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吕艳萍

关键词:发病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14-02/2015-02我院门诊收治的疑似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0例患者中未检测出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 n=40),检测出已发生糖尿病患者分为B组( n=30),对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性别、年龄、长期吸烟史、外伤感染、周围神经病变是是B组发生2型糖尿病的主要影响因素,A组与B组的上述各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性别、年龄、长期吸烟史、外伤感染、周围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危险因素,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实施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运动和呼吸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运动和呼吸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3/2014-05收治的7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 n=35)和实验组( n=35).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之运动和呼吸训练.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 FVC、FEV1、FEV1/FVC)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6个月治疗后,肺功能仪测定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研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采用运动和呼吸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申玲君;张海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PICCO容量性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PICCO容量性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溶液复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3-01重症监护病房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n=25)采用 PICCO 监护仪监测指标进行治疗,对照组( n=25)采用常规传统体液复苏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复苏12 h、72 h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复苏后6 h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治疗的使用呼吸机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以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护仪监测指标在感染性休克体液复苏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能够达到快速有效的组织灌注,纠正感染性休克的目的,避免了盲目补液对机体造成的伤害,具有安全性高、效果好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魏宏义;胡敏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导致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01/2015-05我院收治的100例行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中共有3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00%.而经多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FEV1%<70%、分期>Ⅱ期、导管留置时间>4 d及住院时间>12 d为导致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并发症在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仍有较高的发生率,且其可受多种因素的诱发,临床应注意控制危险因素.

    作者:冀华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针灸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02/2015-02收治的面部神经麻痹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n=42)和观察组( n=42),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接受中医针灸治疗,治疗18~20 d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62%(41/4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面部神经麻痹的治疗,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曾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在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n=31)和对照组( n=31).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产妇对治疗的满意度和产妇术后心理状态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焦虑情绪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明显提高产妇对剖宫产手术的满意度,缓解其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李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胸腔积液的病因及临床诊断特点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的病因与诊断特点.方法:分析我院2010-01/2015-01收治的102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年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诊断特点.结果:102例患者中,良性胸腔积液70例(68.63%),其中结核性导致41例(40.20%),心力衰竭所致9例(8.82%),肝硬化所致5例(4.90%),肾功能不全所致4例(3.92%),其他原因所致11例(10.78%);恶性胸腔积液32例(31.37%),其中肺癌所致19例(18.63%),肝癌胸膜转移所致5例(4.90%),乳腺癌所致3例(2.94%),其他原因所致5例(4.90%).40岁及以下患者主要以结核性胸腔积液为主,41岁及以上患者主要以肺癌性胸腔积液为主.结论:结核和肺癌是导致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肺癌是导致恶性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在临床中通过检验胸腔积液癌胚抗原含量可以检测肿瘤性质,采用胸腔镜检查可以确诊.

    作者:王现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与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恶性胸腔积液是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目前,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及治疗已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影像检查、胸腔积液生化分析以及细胞病理学检查的进步,本研究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与治疗的现状及进展进行叙述。

    作者:张俊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02/2015-02收治的1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门诊顺序分为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68),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就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8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糖值、尿蛋白排泄率及尿素氮含量、血肌酐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蛋白尿情况,保护患者肾功能,提高血糖、血压及血脂的达标率,帮助患者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耿立铭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对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改善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10/2015-05我院收治的64例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32)和观察组( n=32).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实施护理,观察组制定心理护理方案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实施护理前、后的SDS量表变化情况,同时调查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SD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平均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占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定心理护理方案对高龄产妇进行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利于缓解产妇的产后抑郁情绪,提高其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孕4月腹腔妊娠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25岁,因停经4月,阴道不规则流血2个月,腹部胀痛2 d入院.患者12岁初潮,23岁结婚,配偶体健,妊娠1次,生产0次.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4-11-03,停经后未出现明显早孕反应,停经2个月自觉腹痛不适,持续两三天后自行缓解,随后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少,色淡红,时有时无,持续至今,患者自以为月经不调,未诊治,未重视.近两天自觉下腹胀痛不适,遂就诊,行B 超提示:子宫右后方所见混合性包块多考虑腹腔妊娠,遂收住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10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8/61 mmHg,心肺未闻及异常,腹部微膨隆,腹软,无压痛.专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型,阴道通畅,无血迹,白色分泌物较多,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糜烂,宫颈光滑,有举痛,盆腔内可触及一直径12 cm ×12 cm ×13 cm大小包块,形态不规则,质中,活动度差,无压痛,子宫触及不清,双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无压痛.入院查血常规,尿常规及生化全项均正常.妇科彩超提示:子宫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子宫的左后方所见混合性包块多考虑腹腔妊娠可能,不排除残角子宫破裂可能.患者考虑腹腔妊娠,经科室讨论后决定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见腹腔有一直径约12 cm大小包块,其表面与子宫底部、肠管、大网膜、腹膜紧密粘连,分离粘连部分,打开包块,内见暗红色血液及凝血块,量共计约200 mL,取出约孕3个月大小死胎,似女性,未见明显羊水,取出胎盘及胎膜组织.再次探查见左侧卵巢及大网膜包裹于包块之上,考虑腹腔妊娠附着于大网膜,继发于卵巢,卵巢有破口,并与之包裹粘连.分离卵巢与大网膜,清除包块,行左侧卵巢成形术,左侧未探及明显输卵管组织,右侧卵巢正常,右侧输卵管为盲端,子宫约孕40余天大小,质中,形态规则,表面光滑.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不多.术后予预防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术后第4天,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痊愈出院。

