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彩
目的:探讨于腹腔镜下采用不同术式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1/2013-01收治的110例需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腹腔镜下肌瘤切除术(A组),40例行肌瘤切除术及子宫动脉结扎术(B组),34例行肌瘤切除术及子宫动脉阻断术(C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各组患者的腹腔镜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发生任何并发症;A组的手术时间与B组或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或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应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和要求出发,选择合适的术式进行治疗,方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杨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口腔科的不同操作对预防临床交叉感染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口腔科对2011-01/2012-01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操作方法;观察组40例,采用四手操作方法.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感染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32.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5.0%)明显好于对照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手操作技术减少了临床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就诊满意度.
作者:尼比耶木·西热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4/2013-10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6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7%)大于对照组的(83.8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停药后即好转或消失.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植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MODS患者, APACHE II评分在8~28分之间;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16~73(平均34.56±12.82)岁,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18人,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实验组每天加用加有黄芪注射液40 mL的10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疗程为7 d,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后7 d测定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结果:运用统计学分析,使用黄芪注射液患者的CD3、CD4及CD4/CD8的值与未用黄芪注射液患者的CD3、CD4及CD4/CD8的值在7 d后有差异.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增强MODS患者(APACHE II评分在8~28分之间)的免疫功能.
作者:杨明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建立快速高效的UFLC-MS/MS方法同时检测分析胆汁酸类化合物,以便于更好地定量分析胆汁酸的在体水平.方法:以甘草次酸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与质谱联用技术同时测定13个胆汁酸类化合物,并评价该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及线性范围.结果:建立了能同时检测以甘草次酸为内标13个胆汁酸化合物的UFLC/MS /MS 检测方法,各成分分离度好,13种胆汁酸的浓度在1~20000 nmol/L 的浓度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在0.995~0.999之间;检出限为0.065~9.37 nmol/L;方法的日内和日间准确度在97%~105%之间,日间日内精密度均小于8%.结论:建立的UFLC/MS /MS 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适用于胆汁酸体外的分析研究.
作者:喻振文;高欣;房中则;曹云峰;孙晓宇;洪沫;王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初步评价其意义。方法:随机收集66例食管癌手术病人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5-PGDH表达,进一步分析其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食管癌中15-PGDH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甚至缺失。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15-PGDH 表达下调与食管癌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食管癌中15-PGDH的表达减少或缺失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可以作为反映食管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刘震雄;秦明;赵曙光;王旭霞;王景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头孢美唑治疗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02/2013-02收治的100例吸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头孢唑林钠,实验组则采用头孢美唑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大,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孢美唑对吸入性肺炎进行治疗,疗效明显,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曾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研究区域性动脉灌注(CRAI )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确立区域性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性,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开辟更好的方法和途径.方法:随机选择30例患者行持续性区域灌注,同时选择常规治疗组30例,区域灌注组经股动脉超选择插管至胰腺坏死的供血动脉-脾动脉处留置导管,用微泵持续24 h灌注生长抑素、丹参注射液及5-FU,症状体征消失后拔管.常规治疗组用静脉输注药物,药物剂量完全同区域灌注组.结果:持续性区域灌注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恢复时间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其中腹痛症状消失时间(4.0±2.5)d vs (6.6±1.8)d、腹压痛消失时间(5.8±2.4)d vs (8.5±3.2)d、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7.9±2.1)d vs (9.3±1.2)d、尿淀粉酶恢复时间(10.8±2.1)d vs (14.5±2.2)d、肿瘤坏死因子-α恢复时间(15.8±1.5)d vs (22.9±2.5)d、白细胞介素-6恢复时间(14.3±2.1)d vs (24.6±2.2)d、白细胞介素-8恢复时间(16.5±1.7)d vs (20.4±2.1)d、前列腺素恢复时间(13.1±1.2)d vs (18.9±1.4)d 及血栓素水平恢复时间(24.6±1.1)d vs (32.3±2.8)d (P<0.05).结论:区域性动脉灌注可作为调节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改善局部微循环可以减轻胰腺炎的发生及发展,比常规治疗更加有效,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一种更好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刘苏麟;夏伟;孟勇;胡瑞霞;方建林;张儒焱;林飏;肖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内镜下高频电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Barrett食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内镜下高频电凝固术(HFE )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第3、12个月复查显示,观察组有效率均为100%,未见复发患者;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23.5%及47.1%,与观察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易行,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纪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连续电视透视评估技术(VFSS)探讨摄食-吞咽障碍发生的原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方法:应用连续电视透视吞钡评估技术(VPSS)观察患者摄食-吞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强调有针对性的强化肌力与恢复运动控制能力的直接训练4周.结果:藤岛一郎摄食-!咽功能评分治疗前为7.15±0.24,洼田俊夫饮水试验评分为3.55±1.13;在针对性的强化肌力与恢复运动控制能力的直接训练4周后,其藤岛一郎摄食-!咽功能评分降低至2.12±0.76,洼田俊夫饮水试验评分降至1.63±0.51;VPSS观察到的患者摄食-吞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显著改善,临床疗效判定基本痊愈率均在85%以上.结论:VFSS技术能够准确地显示摄食-吞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强化肌力与恢复运动控制能力训练方法事半功倍,吞咽功能显著改善.
