者开展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张晨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根据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要求,对久居甘南州少数民族地区200名藏、汉族中学生的8项指标进行测试,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民族中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甘南州少数民族地区藏、汉族中学生的身体形态以及身体素质各项指标测试结果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甘南州少数民族地区藏、汉族中学生的体质没有差异。
作者:杨彩虹;党玮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分析当前形势下地质专业实践教学所面临的困难,提出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思路、做法和一些设想。
作者:战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在探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零距离”培养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零距离”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作者:陈秀荣;魏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精神病院门诊采血室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并制订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采血室两年间发生的38例护患纠纷。结果采血室环境与护理人员的主观行为是引发纠纷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优化采血室布局、加强人员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采血室护理质量,可以明显减少投诉的发生,保障医院与患者的权益。
作者:高晓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实验设备较为落后、专业师资数量不足且实操能力较弱、外聘专家教学连续性不够且效果不理想的现实情况下,医用电子与维护专业将部分课程或教学模块打包成教学任务并落实到合适的医院或企业,经过改革实践,可提高学生和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校企(院)深度合作,对开发特色校本教材、丰富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实习就业等均有良性影响。
作者:水燕;周雪峻 刊期: 2015年第16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扶持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满足职校学生升学深造的愿望,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对口升学”政策[1]。“对口升学”是国家从高校招生计划中选择部分专业,设置专门指标,对希望继续深造的中职学生进行对口专业的高考,为优秀的中职学生提供上大学深造的机会,大学毕业后和同年通过普通高考进入大学深造的学生享受同等待遇。河南省从2001年开始招收中专毕业生“对口升学”进入专科学校学习[2],我院从2012年秋季开始招收“对口升学”专科生,包括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等专业。为使“对口升学”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大专阶段能学习到适合、实用的专业知识,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大幅度提高,对我院2012年招收的“对口升学”护理专科生生源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艳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医药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完善的人格和熟练的操作技术的应用型、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以皖北卫生职业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为例,针对医药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张天宝;陈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童保健中心新生儿听力筛查状况来了解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及相关高危因素,为孕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保健及先天性听力障碍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产科出生的5836例普通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从性别、年龄、分娩方式、高危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普通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为74.7%,高危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为68.5%;普通新生儿听力复筛通过率为95.0%,高危新生儿听力复筛通过率为83.0%,普通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与性别、分娩方式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高危因素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高危新生儿是听力缺陷的主要人群,全面持续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必要,早期发现听力缺陷、早期进行听觉训练对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作者:席莉华;李彩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引起国内外学者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将微课程用于康复功能评定的教学中,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及自主性,使其合作及沟通能力得以提升、成绩大幅度提高。
作者:耿姣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将支架式教学法应用在药理学教学中,并探讨支架式教学法的教学技巧。方法选取药理学中“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一章内容,将两个相似班级分别设为实验班与对照班,探讨支架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班肾上腺皮质激素部分内容的小测试成绩和糖皮质激素关于药理学理论的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班(P<0.05);实验班绝大部分学生认可支架式教学法。结论在大专临床药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法教学效果良好,较传统教学法更具优势。
作者:黄俊卿;王佳;刘建明;王芳;杨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职业口语教学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很重要,是培养、锻炼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对护理职业口语教学几种有效策略进行分析,尝试研究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模式等,让护理专业学生通过有效的训练达到熟练掌握护理职业口语的水平,为将来的职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马若璇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