    作者:者慧英;赵瑞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食管胃侧侧吻合术对胸段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36例患者,均通过病理检查及胃镜等确诊为食管癌.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49~78(平均62.13±1.84)岁;位于胸中段食管癌20例,胸下段食管癌16例。

    作者:虞林湘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消痔灵注射加手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40例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消痔灵注射液结合手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选取2002-02/2008-02我院收治的40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20)和观察组( n=20),对照组采用肛门紧缩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消痔灵注射液结合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6例;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1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5.5%)优于对照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痔灵注射液结合手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效果明显.

    作者:王秉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脉搏血氧仪对呼吸疾病患者的使用

    0引言血氧饱和度是患者重要的生命指针之一,过低的血氧饱和度在人体组织中将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缺氧性损伤。因此,临床上通常用简单的脉搏血氧仪来测量动脉血氧饱和度,这成为快速有效地发现患者的血氧不足的依据。

    作者:陈晓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患者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中运用小剂量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10/2015-05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80例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 n=40)单纯予以罗哌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组( n=40)选择小剂量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复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改变情况,同时评估其感觉、运动的阻滞时间和起效时间,并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T0和T2时间点的MAP值比较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T1时间点的MAP值对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更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而感觉、运动阻滞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观察组(9.75±0.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0.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用小剂量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对剖宫产产妇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总体麻醉效果较为理想,适合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许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行保乳术乳腺癌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行保乳术的乳腺癌患者65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33)和治疗组( n=32)。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治疗组采取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结论:围手术期间的护理可以提升行保乳术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欲晓;张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接受地佐辛对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疼痛的干预效果和推广价值.方法:选取2012-02/2015-03我院收治的接受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30)与观察组( n=30).对照组应用芬太尼预防术后疼痛,观察组应用地佐辛预防术后疼痛.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的情况和不良反应率.结果:对患者术后10 min和60 min两个时间段的VAS评分进行评估,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等指标,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疼痛,效果明显,可确保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与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聂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HBV-DNA、HBsAg、HBeAg的表达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HBV?DNA、HBsAg、HBeAg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4-03/2015-07贵州省铜仁德江县民族中医院收治的CHB患者500例,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的操作要求对患者血清中的 HBV?DNA、HBsAg、HBeAg进行检测.结果:500例 CHB 患者的血清中, HBV?DNA阳性者318例(阳性率63.6%),HBeAg阳性者398例(阳性率79.6%),患者血清 HBeAg 的浓度会随着 HBV?DNA量的增加而增加,存在正相关性;HBV?DNA量增加的组中的 HBsAg,反而低于中低等量的 HBV?DNA 中的 HBsAg, HBV?DNA量增加而HBsAg浓度反而下降,说明HBV?DNA和HBs Ag之间存在负相关性,相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掌握CHB患者血清中HBV?DNA、HBsAg、HBeAg的表达情况,对于评估免疫系统和病毒的相互作用及乙型肝炎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贺天辉;牟真娟;吴红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早期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01/2014-10我院收治的50例妇科腹腔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n=25)和对照组( n=2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肩痛、切口疼痛及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娟娟;丁长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探讨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与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与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3-06我院收治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血液标本在取标本后1h、4h、8h、24h进行检测,分析标本不同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经生化检验结果分析,血液标本在存放4 h的ALT、AST、TG、ALB、TP、TBIL等生化指标与存放1 h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存放8 h的ALT、AST、TG、ALB、TP、TBIL等生化指标与存放1 h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存放24 h的 ALT、AST、TG、ALB、TP、TBIL等生化指标与存放1 h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不同存放时间对患者生化经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临床应良好控制血液标本存放时间,从而减少检验结果的误差.

    作者:李玉霞;王海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急性肺炎的效果探讨

    目的: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盐酸氨溴索在急性肺炎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我校医院2014-01/2014-09收治的急性肺炎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盐酸氨溴索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设为对照组;另外选取我校医院2015-01/2015-09收治的急性肺炎学生患者30例,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设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以及盐酸氨溴索对急性肺炎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好,症状改善快,值得推广.

    作者:温莲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