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堂PDCA循环实践教学课方法探讨

郑卫琼

关键词:PDCA循环,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
摘要:目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授课内容具体化、细化,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边学边做,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改变纯理论教学模式。方法针对工作中常见的现实问题,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解决问题,领悟PDCA循环的真正含义和精髓,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结果此法深受学生欢迎,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问题,达到教学目的。结论该方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可尝试应用到更多理论课教学中。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PBL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方法选择我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分析两组病理生理学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组考试平均成绩(84.2±6.5)分,高于对照组的(73.1±5.9)分,差异具有显著性(t=2.375,P<0.05)。实验组及格率(91.6%)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8.6%,t=3.185,P<0.05)。结论 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病理生理学考试成绩,有利于学生尽早熟悉临床,掌握相应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效果,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作者:朱莉静;黄玲;许建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北京地区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职业能力调研分析报告

    对北京地区20家医院检验科进行问卷调查及行业专家访谈,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明确高职学历医学检验人才培养规格以及行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为制定符合岗位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搭建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专业课程体系奠定基础,探索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作者:李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肿瘤专科护士对研究生层次培养认知程度的访谈分析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护士对研究生层次培养的认知程度,为开展更高层次的专业化培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9名参加过短期培训班的肿瘤专科护士进行深度访谈,并运用主题分析法进行整理。结果肿瘤专科护士一致认为目前的短期培训提高了自身临床实践能力,但护理管理、科研能力等有待加强;研究生层次培养是肿瘤专科护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结论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是提高肿瘤专科护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更是护理学一级学科发展的需要。

    作者:初钰华;刘慧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我院开设手术室护理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对我国手术室护理专业开设现状、发展潜力、就业趋势以及我院师资力量、实训条件、生源、就业前景等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我院开设三年制大专手术室护理专业的必要性。

    作者:陈宝玲;赵国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五年制高职护生优于三年制高职护生原因探析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考生数量逐年减少,三年制高职生源质量明显下降,而五年制高职生源充足,生源质量得到保证并不断提高。由于五年制高职有效教学时间长,能较好地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训练,因此,教学质量明显好于三年制高职。同时,通过比较发现,五年制高职生心态较好,稳定性较强,离职率较低。

    作者:王俊英;杨伟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卫生士官常用药物课程教学效果

    目的:提高基层部队卫生士官常用药物课程授课质量。方法根据章节内容特点,采用案例式、讨论式、问题导入式、比较式、论坛交流式等教学方法。结果多样化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员学习兴趣,突出了学习重点,有助于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结论在常用药物课程教学中,对不同授课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效果良好,可为其他培训课程提供借鉴。

    作者:李灵芝;张丽;崔颖;李建宇;顾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青霉素说课设计

    本文对药物应用护理中“青霉素”的说课设计作一介绍,与同行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辛雅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实训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通过分析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从考核内容、考核形式等方面提出评价方法,构建适合专业需求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

    作者:段春燕;丁环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医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实验是医用基础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医学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经验,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医学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张荣丽;刘永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受教育水平、固定收入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受教育水平、固定收入的关系,为老年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132名老年人进行调查,收集其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受教育水平、收入资料及性别、年龄等人口学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与固定收入无显著相关性;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在受教育水平上差异显著。结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在受教育水平上差异显著。

    作者:田禾丰;陈瑜;符秀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菲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目的:对比中菲两国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访谈法、文献分析法收集相关资料,对比分析中菲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差异。结果中菲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选拔、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培养及课程评估等方面均有差异。结论菲律宾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国借鉴。

    作者:谭翠;贺生;吕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苏州地区不同年龄女性乳房保健意识和乳房自检状况调查