作者:刘玉海;张淑珍;孙亚琴;格日乐;陈福素;吕杰;刘飞;包秀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引言近几年来我们采用760 g/L 复方泛影葡胺作造影剂,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认为其效果比原来用的碘油效果好,且副作用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天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TMZ )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与应用.方法:回顾我院自2013-03~09住院就诊的冠心病心肌缺血病患者病例,依据临床情况分为对照组17例和治疗组18例,分别用以常规治疗和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后,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52.9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使用曲美他嗪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冠心病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特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究钻孔减压植骨联合高压氧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03/2012-01收治的45例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实施钻孔减压植骨术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情况及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Harri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股骨头坏死区域明显缩减,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孔减压植骨高压氧联合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王兴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患者刘某某,女,66岁.2013-12-18因落枕前来就诊,主诉左侧颈项经常活动不利已有几十年,近病情加重,晨起疼痛难忍,不能仰俯转侧,活动完全受限,夜间疼痛难受,难以入睡,如遇风寒病情加剧.查体颈部肌肉酸痛、僵硬、有条索感、耳部、颈部、神门穴压痛明显.初诊为慢性转急性顽固性落枕。
作者:刘琼香;陈仁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05/2013-09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2例)全部给予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全部给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送情况、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稳定心绞痛、心肌再梗死、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较照组变化更明显,并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炎性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潘维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0引言过去利用骨穿刺活检已成为诊断惯例,近年来DSA的应用、探讨及各种影像手段对诊断肌肉、骨骼疾病的价值其合理选择使用已成为目前现代骨放射学的重要课题。现将我院自2000年以来经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四肢DSA血管造影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久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低位水囊促宫颈成熟与催产素引产在足月引产中的优越性.方法:选择2009-01/2012-10妇产科病区宫颈评分小于6分,无催产素引产禁忌症晚孕孕妇,应用催产素引产成功者50例(对照组);选择2012-12/2013-10足月孕妇希望结束妊娠、延期妊娠孕妇欲结束妊娠者、过期妊娠者,宫颈Bishop评分均小于6分,无水囊引产禁忌症者50例(研究组),观察指标为引产至宫口开大3 cm时间、引产开始至分娩总时间.应用SPSS 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的统计学差异,进行临床对比研究.观察指标:观察孕妇宫缩,引产至宫口开大3 cm时间,宫口开大3 cm到分娩时间,引产至分娩总时间等.结果:①研究组应用水囊后至宫口开大3 cm时间:(1545.5±486.3)min,对照组应用催产素引产至宫口开大3 cm时间:(1749.5±51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研究组应用水囊至分娩时间:(1848.9±463.3)min,对照组应用催产素至分娩时间:(2014.6±519.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不成熟是终止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棘手问题,如何促宫颈成熟,经过临床观察发现低位水囊促宫颈成熟进行足月引产是一种操作简便、行之有效、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佳方法,明显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寇梦珊;房桂花;秦巧云;郭玉;常卫波;曹建立;段宝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白内障摘除及小梁切除术式治疗老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98眼)老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行小梁切除术的39例(41眼)设为对照组,行白内障摘除的54例(57眼)设为观察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等均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摘除术治疗伴白内障的老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优于小梁切除术式,临床应用可根据适应症优先选择.
作者:李健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会议信息:第三届全军微创外科学术会议暨2014西部普通外科论坛,西安,2014年6月14日由全军普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微创外科学组、兰州军区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办,兰州军区第323医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军微创外科学术会议暨2014西部普通外科论坛”即将于2014年6月13日至15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主席由全军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窦科峰教授与华西医院周总光副院长、湘雅医院张阳德教授亲自担纲,大会共同主席由刘宏斌、赵青川、李国新、姜可伟、刘蔚东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为解放军第323医院普外中心主任王渭滨博士。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股动脉加压灌注联合正负压按摩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3-06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评价动脉加压灌注联合正负压按摩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94.23%,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动脉加压灌注联合正负压按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优于单纯给药.
作者:陈国梁;吴亚涛;吕俊微;陈敏;赵路明;殷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