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张咏梅;武静茹;秦霞;张洋
目的:探讨以消化系统为中心的内外科联合教学在八年制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方法以我院50名八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学生随机分成教改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并对教改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综合评估教学效果。结果教改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教改组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教改组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认可度高。结论以消化系统为中心的内外科联合教学在八年制教学中应用意义重大。
作者:孙畅;楼征;徐茂锦;李兆申;赵志青;沈洪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通过说明人文关怀教育在基础护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如何在静脉输液学习中对护生实施人文关怀教育为例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达到在静脉输液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的培养目标,以达到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教学效果。
作者:臧瑞瑞;杨丹丹;贾彦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专业发展和专业建设,培养更多适用型护士(助产)人才,借国家级中职学校示范校建设之机,组建符合专业特色的人文素养教学团队,以期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切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作者:齐慧妮;沈济人;黄梅;李莉;曾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需要,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核心应该以培养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基础。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生理学实验课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并以此为目标设计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内容。
作者:祁文秀;赵成瑞;吴慧文;高胜利;刘丽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两种本科护生实习前技能培训的模式,为本科护生实习前培训提供依据,以适应临床实践教学的要求。方法对2013年本科实习护生采用护生自主型护理技能培训模式,对2014年本科实习护生采用教师主导型护理技能培训模式。从练习课时数、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及优秀率、护生对培训效果的评价3个方面比较两种培训模式的效果。结果两种技能培训模式在护理操作水平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生自主型护理技能培训模式在分析问题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沟通能力提高、协作能力提高、培训安排合理、培训时间合理方面明显优于教师主导型护理技能培训模式(P<0.01)。采用教师主导型护理技能培训模式的护生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及优秀率均高于采用护生自主型护理技能培训模式的护生(P<0.05)。结论两种培训模式各有优缺点,应取长补短,将两种培训模式相结合来提高护生的护理技能。
作者:丁淑平;赵佳;赵艾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职新生生活事件、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某高职院校部分大学新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情绪智力量表(EIS)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进行调查。结果高职新生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生活事件呈显著负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高职新生情绪智力、生活事件中的6个因子可预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P<0.05)。结论高职新生的情绪智力可以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情绪智力越高,高职新生的主观幸福感越强。
作者:王枫;陈建萍;庞肖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索以胜任力为导向对本科护生进行实习前培训的方法和规范,为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培训提供实践经验。方法将我校2010级四年制本科护生138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前培训方法;将2011级四年制本科护生195人作为实验组,采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实习前培训方法进行培训,即成立研究小组,确定培训方案,进行单项培训、综合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培训、人文素质培训等多模块培训。结果实验组护生的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优于对照组护生(P<0.05)。结论以胜任力为导向对护生进行实习前培训,能够切实提高护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护生能够很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作者:李艳春;宋玉霞;苏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程序对78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肢体进行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尽早对偏瘫的肢体进行康复训练,并比较早期康复训练前后患者的肢体肌力、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后的肢体肌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均优于康复训练前(P<0.01)。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使患者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永娟;廖燕桃;刘云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白银市社区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当地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制订有效的社区护理支持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白银市的地域特点,选取在具有代表性的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全部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自制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研究对象社会支持总分(38.60±5.45)分,3个维度的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不同级别的高血压患者主观支持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血压级别越高,对主观支持的需求越大;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居住环境、月收入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影响社会支持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应结合本地区高血压患者的人口学特性和地域特点,有效利用社区资源,构建健康持续的社会支持网络,调动患者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使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作者:高爱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诊断学基础教学往往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欠佳。将Sandwich教学法引入诊断学基础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表达、沟通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提高诊断学基础教学质量。
作者:李孟魁;张瑜;张剑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前,大部分院校还是使用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机不强的情况普遍存在。我们根据收集的学生评教结果和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发现部分专业课程存在教、学、做一体化程度不足的现象,造成学生在实践学习中不能很快实现角色转换、眼高手低情况比较普遍。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将专业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和眼视光技术的岗位技能要求切实有效地结合起来显得刻不容缓。
作者:周路坦;王兵 刊期: 2015年第12期
T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团队为主体形式的教学模式。传统机能实验学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性地在机能实验学教学过程中引入TBL教学法,探索TBL教学模式在机能实验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
作者:宋英;张咏梅;武静茹;秦霞;张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针对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特点,在生物化学“钾的代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制订教学设计方案。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病例教学、编写顺口溜等方法,密切联系生活、护理工作中的实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体现医学基础课对临床课的作用。通过情感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利用新型的信息平台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增进师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反馈教学效果,开阔学生视野,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并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李宇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依据情景教学法理论,探讨如何在情景中进行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提出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境和任务,利用多媒体或实物创设情景,设计戏剧、游戏等教学情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语法的能力。
作者:梁康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前,我国很多医学院校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很少思考、提问、质疑,不利于临床思维的训练;医学生课业负担重、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授课质量难以保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会如何学习比学习具体的知识更重要。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教学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教师教为重点转向以学生学为重点。兴起于美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实现上述转变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对医学教育也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吴晨曦;郭鹏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通过对当前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基于Virtual PC构建计算机虚拟实验环境,不但可以解决当前机房管理上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为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方案。
作者:黄宇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我校护生的课余时间管理能力现状,提供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的策略建议,为下一步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我校护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水平。结果护生的课余时间管理能力一般。结论护理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护生的课余时间管理能力,护生也应加强自身课余时间管理能力训练,提高自身的时间管理能力。
作者:赵娟;杨新丽;郑海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随着信息化产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步上升,就业岗位普及面广。但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却受到教学大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专业定位、专业认知等方面的制约,导致和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作者:王继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护理隐性知识是学习中的难点,需显性化后才能获得。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特点及教学内容挖掘难以表达的护理技能、护理技巧、护理意识、沟通技巧、应急能力等护理隐性知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与素养,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薛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