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旭峰;朱亚梅;沈秀明;李伟;李哲旭;何培忠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骨科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方法 于2017年1月1日开展品管圈活动,以降低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主题,经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应用PDCA循环的基本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将2016年7月1日—12月31日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入住骨科的术后患者(485例)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1—6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入院的同病种患者(48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21%,对照组为5.77%(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进行科学管理,可明显降低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作者:李凤;黄如飞;梁丁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根据药学伦理学课程特性,围绕药品的研发、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设立教学主题,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了药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成效.
作者:丁勇;方中坚;姚虹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助产专业实习生压力与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两者的关系,提出减轻实习压力、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对策.方法 选取本校120名助产专业实习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基础信息和压力源调查.结果 本校助产专业实习生自我效能感处于较低水平;排名前5位的压力源为:就业问题、接触传染病孕妇、产房中的意外状况、他人的指责、夜班产房巨大的工作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录取方式、心理素质等因素呈正相关.结论 助产专业实习生压力大、自我效能感偏低,就业问题、接触传染病孕妇、产房中的意外状况是其主要压力源,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压力源,提高实习生自我效能感及综合素质.
作者:孙婷婷;张秋实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利用北方民族大学和宁夏人民医院合作办学优势,通过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PACS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的实践和探索,将各教学环节有机统一,形成高效人才培养与教学体系,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杜建军;何其明;张九妹;赵晓晔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预防医学专业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现状,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考虑到实践教学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选取南华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大四、大五、研究生3个阶段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预防医学专业高考第一志愿选择率为23.0%,67.6%的学生毕业后愿意从事预防医学相关工作,63.1%的学生对环境卫生学课程感兴趣.与大四学生相比,大五学生和研究生对理论课各章节重要性的认知度有所提升,对案例讨论类实验内容的兴趣显著增加.结论 实践教学对专业课学习需求有一定影响,随着学习的延伸,学生对预防医学及专业课程的认识逐步加深,课程学习兴趣也随之增加,但对环境卫生学教学质量的满意度还有待提高.
作者:严紫艳;梁玉凤;刘奔波;宋凤梅;张朝晖;黄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医疗援疆不仅要为受援地人民的健康服务,更要提高受援医院的医疗水平.在分析受援科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后,制订帮扶计划,提升基础医疗质量.以倡导骨科微创理念和技术为切入点,推动受援科室的学科发展,并通过师徒结对带教方式培养业务骨干,激发科室人员的学习热情,有效提升受援科室人员医技水平.
作者:李彬;沈鹏;白伦浩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中药汤剂治疗、针刺、艾灸、穴位敷贴、中药熏蒸/洗、康复治疗、食疗、心理治疗、西药对症及并发症治疗)与西药克矽平治疗矽肺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呼吸内科及职业病科门诊或住院矽肺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予以中西医结合和克矽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肺功能、血氧饱和度、X线胸片及6分钟步行试验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功能及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在治疗一个月、3个月后明显改善(P<0.05).两组X线胸片、血氧饱和度、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矽肺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吴得安;王倩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传统中职儿科护理教学存在缺陷,无法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很难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微课的制作与利用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本文以儿科护理教学中腹泻脱水判断、保温箱使用法为例,展开分析讨论.先阐述微课应用于中职儿科护理教学的意义,然后介绍微课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后讨论微课教学方式的创新之处,为提升中职儿科护理教学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作者:辜超冬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物理诊断学教学中应用TBL教学法与翻转课堂的效果.方法 将临床医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按照班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4人,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课堂小组活动进行TBL+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163人,采用讲授、观看视频、示教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比较两组课后测试成绩,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评价TBL+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物理诊断学课后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学生对TBL+翻转课堂教学满意率达93%以上.结论 TBL+翻转课堂教学可以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作者:孔瑞娜;高洁;胡珍丽;李娟;黄崇媚;徐茂锦;赵东宝 刊期: 2018年第19期
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是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慕课具有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内容合理、教学设计科学、评价方式灵活等优势.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需吸收和借鉴慕课的优点,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设计,创新评价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黄小花;张弦;郑红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河南省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对河南省3所院校33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河南省护理本科生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均分为(86.25±24.32)分,对其职业认同有影响的因素是是否参加过跨文化活动、户籍所在地以及家中是否有医护人员.结论 河南省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处于一般水平,应利用护理本科生在校期间可塑性较强的特点,提高其职业认同感.
作者:樊智豪;王雪莹;侯瑞普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甘南州藏医院临床需求,为我校藏医专业西医课程设置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甘南州4所藏医院2017年诊断及治疗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比我校藏医专业藏医、西医课程设置.结果 藏医院门、急诊病人诊断及治疗以西医为主,我校藏医专业西医课程设置不合理.结论 藏医院门、急诊病人处理以西医为主,我校藏医专业需增加西医课程,提高学生藏、西医诊疗水平,以适应临床工作需要.
作者:王芝贞;马桂芬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院利用蓝墨云班课数字平台,构建交互教学环境和O2O考核模式,深化医学高职教育病理学教学改革.
作者:杨鑫 刊期: 2018年第19期
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培训等医学培养模式的逐步完善,我国医学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新型培养模式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使我们认识到:全程量化的科学评价体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基于胜任力的系统评价是改善医疗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根本途径.
作者:应明真;刘夙璇;徐晓璐;陈晰辉;徐茂锦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国际合作办学,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是我国高校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比中日两所大学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总学分、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时较多,但在校学时相对较少,更注重实习环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工结合特点明显,既开设医学类课程,又开设工科类课程.针对两校在实验教学方法 、职业准入条件和毕业考核等方面的差异,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肖寒;程敬海;俞洁莹;孙大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分析高校附属医院财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运营风险,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主线,提出体制机制、预算管理、项目管理、审计监督等财经工作综合改革方法与路径.
作者:李留浩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调查法,比较对照班和实验班实验报告成绩、实验考核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基本素质、创新能力、协作能力、专业技能和对目前学习的满意度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班实验报告成绩、实验考核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基本素质、创新能力、协作能力、专业技能和对目前学习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班.结论 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效果,符合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赵建国;曲伟红;吕璐;余敬谋;张磊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以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论述健康服务产业背景下,高职高专专业核心竞争力培育途径,为同类型院校专业内涵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朱丹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离不开课程建设,而专业课程建设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为适应社会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建设采用了理实一体化设计思路,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了有机整合,制订了一体化课程设计方案,提升了教学效果,并促进了专业建设.
作者:姚旭峰;朱亚梅;沈秀明;李伟;李哲旭;何培忠 刊期: 2018年第19期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为减轻学生就业压力,需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本文对近几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整理,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现状以及如何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作者:于丹丹;慕丽娜;杨立群 刊期: 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