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阶段递进式教学组织模式在高职康复专业教学中的实践

郑蕾;许晓惠

关键词:三阶段递进式教学组织模式, 高职教育, 康复专业
摘要: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使高职康复专业教育适应就业岗位实际需要,我们以工作岗位职业综合能力需求为核心,将工学结合贯穿教学全程,培养行业需要的、具有过硬专业能力及良好职业素质的实用型人才。通过三阶段递进式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我们认为该模式能较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素质。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武威市凉州区2009-2013年不同医疗保障制度乙肝患者住院费用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比较近5年武威市凉州区不同医疗保障制度乙肝患者住院费用及报销比例变化情况。方法从凉州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和凉州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获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乙肝患者住院报销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3年,凉州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保险和城镇职工保险乙肝患者例均住院费用分别为4085元、7614元和9107元,报销率分别为65.95%、59.85%和72.86%,例均负担分别为1391元、3057元和2473元。例均费用城镇职工高于城镇居民,城镇居民高于农民。报销率城镇职工高,城镇居民低。例均负担城镇居民高,农民低。结论应逐渐消除不同医疗保障制度间待遇不公平性,进一步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作者:刘义文;吉兆华;王兴国;郭致文;李秀梅;张丽;闫永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内分泌与代谢病教学中的推广意义

    我国传统医学教育沿用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优点是体现医学学科的系统性、基础性,循序渐进教学,缺点是学科界限过于分明,学科间存在交叉和重复现象,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互相脱节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打破学科界限,根据学科间的有机联系,把具有关联性的课程内容糅合在一起,实现多学科综合,避免学科间的重复和脱节。在内分泌与代谢病的学习中应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作者:李明;赵青松;杜丽莉;李波;王明丽;成志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美典型分析化学教材比较研究

    选取两套中美典型的分析化学教材,从组织结构、内容、培养学生能力等角度比较其差异,以期对分析化学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帮助。

    作者:黄文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009-2013年定西市出生缺陷干预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2009—2013年定西市出生缺陷干预结果。方法选择我市2009—2013年所有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内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天围产儿,采用描述对比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有围产儿31062例,其中男性16235例,女性14827例,出生缺陷1104例。2013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9.52/万。2009年前五位出生缺陷为神经管缺陷、总唇裂、肢体畸形、腹裂及内脏外翻、马蹄足内翻;2013年前五位出生缺陷为总唇裂、神经管缺陷、肢体畸形、多指(趾)、其他先天异常。结论通过加强落实出生缺陷预防措施,积极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我市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出生缺陷顺位发生改变,出生人口素质有了提高。

    作者:张艳玲;徐瑛瑛;景慧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电话干预对化疗间歇期PICC带管患者家庭护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话干预对化疗间歇期PICC带管患者家庭护理的影响。方法将98例PICC带管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出院时给予PICC维护手册;观察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并观摩换药过程,家属在此基础上参与换药并亲自实践,同时给予PICC维护手册及PICC维护人员联系电话,患者出院后由责任护士每周电话随访3次,对维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结果观察组PICC家庭护理质量较高,满意度较高,而对照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较低。观察组1例因导管堵塞拔管,1例因死亡拔管;对照组10例因维护不当、感染拔管,2例因死亡拔管,4例因导管堵塞拔管。结论电话干预能够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杨英;李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生的先修课、必修课,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它对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学习后续相关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目前使用的护理学教材中,70%的内容与解剖学相关,其中抢救技术操作100%与解剖学有关[1]。为打牢护理专业学生基础,笔者就多年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林小博;张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浅谈药用植物生物绘图方法

    药用植物生物绘图比文字介绍生动具体,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药用植物的结构和特征,是学习药用植物形态解剖时必须掌握的技能。生物绘图要求科学、比例正确、特征突出、具有真实感,以及精细美观。药用植物生物绘图有植物器官形态图、植物细胞组织图、植物外形图,各类图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画法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介绍生物简图的绘制。

    作者:陈川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Hippo信号转导通路中Yes相关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Hippo信号转导通路中Yes相关蛋白(YA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7例乳腺癌组织、32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YAP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YAP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癌组织,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字2=17.603,P=0.000)。乳腺癌组织中YAP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Hippo/YAP信号转导通路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能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与诊疗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吕香茹;张小芸;孙凯;张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职助产专业开发与建设助产心理护理课程的必要性研究

    助产专业应根据临床工作任务开发新课程,为临床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开设助产心理护理课程可使学生掌握并运用正确的心理护理方法,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保障母婴安全。因此,开设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助产心理护理课程是社会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必须研究课程实施方案与计划。开发建设本门课程。

