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林
2005-04~2007-03住院的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403例,对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16例(78.42%),女87例(21.58%),年龄26~85(61.66±11.04)岁.其中按年龄分段为<40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
作者:吴敏;王天朝;潘家华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MED治疗LSS 42例.结果:42例平均手术时间6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5 ml,平均住院时间7 d,切口均一期愈合,并发症5例.随访3~15个月,疗效按Nakai分级评定,优良率88.1%.结论:MED应用于单节段LSS,既能彻底减压,又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纪志华;孟志斌;李洪潮;周健强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对以往研究资料回顾以及大量实验研究显示,蛋白尿不仅是肾脏损伤的标志,而且作为一个独立的致病因素参与肾脏疾病的进展.早期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的观察发现,白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的沉积早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发生.本文对白蛋白超负荷重吸收与蛋白尿肾病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梁海君;杨聚荣;于金秋;何娅妮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调查并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情况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自制相关情况调查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统计分析抑郁发生和年龄、性别和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82例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者84例,发病率为46.2%,发生与年龄的关系不大,而与性别、长期疾病困扰等多种因素相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较高而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李文辉;周琴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对以头痛、血压升高为首发的甲亢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22岁,大学四年级学生.因头痛、头胀反复发作3 a,加重3 d入院.3 a前无诱因头痛、头胀,测BP 160/80 mm Hg,间断口服卡托普利治疗,BP波动在170~140/80~70 mm Hg间,入院前3 d头痛加重,测BP 170/80 mm Hg,门诊以高血压收入院.病来无怕热、多汗,无多食善饥、体重下降,二便正常,睡眠尚好.
作者:李制英;王晓丽;张萍;佐楠楠;张晓梅;袁文生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对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左房黏液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40岁.以反复发热2个月余就诊,体温高达39 ℃,呈隔日发作,发热时无明显寒战,自服扑热息痛后体温可降至正常.病程中无其他不适症状.在当地诊所给予抗感染治疗,体温高峰稍有下降,但仍有发热,体温在38.5 ℃左右,且无明显规律性.
作者:颜秀侠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炎性假瘤误诊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前诊断为肺癌7例,结核球2例,错构瘤1例.结论:本病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难与肺癌签别,加强人们对炎性假瘤的认识,提高正确诊断率.
作者:刘军玺;云浩 刊期: 2007年第25期
1 病历摘要女,26岁.因产前子痫,妊高症收入院.患者烦躁不安,遵医嘱给予亚冬眠合剂(氯丙嗪100 mg、异丙嗪100 mg加入0.9%氯化钠50 ml)微量注射泵2 ml/h持续泵入;美洛西林钠2 g加入0.9%氯化钠250 ml中静脉滴注,2次/d.
作者:肖学琴;段红林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内镜下APC术治疗33例患者(胃肠道息肉20例,疣状胃炎7例,消化道出血6例) ,以观察其对不同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3例中,20例胃肠息肉患者3月后随访,治愈率100%;7例疣状胃炎3个月后随访,治愈率85.7%;6例上消化道出血中,全部病例经APC治疗后均未再出血,治愈率100%.结论:APC可广泛用于消化道息肉、消化道出血、疣状胃炎等疾病的内镜治疗,疗效显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炳芳;郑斯杰;冯堃;陆永高;杨英;苏法;张明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对超声诊断膀胱平滑肌瘤伴子宫肌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44岁.体检发现膀胱内异物来院,无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血、尿常规正常,尿素氮、肌肝正常,院外B超示:膀胱内异物;盆腔CT示:宫底见结节影软组织影向膀胱底突出,病灶光滑界清,大小约10 mm,膀胱充盈好,其内密度正常、均匀,壁无增厚,未见结节或肿块,直肠、子宫、膀胱分界清楚,诊断:宫底结节影软组织密度影考虑为子宫肌瘤,盆腔增强CT诊断为:子宫底软组织密度影考虑为浆膜下子宫肌瘤.
作者:陈松华 刊期: 2007年第25期
2005《新医学》杂志全年《临床常见诊疗错误汇编》栏目中,共选登56篇误诊57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循环系统12例,呼吸系统10例,神经系统8例,内分泌系统7例,消化系统5例,传染病5例,泌尿系统4例,血液系统4例,皮肤科1例,妇产科1例.其中男34例,女23例.
作者:刘以红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上尿路梗阻致急性肾衰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3例上尿路梗阻性急性肾衰患者的原因及临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至出院时肾功恢复正常者22例,血肌酐178~265 μmol/L者12例.结论:上尿路梗阻性急性肾衰以结石梗阻为主,占62.2%.其次是恶性肿瘤局部浸润或淋巴结转移压迫输尿管,占20.7%.膀胱镜下输尿管插管是急诊处理首选方法.肾造瘘术,输尿管手术,双J管置入是解除梗阻的主要方法.
