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军
目的:了解商丘地区6岁以下儿童的血铅水平,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取儿童末梢血100μL,置入ESA专业血铅测定试剂中,摇匀后静置5~10分钟,由专人采用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的MB2血液铅镉分析仪测定儿童血铅水平。结果血铅检测平均值<100μg/L的儿童4452例,占总人数的96.01%。在4637例儿童血铅检测结果中,高血铅检测值为385.915μg/L。结论目前,商丘地区儿童的血铅水平不高,铅中毒现象不明显。对部分高血铅水平的儿童应定期检测,以便预防和治疗。
作者:娄淑芳;刘双枝;袁学杰;赵凯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为提高消化内科的教学质量,上海市同济医院消化内科实施多种途径的临床教学方法,更新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并明确学生在整个临床实践活动中的角色和任务。
作者:张东伟;杨长青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为实现课程与岗位接轨、实现学生毕业前获得“双证”等目标,需要对儿科实验教学进行改革,通过综合实训的方式实现“课岗证”三者融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吴岸晶;贺艳;黄婉霞;张梅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前,对于职业倦怠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但自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首次提出职业倦怠后,该现象就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1980年,首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将职业倦怠研究领域扩展到包括教师职业在内的众多行业后,教师职业倦怠就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在职业教育中,由于学生基础较差,教学管理起来较为困难,这些都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给教师带来极大的压力,因而易引起职业倦怠。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进而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这次在我校开展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调查研究,旨在把握我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真实情况,研究教师的职业心理现状和职业倦怠的成因,为学校管理和教师自身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预防或降低工作倦怠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晓晶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根据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要求,对久居甘南州少数民族地区200名藏、汉族中学生的8项指标进行测试,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民族中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甘南州少数民族地区藏、汉族中学生的身体形态以及身体素质各项指标测试结果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甘南州少数民族地区藏、汉族中学生的体质没有差异。
作者:杨彩虹;党玮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基层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得出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措施,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自行设计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由护理部工作人员负责对我院各个科室临床一线的护士按70%的比例进行随机调查,对比分析2013年、2014年两年间护士对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2014年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在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弹性排班,工作稳定感与专业发展,晋升、评优、进修、学习,所得薪酬与工作付出等方面较2013年高(P<0.05),2014年护士的离职率较2013年低(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人性化的管理、科学的绩效考核、人文关怀及激励机制的实施,可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感和稳定感、满足护士的职业发展需求、提高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作者:张彦芳;张莉;张王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ICU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抑郁、焦虑及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0名ICU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价。结果 ICU护理人员SCL-90量表中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常模(P<0.01),生活满意度低,工作3~5年的护理人员和工作≥10年的护理人员焦虑水平高,工作≤2年的护理人员焦虑水平低。结论 ICU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应采取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张晓霞;郭玉梅;张王莹;张彦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疼痛的发病率大约为35%~45%。在美国,约有5000万人有持续疼痛,遭受疼痛的患者比患心脏疾病、糖尿病和癌症患者的总和都多[1-2]。在我国,目前约有1亿疼痛患者,因疼痛无法及时缓解而造成抑郁、焦虑、自杀、永久性残疾的群体在扩大[1]。疼痛医师和初级照顾教育者一致认为,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医学学校没有进行充分的疼痛教育[3],可见疼痛教育不足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本研究针对医学生疼痛教育缺乏的现状,开设了疼痛管理选修课,并分析了医学生在疼痛教育方面的需求,具体如下。
作者:白彩锋;闫丽华;穆国霞;柴晓敏;李玉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评价2013级三年制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C程序设计期末理论考试试卷的质量,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级三年制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40份试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成绩为(70.45分±10.48)分,信度为0.649,难度系数为0.51,区分度>0.15。结论本次考试命题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内容比较合理,但容易的题目和难题所占比例较大,在将来的命题工作中应加大中等难度题目的比例,对区分度差的题目进行替换。
作者:董建鑫;信伟华;李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回顾近年来高职院校书院制或住宿制学院在育人中的价值,提出书院制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思路,从基于导师制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基于创新性学生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基于各类书院讲座及沙龙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和基于书院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下的党团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4个方面介绍高职院校书院制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构建。
作者:张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教学工作是学院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在系(部)教学管理中,借鉴ISO质量管理体系中的PDCA理论,建立健全系(部)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权责,合理分工,优化教学管理程序,以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增强学院的综合竞争力。
作者:徐英辉;申茹;李大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实验设备较为落后、专业师资数量不足且实操能力较弱、外聘专家教学连续性不够且效果不理想的现实情况下,医用电子与维护专业将部分课程或教学模块打包成教学任务并落实到合适的医院或企业,经过改革实践,可提高学生和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校企(院)深度合作,对开发特色校本教材、丰富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实习就业等均有良性影响。
作者:水燕;周雪峻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职业口语教学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很重要,是培养、锻炼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对护理职业口语教学几种有效策略进行分析,尝试研究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模式等,让护理专业学生通过有效的训练达到熟练掌握护理职业口语的水平,为将来的职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马若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前后血浆脑利钠肽(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了解替米沙坦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机理。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1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88人)和对照组(88人),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的血浆BNP、hsCRP水平和进行心功能测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的血浆BNP和hsCRP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治疗6个月,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可以抑制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血浆BNP和hsCRP的分泌、减少炎性反应、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作者:王银娣;张钊;张玉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行为过程。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学专业本科中药商品学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进行初步探索和实践,为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中药商品学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作者:罗容;李佳;王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分析当前形势下地质专业实践教学所面临的困难,提出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思路、做法和一些设想。
作者:战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教学检查是了解教学运行的主要途径,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我校通过科学设计检查内容及方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评定检查结果,并将检查结果合理运用,进一步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管理与监控,为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作者:刘红敏;徐纪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国家开放大学开设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之后,已呈现出与社会新形势不适应的趋势。目前本专业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卫生与计生系统合并的背景下,在原来专业的基础上,探讨创新的思路,拓宽专业方向,提出新课程设置的对策与措施,以进一步推动专业的发展。
作者:尹尚菁;赵新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在生理学教学中,采用活动教学策略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具体实例展示给学生,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还能成为推进多层次、多形式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通过活动教学使教与学互动,对于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也有一定作用。
作者:唐云;王志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评价汉川市农村学龄儿童伤害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在湖北省汉川市某乡镇随机选取农村小学和中学各1所,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小学三、四、五年级和中学七、八年级的所有在校学生为干预组,以相同的方法选取另一乡镇对应年级的学生为对照组。干预组进行为期一年的教育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比较两组的伤害发生情况及伤害知识、行为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后干预组伤害发生率分别为23.0%和7.2%,对照组为20.1%和13.9%,干预后干预组伤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也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伤害知识平均得分(11.49±1.745)分,高于对照组的(10.37±2.682)分,也高于干预前的(9.96±1.9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伤害相关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教育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农村学龄儿童伤害发生率,应提高农村学龄儿童伤害认知水平,以降低我国农村学龄儿童伤害发生率。
作者:刘顺利;罗菊;向兵;李佳秀;尹本亮;朱可;杜勇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