    作者:刘慧;马晓耕;曹娇娇;徐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以“学”为中心的内科护理学网络课程构建与应用

    目的:构建以“学”为中心的内科护理学网络课程,以期达到助学目的。方法利用Blackboard数字化教学平台进行网络资源库建设,依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网络课程,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网络课程的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优势。结果内科护理学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模块访问量大,其次为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模块。结论网络课程有很好的助学作用,可延伸课堂教学,拓宽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需要。

    作者:张建欣;许燕;肖焕新;邵山红;邓海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以消化系统为例探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器官系统教学模式的课程整合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医学教学模式已成为国内医学院校课程改革的主流,各医学院校根据不同整合理念和目标,纷纷开展基于器官系统教学模式的课程整合探索和实践。笔者借鉴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成功经验,进行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并提出我校消化系统疾病内外科课程整合方案。

    作者:楼征;孙畅;林寒;张卫;卓冬兰;李丽;刘佳;水锨崎;金钢;赵志青;沈洪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某高职院校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高职护生对老年人持有的态度。方法采用Kogan老年人态度量表对121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性别、是否一直和老年人住一起、是否假期和老年人住一起等因素对老年人的态度有消极影响;而是否学过老年人的相关知识,是否经常看关于老年问题的电视、小说、报纸等因素对老年人的态度有积极影响。结论护理专业教育影响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老年护理课程应该关注如何改善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从而提高老年护理质量。

    作者:龙纳;邱大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健康评估网络课程建设及应用

    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化,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机制是非常重要的。结合健康评估网络课程建设与实践,从网络课程平台、素材模块建设、应用体会3方面探索如何建设和开展健康评估网络课程。

    作者:佟玉荣;肖焕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老师”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索适合独立学院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操作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方法将我校护理系2011级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法,2012级学生作为实验组,采用“小老师”参与的实训模式,通过技能考核比较两组学习效果。结果实验组技能考核成绩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结论“小老师”参与的实训模式在提高低年级学生操作水平的同时,调动了“小老师”自身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其综合素质,值得在其他课程实训教学中推广。

    作者:杨莉莉;欧阳国莲;孟敏娜;刘淼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传承教育式职业指导方法推介

    传承教育式职业指导旨在帮助学生坚定职业理想、了解职业现状、感悟职业内涵、激发职业热情、传承职业精神。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根据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职业发展需求和良好的社会资源,在实践中开展了“医脉相承,医路筑梦”活动,将医学生中从事医务工作的学生家长作为访谈对象,通过访谈、撰稿、影音数据编辑、汇报交流、案例分享等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职业指导方法。传承教育式职业指导方法发挥了其应有的职业指导作用,特此作以分析与推介。

    作者:高大红;陈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浅谈如何讲好人体解剖学绪论

    无论哪一门学科,第一堂课都要讲绪论。绪论是一本书的开头第一章,起着概括全书内容的作用。绪论包括这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学习方法、关注领域、发展前景等。讲好绪论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作者:孟晓旭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内科护理学“急性脑出血病人的护理”说课设计

    就内科护理学“急性脑出血病人的护理”章节,结合护理专业理论教学特点和岗位需求,从教材、学情、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5方面进行说课设计。

    作者:时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模块化管理在手术室感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模块化管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手术室感染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建立环境管理、物品管理、工作人员管理和患者管理4个管理模块,从改善组织机构、健全制度职责、实施策略和检查评价等方面组织实施。结果手术室卫生学监测合格率、无菌物品监测合格率为100.00%,手术室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模块化管理方法能有效降低手术室感染风险,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谢圆;潘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转移癌的实践探讨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腰椎转移癌的效果。方法对60例(89个椎体)腰椎转移癌患者行PVP联合RFA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1 w、术后1 m对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60例手术均成功。术后1 d、1 w、1 m的视觉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4.20±1.50)分、(1.76±1.02)分和(1.21±1.01)分,明显低于术前的(8.60±1.40)分;治疗前生活质量调查表(QQL)评分为(18.80±5.26)分,治疗后1 d、1 w、1 m时分别为(30.67±4.52)分、(32.67±4.52)分和(30.80±4.76)分,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结论 PVP联合RFA治疗腰椎转移癌可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且创伤小、安全可靠,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余新林;李月春;郭海国;胡玮;王骏臣;冯智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行动导向模式下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从职业教育要求和行动导向教学角度,讨论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行动导向教学项目的选择和要求、行动项目的目标控制,提出任务引领的“串珠教学”、情境实用的评价方式,指出正常人体学基础行动导向教学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实用度、教学方法的渐进性和技能考核的实操化。

    作者:刘振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