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捷
如何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并制订课程标准、如何做好课程教学设计并增强课程教学效果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问题。分析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中能力单元的特点和作用,探讨借鉴其能力单元进行高职课程标准建设、课程教学设计及实施课程评价的路径和方法。
作者:苏绪林;蔡兴东;秦建设;刘洋;张训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庆阳市西峰区青年人群血脂水平,并对引起青年人群高血脂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我市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庆阳市西峰区18~30岁青年的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进行检测,并按不同年龄组和性别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096例青年的TC和TG检测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的血脂异常率为30.7%,男女血脂异常率分别为33.3%和24.1%,男性血脂异常率显著高于女性(字2=22.1,P<0.05)。血脂异常类型以单纯TG增高为主,占18.2%;单纯性TC增高占6.2%;TC、TG同时增高占6.3%。高TG人群显著高于高TC人群(字2=267.1,P<0.05),且显著高于混合型高血脂人群(字2=261.9,P<0.05);高TG、混合型高血脂者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导致青年人群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包括:高热量、高脂肪饮食,超重,肥胖,缺乏锻炼,生活不规律,饮酒、吸烟检出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庆阳市青年人群血脂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青年人群中血脂异常的比例较高,血脂异常率男性高于女性;不良的生活方式及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导致血脂异常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玲;李军;席维岳;王军锋;侯娟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在“微时代”,越来越多的微型化资源日益发挥着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课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统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活动,具有短小精炼、主题突出、快速简洁、交互性强等特点,在越来越多的学科中得以应用。从微课的定义及概念入手,根据微课的特点,分析微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应用的意义,同时将微课高效率地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在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作者:苏庆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说课就是教师用语言阐述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课堂效果与课后反思,即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达到共同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现从5个方面来介绍“消化性溃疡”的教学设计与分析,并通过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作者:贺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前,我国很多医学院校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很少思考、提问、质疑,不利于临床思维的训练;医学生课业负担重、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授课质量难以保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会如何学习比学习具体的知识更重要。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教学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教师教为重点转向以学生学为重点。兴起于美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实现上述转变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对医学教育也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吴晨曦;郭鹏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转化医学作为一种医学领域新兴起的科学理念,核心是在临床与实验室间建立双向转化通道,这个理念已渗透到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各个领域。针对当前转化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现状,将转化医学的理念应用于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中,可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有利于医学人才的培养。
作者:杨静;诸欣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QCC活动在降低输液室医患冲突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通过QCC方法,运用品管工具对输液室易发生医患冲突的问题实施相应解决对策,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并将实施QCC活动不同时期的医患冲突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输液室医患冲突发生率从活动前的15.45%下降到活动后的3.20%,因医生、护士沟通能力差所造成的医患冲突发生率下降了84.62%,因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的医患冲突发生率下降了81.48%,因医生输液卡错误造成的医患冲突发生率下降了73.02%,因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差造成的医患冲突发生率下降了90.24%。结论运用QCC活动不仅能够降低输液室医患冲突的发生率,还能够提高医疗团队的凝聚力及护理质量和安全。
作者:扈雅;杨菊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通过剖析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职业技能鉴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境,从机构设置、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实行“双证书”互通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并结合我校实际对“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进行论述,说明如何才能实现职业技能鉴定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衔接。
作者:寇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专业发展和专业建设,培养更多适用型护士(助产)人才,借国家级中职学校示范校建设之机,组建符合专业特色的人文素养教学团队,以期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切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作者:齐慧妮;沈济人;黄梅;李莉;曾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护理专业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解剖学作为护理专业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护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职护理学教材中70%的内容与解剖学相关[1]。笔者认为,目前的中职解剖学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护理专业的特点。因此,为使解剖学教学更好地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且具有熟练临床护理操作技术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作者:郭玉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基于国际医学教育基础上的儿科实习有其特殊性,总结留学生毕业实习的带教经验,分析在带教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期望获得更好的实习效果,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
作者:唐浩勋;王爱华;冀石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穴位针刺及穴位注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6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给予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口服结合中西药交替保留灌肠,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行足三里、脾俞、上巨虚针刺治疗,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3组治疗效果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C组总有效率为94.2%,B组为69.2%,A组为36.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穴位针刺及穴位注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杨洁;王忠明;党治军;冷光现;李访斌;赵爱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现有中职化学教材不能满足五年一贯制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开发紧跟时代要求,与专业课程紧密联系的化学校本课程意义深远。从化学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目的、教材专业化和课程实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王孝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通过说明人文关怀教育在基础护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如何在静脉输液学习中对护生实施人文关怀教育为例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达到在静脉输液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的培养目标,以达到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教学效果。
作者:臧瑞瑞;杨丹丹;贾彦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形势下,中医药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中药专业人才,是我国医药界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甘肃省中医学校是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承担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任务引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三阶段式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旨在探索一种适合中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
作者:杨扬;牛彦辉;许永全;宋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药药剂学实践教学改革对于高素质的中药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将仿真生产实训课程纳入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训硬件条件、师资队伍和管理制度建设,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完善实训效果评价体系,在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方面做出有益尝试。
作者:李静;王喆;龚慕辛;王满元;翟永松;贺蕊;仇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课程,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健全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考评机制和考核方式,有助于推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龚芸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是医学教育、医生培养和医疗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也是培养未来合格医生的关键。医学生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力量,培养其高尚的医学职业精神刻不容缓。现探索在专业课社区保健教学中渗透医学职业精神培养教育的途径。
作者:李占霞;赵杰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哈萨克医诊断学(纳日克塔勒格)是为继承和弘扬独具特色的哈萨克医药学、传授哈萨克医药基础理论及诊疗技能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哈萨克医药后继人才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应用哈萨克医药基础理论解释人体生理病理过程,对人体的病态表现、平衡或失衡状态做出初步分析和辨别,形成哈萨克医疾病诊断思维方法,按要求书写哈萨克医病案。
作者:古丽沙拉·乌拉孜别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在心内科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对LBL教学模式及CPBL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优化是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良好方式。
作者:丁茹;贺治青;杨靖;梁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