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雅;杨菊兰
目的:探索以胜任力为导向对本科护生进行实习前培训的方法和规范,为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培训提供实践经验。方法将我校2010级四年制本科护生138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前培训方法;将2011级四年制本科护生195人作为实验组,采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实习前培训方法进行培训,即成立研究小组,确定培训方案,进行单项培训、综合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培训、人文素质培训等多模块培训。结果实验组护生的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优于对照组护生(P<0.05)。结论以胜任力为导向对护生进行实习前培训,能够切实提高护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护生能够很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作者:李艳春;宋玉霞;苏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1祖国传统医学对胃溃疡的认识胃脘痛即胃痛,早见之于《黄帝内经》,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胃病者,腹瞋胀,胃脘当心而痛。”并提出胃痛发生与肝、脾有关,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经脉》道:“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唐宋以前的文献多称胃脘痛为心痛,与属于心经本身病变所致的心痛相混淆。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曰:“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这里的心下痛实际上是指胃脘痛。又如《外台秘要·心痛方》曰:“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这里说的心痛也是胃脘痛。宋代以后,医学家对胃痛和心痛混谈提出质疑,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九痛叙论》曰:“夫心痛者,在方论则曰九痛,内经则曰举痛,一曰卒痛,种种不同,以其痛在中脘,故总而言曰心痛,其实非心痛也。”金元时代《兰室秘藏》首次提出胃脘痛,将胃脘痛的症候、病因病机和治疗办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症状。明清时代进一步澄清了心痛与胃痛相互混淆之论,提出了胃痛的治疗方法,丰富了胃痛的内容,如《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曰:“或问丹溪言痛即胃脘痛然乎?曰心与胃各一脏,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岂胃脘痛即心痛哉?”《医学正传·胃脘痛》曰:“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气在上者涌之,清气在下者提之,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培之,实者泻之,结者散之,留者行之。”《医学真传·心腹痛》还指出了要辨证理解和运用“通则不痛”之法,书中说:“夫通者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为后世辨证治疗胃痛奠定了基础。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主编的《中医内科学》明确指出:“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属于中医学胃痛的范畴,均可参照‘胃痛’章节进行辨证论治,必要时结合辨病处理。”伴随着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祖国传统医学对胃溃疡的认识不断深化。
作者:田卫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诊断学基础教学往往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欠佳。将Sandwich教学法引入诊断学基础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表达、沟通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提高诊断学基础教学质量。
作者:李孟魁;张瑜;张剑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近几年来,伴随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作为卫生高职院校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尚处在探索阶段。以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教学现状为例,进行抽样调查,以了解师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关问题的认识和意见,为进一步构建有效的卫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作者:姜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哈萨克医诊断学(纳日克塔勒格)是为继承和弘扬独具特色的哈萨克医药学、传授哈萨克医药基础理论及诊疗技能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哈萨克医药后继人才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应用哈萨克医药基础理论解释人体生理病理过程,对人体的病态表现、平衡或失衡状态做出初步分析和辨别,形成哈萨克医疾病诊断思维方法,按要求书写哈萨克医病案。
作者:古丽沙拉·乌拉孜别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课程,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健全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考评机制和考核方式,有助于推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龚芸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随着信息化产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步上升,就业岗位普及面广。但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却受到教学大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专业定位、专业认知等方面的制约,导致和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作者:王继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提高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手指采血的一次成功率、减轻穿刺的疼痛程度。方法将采用传统教学法的2010级学生作为对照组,将采用改进教学法的2011级学生作为实验组,探索能明显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方法。结果实验组手指采血成功的平均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指采血疼痛程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后的教学和实训方法可明显提高手指采血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作者:马宇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现有中职化学教材不能满足五年一贯制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开发紧跟时代要求,与专业课程紧密联系的化学校本课程意义深远。从化学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目的、教材专业化和课程实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王孝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基于国际医学教育基础上的儿科实习有其特殊性,总结留学生毕业实习的带教经验,分析在带教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期望获得更好的实习效果,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
作者:唐浩勋;王爱华;冀石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QCC活动在降低输液室医患冲突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通过QCC方法,运用品管工具对输液室易发生医患冲突的问题实施相应解决对策,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并将实施QCC活动不同时期的医患冲突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输液室医患冲突发生率从活动前的15.45%下降到活动后的3.20%,因医生、护士沟通能力差所造成的医患冲突发生率下降了84.62%,因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的医患冲突发生率下降了81.48%,因医生输液卡错误造成的医患冲突发生率下降了73.02%,因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差造成的医患冲突发生率下降了90.24%。结论运用QCC活动不仅能够降低输液室医患冲突的发生率,还能够提高医疗团队的凝聚力及护理质量和安全。
作者:扈雅;杨菊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通过调研了解东南地区基层军医的继续教育现状,发现军医队伍的现实问题及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阐述加强基层军医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优化对策。
作者:罗益滨;顾庆国;赖标华;王环阳;王新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心电图在心律失常、传导障碍、心肌梗死等方面的检查诊断中具有经济、快捷、无创、重复性好的显著优势,在临床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优点也使它得到了临床医生的青睐。但由于心电图的理论知识非常抽象,涵盖内容多,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对较短以及对心电图的重视不够,临床心电图的带教显得尤为困难。因此,如何提高心电学科临床实习的带教质量一直是心电学科临床教学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甘南州人民医院是甘南州一所教学医院,除医疗、预防、保健、科研外,还承担着甘南州卫生学校学生的实习与甘南州七县一市医院医生的进修培训工作。在笔者从事心电图19年的带教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带教方法和教师自身的素质在心电图带教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姜小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具有更强的时代性且内容也更为丰富,更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药事管理与法规存在信息量大、更新频繁、内容抽象枯燥等特点,课题组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良好。
作者:余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人体正常结构是高专护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后续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归纳了一些人体正常结构学习记忆的方法,将其传授给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现将这些记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在心内科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对LBL教学模式及CPBL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优化是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良好方式。
作者:丁茹;贺治青;杨靖;梁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天水市卫生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甘肃省建校早的4所中等卫生学校之一,是一所以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为主,医学继续教育、在职医疗技术人员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补充,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国家级重点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校历经5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具备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了3万余名实用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赢得了社会的信赖和赞誉。
作者:毛如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正视中职护生学业自信严重缺失的现状,正确把握成功教育影响护生学业自信的四大要素,即成功期望、成功环境、成功机会和成功评价,重塑中职护生的学业自信。
作者:朱业标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