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新红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离不开课程建设,而专业课程建设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为适应社会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建设采用了理实一体化设计思路,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了有机整合,制订了一体化课程设计方案,提升了教学效果,并促进了专业建设.
作者:姚旭峰;朱亚梅;沈秀明;李伟;李哲旭;何培忠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以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法在超声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实习的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50名,采取抽签法随机分成多元化教学法教学组和LBL教学组,每组25名.比较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 多元化教学法教学组学生理论成绩、上机操作考核成绩比LBL教学组高,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更好.结论 以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切实提高其人文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应用于超声科教学中可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李建民;王莹;任卫东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大专护生对灵性及灵性照护的认知及态度.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8名大专实习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laizzi现象学资料分析法进行资料的编码、分类、提炼主题.结果 大专护生普遍对灵性及灵性照护缺乏认知和理解,在学校未接受过有关灵性及灵性照护的课程学习,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难以满足患者的灵性照护需求,但学生认为学校应开设有关灵性与灵性照护的课程.结论 学校及医院应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灵性及灵性照护教育,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学生对灵性及灵性照护的认知水平与灵性照护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作者:曹楠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神经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理解、难记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其慕课创作成为必然.本文从素材来源、制作技术、心得体会3方面探讨慕课的制作,以期为神经解剖学慕课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陈乔;潘荣斌;胡丽霞;余功;杨清跃;封勇;汪建民;谢斌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情景模拟式PBL教学法在中职药学应用型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情景模拟式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期末考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期末考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中职药学应用型学科教学中采用情景模拟式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知识、技能掌握能力.
作者:刘峰;邹婕;祖海燕;蒋丽 刊期: 2018年第19期
教育信息化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对教育行业提出的新要求,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究势在必行.药物制剂技术是中职药剂专业核心课程,笔者在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林清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国际合作办学,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是我国高校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比中日两所大学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总学分、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时较多,但在校学时相对较少,更注重实习环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工结合特点明显,既开设医学类课程,又开设工科类课程.针对两校在实验教学方法 、职业准入条件和毕业考核等方面的差异,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肖寒;程敬海;俞洁莹;孙大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河南省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对河南省3所院校33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河南省护理本科生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均分为(86.25±24.32)分,对其职业认同有影响的因素是是否参加过跨文化活动、户籍所在地以及家中是否有医护人员.结论 河南省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处于一般水平,应利用护理本科生在校期间可塑性较强的特点,提高其职业认同感.
作者:樊智豪;王雪莹;侯瑞普 刊期: 2018年第19期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为减轻学生就业压力,需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本文对近几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整理,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现状以及如何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作者:于丹丹;慕丽娜;杨立群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中职生普遍存在课堂问题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与教学效果,尽管大部分教师尽职尽责地进行管理,中职学校管理者也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效果仍然不理想.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阵地,家庭因素是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调查中职生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监护人受教育程度、父母教养方式及亲子沟通水平,分析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与上述家庭因素的关系.结果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及亲子沟通水平是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罗文俊;舒胜宏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的高级临床医师,核心内容是临床能力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有利于构建规范的临床能力考核、评估体系,提高临床医师操作技能和专业素养,提升临床能力,保证高质量完成临床培训.
作者:孟华;李春艳;王莺燕;吕海辰;卢书明;褚胜苹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传统中职英语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学为辅,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中职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知识建构与双向沟通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
作者:邓新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实施精细化管理,修订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手术患者护理工作流程等.结果 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手术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实施精细化管理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手术患者护理质量、远期疗效及生活质量.
作者:马彩萍;杜娟;李佳;翟丽荣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助产专业实习生压力与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两者的关系,提出减轻实习压力、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对策.方法 选取本校120名助产专业实习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基础信息和压力源调查.结果 本校助产专业实习生自我效能感处于较低水平;排名前5位的压力源为:就业问题、接触传染病孕妇、产房中的意外状况、他人的指责、夜班产房巨大的工作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录取方式、心理素质等因素呈正相关.结论 助产专业实习生压力大、自我效能感偏低,就业问题、接触传染病孕妇、产房中的意外状况是其主要压力源,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压力源,提高实习生自我效能感及综合素质.
作者:孙婷婷;张秋实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院利用蓝墨云班课数字平台,构建交互教学环境和O2O考核模式,深化医学高职教育病理学教学改革.
作者:杨鑫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我院护士在职培训模式,建立并完善在线考试系统,提高护士在职培训效果.方法 我院自2012年开始在儿科护士培训中运用混合学习模式,并通过在线考试检验培训效果.结果 在线考试成绩60~100分不等,主要集中在70~79分段(约50%),而60~79分的护士占71%~91%;每年平均分均在中等水平(70.72~74.95分),但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科室各年度考试成绩差异不显著.结论 混合学习模式与在线考试系统设计合理,能体现护士层级和能力要求,达到培训与考核目的,但还需不断完善.
作者:赵秀芳;古瑶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传统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实验教学多采用教师讲解示教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虽然在学生知识理解、方法掌握等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开拓创新性思维,训练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通过建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实验教学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制作仿真实验实训资源创新实验教学手段,通过用牙垢替代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用学生的痰液与卡介苗混合替代结核痰液标本革新实验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自己选取线虫实验中的粪便标本改革实验教学用物品准备方式.多种措施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关注度、参与度,锻炼了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作者:李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2017年10—11月,对盐城常住居民进行食品安全现状认知调查.结果显示:(1)大多数居民关心食品安全问题,对外卖、流动摊贩售卖的食品安全持不乐观态度,认为生产过程、生产环境、卫生习惯、生产原料等方面可能存在安全隐患;(2)超过半数的居民认为食品安全隐患主要在加工精制环节;(3)企业、商家对利润的追求被认为是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4)购买到不安全食品时,仅有6.08%的人愿意投诉,有78.57%的居民不清楚投诉渠道;(5)接近一半的居民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太清楚;(6)大多数居民认可本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并对未来食品安全状况持乐观态度.
作者:俞黎黎;韦朝华;霍江华;钱炳俊;郝瑞峰;卞勇华;何苗;黄思怡 刊期: 2018年第19期
针对目前中药园实践教学智能性、交互性差,实践效果评价不够及时、便捷等问题,创建数字化中药园.通过设计植物二维码、开通微信公众号和建立资源数据库实现中药园智能化,通过交互使用提高中药园利用率,通过多种手段改变评价体系,保证评价的及时、便捷性.
作者:吕清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浓度变化对临床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经64层螺旋CT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82例,记录其一般资料,入院后抽血检测脑钠肽、肌钙蛋白I(CTnI)、D2-聚体水平,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功能,据此将患者分为右心功能受损组和右心功能正常组,根据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不良事件发生组和无不良事件组.观察各组BNP浓度变化.结果 82例患者中,42例(51%)入院时存在右心功能受损,与右心功能正常组相比,右心功能受损组晕厥与休克发生率、脑钠肽与肌钙蛋白I水平显著升高,心率、血压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12(15%)例患者入院后发生不良事件,均存在右心功能受损.右心功能受损组BNP浓度为(589.3±130.3)pg/ml,显著高于右心功能正常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组BNP浓度为(1029.9±700.1)pg/ml,显著高于无不良事件组(P<0.05).结论 BNP不仅是判断右心功能受损的可靠指标,在急性肺栓塞风险评估及不良预后预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冬梅;黄冬冬;张超;张丽丽;董静;杨扬;杨怡;孙汝智 刊期: 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