    目的:调查苏州地区不同年龄女性乳房保健意识、乳房自检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乳房保健宣教提供参考。方法以非概率抽样法在苏州地区获取女性方便样本250名,年龄19~65岁,根据年龄分为5组。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并分析数据。结果调查对象中规律进行乳房自检者仅占4.8%,居住地、职业、婚姻、年龄对乳房自检状况有显著影响,不同年龄组对乳房保健、乳房自检、乳房疾病的了解差异有显著性,各组均将专题讲座或专家咨询列为了解乳房保健的首选途径。结论苏州地区女性乳房疾病关注度、乳房保健意识和乳房自检率普遍较低。积极开展乳腺癌一级预防,进行有效健康宣教非常重要,呼吁更多专家深入基层,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作者:雷洁;张燕;田云;王甜甜;陈徐;周玉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205例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分析其危险因素,探讨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及策略。方法利用临床医生填写的诊断报告卡,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出院病例中医院感染患者的原始资料,总结其危险因素,探讨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结果2011—2013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05例,感染率为1.26%。医院感染部位中上呼吸道占39.51%,下呼吸道占18.54%,手术切口占14.15%。内科感染率为0.94%,外科感染率为1.04%,儿科感染率为2.03%,妇产科感染率为0.44%,其他科室感染率为1.36%。住院时间<7天感染率为40.98%,≥7天感染率为59.02%。医院感染病原学送检率为18.05%,共检出病原菌33株,以G-菌为主,占54.10%。结论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侵入性操作、空气质量、住院时间长短等因素密切相关。医院感染病原学送检率低,是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1]。

    作者:史金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基因型分布及与HBV M关系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及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 M)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FQ-PCR)法,检测3400例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并对1380例病毒复制大于103 copies/ul者,进行ALT、AST、HBV M、HBV基因型检测。结果1380份血清中共检出C型1108例(80.3%),主要分布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和原发性肝癌(HCC)患者中;B型247例(17.9%),主要分布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中;B+C混合型25例(1.8%)。不同HBV基因型在HBV-DNA载量、HBeAg、HBeAb上存在显著性差异,ALT、AS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武威地区HBV基因型主要以C型为主,C型HBV-DNA、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B型,且与较严重的肝脏损伤有关,是影响疾病进程的重要因素。

    作者:高海彦;张会玲;王文斌;杨杨;李艳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不足,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而项目教学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作者:卢怀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浅析--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

    医患沟通能力是当代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然而,当前我国多数高等医学院校不够重视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通过研究医学生沟通能力现状,分析不足的原因,提出培养医学生沟通能力的策略,有助于今后我国各医学院校更好地开展医患沟通教育工作。

    作者:吕丽华;韦程;王俊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根据药用植物学学科特点,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反馈意见,对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探索。一方面,一改传统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格局,构筑基础性实验技术、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4层次递进的实验内容,且对不同层次实验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高度重视野外实习,由以往“教师领—学生走—学生问—教师答”模式转变为“实习前培训—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采集标本—制作标本—标本展评—综合评价”模式。旨在提高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张新慧;冯军;王建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现有医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探究

    实习是医学教育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将所学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时期,并将影响到医学生对于医学的兴趣以及未来从事临床工作的能力。目前我国五年制本科医学生和三年制专科生临床实习时间一般为一年。在这一年中,经过各科室实习,医学生对临床工作有了初步认识,并掌握了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但是,由于缺乏系统安排和规范化制度,目前我国临床实习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作者:杨慧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一堂PDCA循环实践教学课方法探讨

    目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授课内容具体化、细化,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边学边做,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改变纯理论教学模式。方法针对工作中常见的现实问题,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解决问题,领悟PDCA循环的真正含义和精髓,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结果此法深受学生欢迎,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问题,达到教学目的。结论该方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可尝试应用到更多理论课教学中。

    作者:郑卫琼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校企共建特色校外实训基地培养技能型人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厂中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与探索

    校企共建特色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培养现代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以“柳职—航盛”校外实训基地为例,校企合作共建特色校外实训基地,在电子类专业中大胆尝试“厂中校”办学模式,使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应市场需要。

    作者:廖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