作者:孟庆国;刘颖;吕光耀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对我院2002~2006年经手术、病理证实原发性小肠肿瘤1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31~69岁,平均49岁.良性3例,恶性9例.其中空肠4例,回肠8例.病理分类:平滑肌瘤1例,脂肪瘤1例,良性间质瘤1例,恶性间质瘤1例,恶性淋巴瘤7例,类癌1例.
作者:曾祥勇;潘辅全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变化.方法:99例TIA患者按病程划分为A、B、C三组,所有病例在起病24 h内检测血清CRP和D-D的水平,观察72 h内头CT或MRI后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IA患者血清CRP[A组(11.8±1.4) mg/L,B组(18.4±1.3) mg/L,C组(26.8±1.4) mg/L]和D-D[A组(0.57±0.15) mg/L,B组(1.03±0.19) mg/L,C组(1.38±0.22) mg/L]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RP(5.0±1.2) mg/L,D-D(0.26±0.11) mg/L](P<0.01),B、C组CRP和D-D的水平均高于A组(P<0.01),而B、C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TIA各组CRP和D-D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CRP与D-D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A组r=0.723,P<0.01;B组r=0.761,P<0.01;C组r=0.768,P<0.01.结论:(1)CRP是D-D水平升高的主要相关因素;(2)CRP和D-D水平的升高可能是TIA患者的危险因素;(3)CRP和D-D水平的升高可以对TIA患者的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提供较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杨艳敏;孙亚欣;李慧 刊期: 2007年第25期
我科2002-01~2007-06共收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瘘21例,经针对性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5例,女6例,年龄24~65岁,平均42岁.其中5例为胆囊管残端瘘,5例因单极高频电钩灼伤胆管壁造成胆瘘,1例因肝总管横断造成胆瘘,6例因胆管畸形损伤迷走胆管、右副肝管而造成胆瘘,4例因胆囊床剥离过深,损伤肝内小胆管造成胆瘘.
作者:朱健;陆妹娟;范然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采用个体化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治疗狼疮肾炎(LN),对每个患者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治疗.方法:20例患者根据狼疮活动程度,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用药前后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24 h尿蛋白定量等变化情况.结果:经上述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肾外症状也有明显改善,有2例因不能坚持长期治疗,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其中1例死亡.结论:LN治疗过程中极易因并发症而导致治疗的失败,尤其是肝功能受累、感染、血白细胞下降,而我们采用个体化治疗,在每次治疗前后均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及免疫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等,确定各项指标适合冲击治疗再进行.同时向患者讲明长期治疗对LN的重要性,使患者积极配合,坚持治疗,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吴华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对男性乳腺癌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60岁.以发现右胸前包块1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右侧乳头下一约2.5 cm×2.5 cm大包块,界限不清,质硬,活动度尚可,无压痛,无乳头溢液.彩超提示:男性乳腺增生,不除外恶性肿瘤.遂行肿物切除术.病理诊断:(右侧)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后行乳腺癌根治术.病理回报:(右侧)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12/22),免疫组化:ER(+),PR(+),cerb-B2(+).
作者:刘斐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在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清醒的认识到,现代医学体系应该是能动的、系统的、全程的、全身的、社会的、整体的、发展的医学体系,从本质上讲,医学就是一门关于人的生命平衡运动的科学.医学生就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素质修养包含了众多方面,对医学教育工作者们来说,其任务不该仅仅是帮助学生成为医学工作者,还应该利用学科优势指导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们掌握平衡生活方式,帮助其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找到自己的平衡点,使其成为全面健康的社会一员.
作者:徐颖;李文艳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皮质盲的病因、临床及处理.方法:报道1例脑血管造影术后皮质盲的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治疗结果,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脑血管造影术后皮质盲具有发病突然、凶险的临床特点,一般认为是术中使用的造影剂,使血脑屏障一过性破坏,造影剂特异性地进入视皮质而导致皮质细胞毒性损害所致.治疗原则为舒张血管、抗脑水肿、皮质激素、神经营养及加压氧治疗.结论:脑血管造影术后的皮质盲是一临床少见的并发症,必须尽快确诊及治疗,并须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来积极防治.
作者:陆新宇;陆培松 刊期: 2007年第25期
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以及白蛋白/球蛋白(A/G)测定,作为反映肝脏合成功能检测的常规检测项目,临床应用十分普遍.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正常人群的TP、ALB以及A/G值不在以往教科书设定的参考范围内.为了解本地区人群的TP、ALB及A/G水平,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调查如下.
作者:王斌;成守金 刊期: 2007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