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取胚重建术对生殖功能的影响研究

刘蓉婧

关键词:腹腔镜, 输卵管妊娠, 取胚重建术, 生育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取胚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提高宫内妊娠率,降低再次异位妊娠(EP)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120例有保留生育功能意愿且具备随访条件的,行腹腔镜下保留输卵管手术的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行患侧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术后缝合输卵管;对照组60例,行患侧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术后不予缝合输卵管.两组妊娠时间、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术中及术后一个月行通液检查,术后3个月行输卵管碘油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观察输卵管通畅度,记录患者术后妊娠情况.结果 术中通液检查示:研究组输卵管通畅56例,对照组39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HSG检查示:研究组输卵管通畅49例,对照组31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4个月内研究组有52例(86.67%)宫内妊娠,显著高于对照组(58.33%),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有5例(8.33%)发生再次异位妊娠,对照组为11例(18.3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开窗取胚术后行输卵管缝合,可减轻输卵管损伤并恢复其解剖结构,有效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术后患侧输卵管通畅率、宫内妊娠率明显高于开窗取胚术后不缝合者,再次异位妊娠率明显降低.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新疆某三甲医院职工入职岗前培训课程设置及效果研究

    职工入职岗前培训能帮助新职工了解医院文化、知晓医院规章制度、培养团队服务意识,为其成为合格的工作人员打下基础.科学合理地设置岗前培训课程内容,有利于加强医院人力资源和队伍建设.本文以新疆某三甲医院新职工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访谈咨询,确定了岗前培训课程内容,了解了新职工岗前培训课程满意度,以期对其他医院有借鉴参考价值.

    作者:范艺馨;续小霞;李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取胚重建术对生殖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取胚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提高宫内妊娠率,降低再次异位妊娠(EP)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120例有保留生育功能意愿且具备随访条件的,行腹腔镜下保留输卵管手术的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行患侧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术后缝合输卵管;对照组60例,行患侧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术后不予缝合输卵管.两组妊娠时间、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术中及术后一个月行通液检查,术后3个月行输卵管碘油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观察输卵管通畅度,记录患者术后妊娠情况.结果 术中通液检查示:研究组输卵管通畅56例,对照组39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HSG检查示:研究组输卵管通畅49例,对照组31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4个月内研究组有52例(86.67%)宫内妊娠,显著高于对照组(58.33%),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有5例(8.33%)发生再次异位妊娠,对照组为11例(18.3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开窗取胚术后行输卵管缝合,可减轻输卵管损伤并恢复其解剖结构,有效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术后患侧输卵管通畅率、宫内妊娠率明显高于开窗取胚术后不缝合者,再次异位妊娠率明显降低.

    作者:刘蓉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五官科护理学教学方法及应用

    五官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的分支学科,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采用多元教学法更好地培养护生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安毅莉;于志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实验教学多元化评价实施策略探讨

    基于实验教学评价现状,提出实验教学评价实施策略:(1)评价形式多元化,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施以不同形式的评价,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2)评价内容多元化,涉及跨学科内容,不同类型实验有不同的考核要点,关注学生真实情境下的表现;(3)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学生互评自评、教师互评自评、评教评学、专家评价、管理者评价等.

    作者:梁寒冰;王阿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实习前对中职护生进行职业防护教育的效果分析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使得护士在工作中面对多种职业性危害.对2013、2014届已完成实习的中职护生进行职业防护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接受实习前职业防护教育的护生,其职业防护意识和能力均有显著提升(P<0.01).说明实习前加强护生职业防护教育很有必要.

    作者:柴玉艳;王方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职护理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体会和改革设想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学好本课程会为其他基础与临床课程学习奠定一定的形态学基础.针对目前高职护理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寻求有效途径.

    作者:王丹;王雅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创建和谐班级促进学生发展

    和谐班级对于创建和谐校园、实现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本文从制定和谐发展目标、坚持人本管理思想、建立和谐班级制度、加强班级纪律建设、做好情感教育5个方面阐述如何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作者:罗玉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中职生人际适应能力的应用研究

    目的 考查团体心理辅导在促进中职生人际适应能力提高方面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对我校2013级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筛查出有人际适应障碍的女生20人,将其随机分成各10人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8次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辅导前后采用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分别对两组学生施测,实验组学生另自评课程内容与教学效果.结果 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学生认为团体心理辅导对自己有不同程度的帮助.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能改善中职生的人际关系,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冯艳;王学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职高专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与安全管理的问题及策略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存在的教学及安全管理问题,本课题组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使实验课安全得到保障,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王立娟;叶珊珊;胡萍萍;吕长坤;邢秀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功能解剖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探析

    功能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器官位置形态和功能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形态学范畴,为学习后续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基础.传统解剖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要,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与传统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作者:颜南;王正东;臧晋;王效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内科学教学创新与实践初探

    基于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以提高学生中医临床技能为核心,提出构建临床模拟教学体系思路,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张淑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综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出血96例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出血的效果.方法 96例患者均采用中医综合治疗,30天后观察效果.结果 96例患者中,治愈11例,显效29例,有效5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 中医综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出血为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郭启英;赵忠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三年制药学专业中药类课程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

    针对药学专业中药类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各门课程教学内容联系不够紧密、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的现状,建设三年制药学专业中药类课程实验教学基础资源库,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促进其对现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掌握及知识的内化和建构,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减少实验操作错误次数,终提高中药类课程学习成绩.

    作者:谭桂莲;武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现状,探讨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探索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

    作者:宋青梅;丁伟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方法探讨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具有科学性、社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点.目前,我国的职业病危害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需要预防医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加深学生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他们以后从事职业卫生服务型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本文从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出发,针对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的多个环节,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于光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合理应用情景教学法缩短儿科护理学教学与临床的距离

    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难以让学生体验真实疾病护理过程.以小儿肺炎为例讲述合理应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临床护理操作能力,缩短儿科护理学教学与临床的距离.

    作者:王香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手术室护理临床实践的体会与思考

    根据我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 一线实践提高管理办法》, 2015年暑期专业教师培训安排笔者在宝鸡市人民医院手术室进行临床实践. 该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宝鸡市急救中心,也是医疗、科研、预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在本次临床实践中,笔者深受启发,获益匪浅,现结合手术室护理临床实践体会,探讨如何做好手术室护理实训教学工作.

    作者:程红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走进内科护理学课堂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两个班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考试成绩及两组对教学模式的评价,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考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和革新.

    作者:宋小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在基层医院临床护理带教中开展规范化教学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规范化教学在基层医院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4年接收的护理实习生56人为实验组,采用规范化教学方式进行带教;以2013年护理实习生56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带教.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理论及操作考核,通过比较进行效果分析.结果 实验组理论、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对带教工作质量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规范化教学方式能显著提高护理实习生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掌握程度,对基层医院护理实习带教工作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阳;朱记芬;陈瑞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年级师范生考试焦虑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评估不同年级师范生考试焦虑状况,为有针对性的考试焦虑干预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引导.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调查法,利用考试焦虑量表对本市一所师范院校各年级19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一和大二年级学生考试焦虑量表得分较高,女生考试焦虑程度普遍高于男生.结论 不同年级、性别师范生考试焦虑程度具有一定差异,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崔月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