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燕;丁环宇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反转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建立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分析以及自主创新能力。
作者:徐纪伟;孙丹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针对目前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作者:夏卉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高职高专护理类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材编写成败得失。方法以3种高职高专护理类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材为分析样本,在近3届学生和教师中开展调查研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有100%的教师、超过90%的学生认为3本教材的“免疫学”部分均难度太大、内容太多、语言太抽象;超过85%的师生认为3本教材知识量过大。结论在高职高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尽量使教材的知识量、语言、编排顺序、附录等适应教学实际,以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作者:王剑;汪小榴;吴苏宏;黄荔丰;张海艳;罗秀针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针对当前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人体解剖学教材急需改革,教材内容应紧密联系临床护理操作需求,围绕“护理”这个中心目标展开,着重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衔接,体现教材的实用性,并重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实现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目标。
作者:王长青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不足,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而项目教学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作者:卢怀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新课程和新教学理念给教学工作者带来了新挑战。本文从诱导、导入、渐进、特教、实做、演练等多种路径,分析如何引导学生计算机入门,以便在教学中寻找一条快速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捷径,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作者:刘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患者行为改变状况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将319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对A组延期复诊或失访患者不采用任何回访形式,对B组首诊后未按时复诊患者则采用电话随访进行远程指导,观察家人参与程度对患者行为改变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后行为改变情况。结果患者自评坚持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有觉得麻烦,不习惯,效果不明显对治疗没有信心,条件或环境限制。91.22%的患者认为促使行为改变并长期坚持的方法是有人共同参与,68.24%的患者希望获得及时督促与指导。对失访患者以电话回访的形式进行远程指导对其行为改变有明显促进作用;家人共同参与可明显促进患者行为改变。结论授权患者及家属,强调自主参与,实现护理服务向家庭的延伸;门诊访谈要有动机性,强化同伴支持;形成医院—家庭—社区一体化教育模式,使专业化教育得到长期的有效延续。以上方式可有效促进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
作者:柴琼霞;曹小萍;陈艳曙;韩慧慧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副作用。方法选择入住我院的60例帕金森病患者中的40例作为左旋多巴组、20例作为非左旋多巴组,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然后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左旋多巴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非左旋多巴组和对照组。结论左旋多巴是帕金森病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的原因,这是由左旋多巴在治疗帕金森病时产生的副作用所致;高水平血浆Hcy与帕金森病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用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时要及时对患者血浆Hcy、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进行检测。
作者:任宝龙;张振帅;赵晓燕;陈多兆;周欣;杨新萍;买晓琴;王金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及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 M)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FQ-PCR)法,检测3400例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并对1380例病毒复制大于103 copies/ul者,进行ALT、AST、HBV M、HBV基因型检测。结果1380份血清中共检出C型1108例(80.3%),主要分布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和原发性肝癌(HCC)患者中;B型247例(17.9%),主要分布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中;B+C混合型25例(1.8%)。不同HBV基因型在HBV-DNA载量、HBeAg、HBeAb上存在显著性差异,ALT、AS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武威地区HBV基因型主要以C型为主,C型HBV-DNA、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B型,且与较严重的肝脏损伤有关,是影响疾病进程的重要因素。
作者:高海彦;张会玲;王文斌;杨杨;李艳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提高护生病历书写能力的方法。方法对本科护生健康评估实验教学中首次护理记录单书写存在的缺陷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结果护理病史采集欠佳,完整性、客观性、真实性及准确性存在缺陷。结论加强护生素质教育,强化病历书写标准化意识,以保证护理活动中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作者:李雪洁;王芳;孙晓晖;庞朝珠;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1投稿方式稿件排版采用Word文档格式,以电子邮件“附件”方式投稿。若不能用电子邮件投稿,请将激光打印稿连同文章光盘邮寄我刊。详情请登陆本刊网址www.wszyiy.com查阅。投稿邮箱:wszyjyzzh@163.com,咨询电话:0931-8266171,邮寄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60号卫生职业教育编辑部收,邮编:7300002题名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要旨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及结构式和公式。文章应附英文题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分析其危险因素,探讨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及策略。方法利用临床医生填写的诊断报告卡,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出院病例中医院感染患者的原始资料,总结其危险因素,探讨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结果2011—2013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05例,感染率为1.26%。医院感染部位中上呼吸道占39.51%,下呼吸道占18.54%,手术切口占14.15%。内科感染率为0.94%,外科感染率为1.04%,儿科感染率为2.03%,妇产科感染率为0.44%,其他科室感染率为1.36%。住院时间<7天感染率为40.98%,≥7天感染率为59.02%。医院感染病原学送检率为18.05%,共检出病原菌33株,以G-菌为主,占54.10%。结论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侵入性操作、空气质量、住院时间长短等因素密切相关。医院感染病原学送检率低,是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1]。
作者:史金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护理英语类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护理英语教材应该体现护理专业职教特色,符合护理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护理英语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护生的护理英语交际能力与跨文化护理交际意识。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护理英语类相关课程建设。
作者:王宗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将标准化病人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评估其教学效果。方法以我院内科基地拟2015年出站的59名规培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教改实验组与传统教学组。分析两组问卷调查结果及考试成绩,评估教学效果。结果与传统教学组相比,教改实验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以及病例分析成绩更好;而对教师的满意度以及基础知识考核成绩,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标准化病人有助于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
作者:孙畅;姚文华;徐茂锦;李兆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职业院校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班主任能够结合职业教育及专业特点,深入细致地做好每项工作,培养出思想品德优秀、专业技术过硬的优秀学生。因此,班主任应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创新管理模式,以达成职业院校培养德才兼备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教育目标。同时,职业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突出德育为先特点,以培养道德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职业人才。
作者:王建新;俞宝明;赖素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引入教师标准化病人(TSP)和学生标准化病人(SSP),充分发挥TSP易于培养的优势,再通过TSP培养SSP,克服标准化病人(SP)在培养资金、时间等方面的不足。将TSP、SSP应用于护理评估、技能操作、健康教育、综合技能实训、教学评价等环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朱前进;曹姣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主治医师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我院根据教学现状,采取教学视频分段播放、查房要点详细注释讲解方法,快速提高了临床主治医师教学查房水平,规范了教学查房标准,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郑光军;方运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形态与病因学关系。方法了解1351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由病毒、衣支原体、细菌、复合感染、不明原因5方面所致精子形态的头、体、尾部变化特征,找出不同病因导致精子形态相应变化的规律。结果精子是评价男性不育的重要指标,精液感染时分析:(1)精子存活率均低。(2)精子缺陷率高。(3)衣、支原体感染以头、体及混合型畸形为主;细菌感染时体、尾部畸形增多;复合感染时头、体、尾相对均衡;病毒感染时,头部畸形明显增多;不明原因以头、体及混合型畸形为主。(4)精子无活动力可能受病种毒性物质的影响。结论不同病因所致精子的形态有着不同的明显变化特征。
作者:李文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根据药用植物学学科特点,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反馈意见,对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探索。一方面,一改传统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格局,构筑基础性实验技术、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4层次递进的实验内容,且对不同层次实验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高度重视野外实习,由以往“教师领—学生走—学生问—教师答”模式转变为“实习前培训—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采集标本—制作标本—标本展评—综合评价”模式。旨在提高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张新慧;冯军;王建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本文以核苷酸代谢为例,介绍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课堂设计及实践,按照确定教学目标、设计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和教师总结的模式开展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作者:颜冬菁;张云霞;蔡望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