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张军;李艳;刘建涛

关键词:医学职业教育, 临床医学专业, 预防医学
摘要:预防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分析当前高等医学职业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课程地位、教学方法、考核方式3个方面提出解决办法,为预防医学的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精神病院门诊采血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精神病院门诊采血室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并制订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采血室两年间发生的38例护患纠纷。结果采血室环境与护理人员的主观行为是引发纠纷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优化采血室布局、加强人员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采血室护理质量,可以明显减少投诉的发生,保障医院与患者的权益。

    作者:高晓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医用电子与维护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案例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实验设备较为落后、专业师资数量不足且实操能力较弱、外聘专家教学连续性不够且效果不理想的现实情况下,医用电子与维护专业将部分课程或教学模块打包成教学任务并落实到合适的医院或企业,经过改革实践,可提高学生和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校企(院)深度合作,对开发特色校本教材、丰富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实习就业等均有良性影响。

    作者:水燕;周雪峻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产教融合、校院(企)合作在医学职业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

    步入21世纪,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大特点是产教融合、校院(企)合作,医学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医学职业教育体系是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刘其礼;保泽庆;张学思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强化课后反思增强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效果

    教师只有在课后及时回顾、分析、审视、总结教学过程,不断反思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心理、教师情绪、教学价值、教学遗憾、教学亮点,才能不断提升教学素质、完善教学技巧、丰富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作者:唐玉清;罗华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职护理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实践教学是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江门中医药学校护理专业为例,通过以校内实训中心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以附属医院为主体的教学见习、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3个层次,递进地构建与护理行业发展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并服务于地方经济。

    作者:郭华;郑洁琳;肖继红;邓惠南;丘莉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医学成人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医学成人教育规模、层次、要求的不断发展,建立符合医学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学管理模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基础。近年来,我院针对成人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在管理机制、教学组织、课程考核等方面积极改革实践,逐步形成符合医学成人教育特点、适应教学信息化趋势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作者:徐文慧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影响基层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基层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得出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措施,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自行设计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由护理部工作人员负责对我院各个科室临床一线的护士按70%的比例进行随机调查,对比分析2013年、2014年两年间护士对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2014年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在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弹性排班,工作稳定感与专业发展,晋升、评优、进修、学习,所得薪酬与工作付出等方面较2013年高(P<0.05),2014年护士的离职率较2013年低(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人性化的管理、科学的绩效考核、人文关怀及激励机制的实施,可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感和稳定感、满足护士的职业发展需求、提高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作者:张彦芳;张莉;张王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浅谈将CAD-CAM系统引入高校烤瓷牙修复实训教学的效果评价和分析

    CAD-CAM义齿切削技术和制作系统是口腔义齿加工企业主要采用的义齿自动化流程的重要技术环节,CAD-CAM技术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数据采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由于设备价格较高、岗位对接与实践教学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在教学实训中还未大量引入。我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借助校企合作优势,将CAD-CAM系统引入烤瓷牙修复实训教学之中,将校内实训教学与企业岗位工作对接,参照企业考核标准和考核内容,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柳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以ISO标准优化高职院校系(部)教学管理--以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为例

    教学工作是学院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在系(部)教学管理中,借鉴ISO质量管理体系中的PDCA理论,建立健全系(部)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权责,合理分工,优化教学管理程序,以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增强学院的综合竞争力。

    作者:徐英辉;申茹;李大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目的:对儿科护理课程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2012级高职护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考核成绩比较两组学习效果,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实验组在课程结束后及临床实习后对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实验组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生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满足护理岗位工作需求,在儿科护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小方;杨铁骊;赵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TBL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TBL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级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在护理学基础课程的运送病人法教学中采用以护生为主体、以行动为导向、以团队为基础(Team-Based Learning,TBL)的教学模式,课后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护生对该教学模式的认同情况。结果绝大部分护生认为TBL教学法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结论 TBL教学法有利于护生体验病人在接受护理、治疗时的身心感受,并对护士角色产生认同感,适用于护理学基础运送病人法的教学。

    作者:向晓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零距离”培养模式的探讨

    在探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零距离”培养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零距离”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作者:陈秀荣;魏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的“五个必须”。

    作者:郭建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微课程在康复功能评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引起国内外学者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将微课程用于康复功能评定的教学中,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及自主性,使其合作及沟通能力得以提升、成绩大幅度提高。

    作者:耿姣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预防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分析当前高等医学职业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课程地位、教学方法、考核方式3个方面提出解决办法,为预防医学的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作者:张军;李艳;刘建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探讨口腔仿真模拟实验室和口腔实验教学的管理

    随着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材料学以及机械工业的发展,现代生物科学、工程科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口腔医学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1]。但是口腔医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教育界不断加强对口腔医学学生的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口腔教育,口腔仿真模拟实验室和口腔实验教学能够解决目前口腔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宏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普林格尔仪联合中药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普林格尔YS-1治疗仪联合中药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效果。方法将180例产后乳汁淤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A组、对照B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A组单用普林格尔仪治疗,对照B组口服中药,观察组给予普林格尔仪联合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及乳汁排出量均明显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P<0.05)。结论普林格尔仪联合中药治疗产后乳汁淤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祥玲;宋永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天水麦积山地质公园野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思考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分析当前形势下地质专业实践教学所面临的困难,提出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思路、做法和一些设想。

    作者:战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医学研究生生源质量现状及提高策略

    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硕士研究生招生实行扩招模式,近3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报名人数由2012年的165.5万增长为2013年的176万,2014年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64.9万人,虽然有所下降,但整体报名人数基数仍然庞大。根据一项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为36万余人,而2014年研究生招生人数已经增长到63万余人,增长近75%。医学研究生因医学学习周期长、就业难等众多因素,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占有较大比重。随着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医学研究生招生规模也逐渐扩大,这势必影响医学研究生的生源质量,继而影响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在近几年的观察中也发现,研究生生源质量正在逐渐下降。优秀的生源质量是保证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前提,因此,如何提高医学研究生生源质量是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现结合我校在医学研究生招生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研究生生源质量现状,并提出提高策略。

    作者:赵俊岭;穆拉丁库热西;张茜;刘荣;张彤;李玉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职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与分析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为了达到交换意见、传递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目的而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相互作用的过程[1]。卡耐基发现一个人事业的成功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15%取决于专业知识。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一个人一生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但从相关数据调查结果来看,中职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很不理想,中国心理学会对6个省、市的3000多名中职生的心理调查显示,人际沟通不良、关系敏感的学生达到31%[2]。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生理、心理及社会性方面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很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和周围的人交往等一系列问题都困扰着他们。因此,我们对中职生人际交往问题进行了研究,力求了解中职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帮助中职生走出人际交往的困境。

    作者:戴丽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