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CNL术围术期护理措施

郭莹新;郭雪涛

关键词:PCNL术, 围手术期, 护理措施
摘要: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优势在于伤害小、术后无痛苦、取净结石的可能性大,而且它的应用广泛,利用留置的肾造瘘管可重复治疗残留的结石.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只有了解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选择合适的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处理是预防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并发症的关键.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溶血标本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对溶血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00份正常人群检验结果,其中有80份溶血标本,复检溶血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并与非溶血标本生化检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80份临床生化溶血标本中检验结果降低的生化项目有碱性磷酸酶(ALP);升高生化项目有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钾离子(K+)、总蛋白(TP)和总胆固醇(CHOL);比较分析溶血和非溶血的标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较好,变化小的生化项目有尿素氮(BUN)、肌酐(Cr)、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钙(Ca2+)和尿酸(UA);变化小且稳定性好的溶血和非溶血的标本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标本对部分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具有严重干扰性,影响结果的准确度,临床医护人员在采集标本至检测标本整个过程中应严格把握各个环节,避免因标本溶血而影响部分生化检验结果.

    作者:贾新勇;申燕;王秋萍;杨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在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在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06/2015-06我院收治的132例复发性流产产妇临床资料,将接受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的72例产妇作为研究组,仅采用传统观疗法的6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未出现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在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韦淑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家属参与式护理对直肠癌患者自护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护理对直肠癌患者自护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2015-09我院收治的7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家属参与式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社会支持度、心理状态的改善以及护理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参与式护理应用于直肠癌患者,能够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8%,对照组总有效率72.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指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更加理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作者:双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糖耐量异常患者早期肾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

    糖耐量异常(IGT)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主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肾病早期常缺乏明显且特异的临床表现.DM往往引起肾损伤,且常在血糖异常早期就已发生.因此了解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发生机制,早期诊断、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就IGT引起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机制、检测方法及治疗进展做相关论述.

    作者:王宇;曹中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对癌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08/2015-08本院收治的癌性胸腔积液患者5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n=25)选择化疗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n=25)选择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评定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症状分级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有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文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医学本科生特色性PBL临床教学新模式探索

    探讨医学本科生特色性PBL临床教学新模式的提出、设计理念及实施方式,这种新模式的研究吸取PBL教学之精髓,打碎传统教学模式固定不变的框架,结合现代国内临床教学特色,充分调动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诊断、检查和治疗能力,使得PBL教学模式成为当代临床教学的主体模式.

    作者:马如梦;马进;涂艳阳;许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程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妊高症孕产妇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30)和干预组(n=30).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患者以综合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血压控制较对照组更为理想,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高症患者产程中积极综合护理干预是保证痊愈的好护理措施,值得应用.

    作者:张娟娟;丁长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所致放射性食管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所致放射性食管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2-03/2014-03收治的53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所致放射性食管炎的相关因素.结果:所观察的53例患者中共有24例发生放射性食管炎,其中,Ⅰ级16例,Ⅱ级5例,Ⅲ级3例,总发生率为45.28% (24/53).经研究显示,KPS评分、病灶位置和放疗增敏是影响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主要因素,且KPS评分、病灶位置和放疗增敏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KPS评分、病灶位置和放疗增敏是影响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因素.

    作者:崔月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血气分析仪电解质测定结果比较

    目的:研究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血气分析仪电解质测定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同时采集我院呼吸内科2015-03/2015-06住院的132例患者的无抗凝静脉血与肝素钠抗凝动脉血,分别应用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ABL90血气分析仪测定电解质,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台仪器批内、批间精密度实验结果符合美国CLIA'88允许误差要求,但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相比,血气分析仪所测定的钾、钠离子浓度显著降低,氯离子浓度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气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对钾、钠、氯离子测定的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在临床参考应用时需区别对待,建议临床医生在对待两份不同仪器的电解质检验结果时,以生化分析仪的检测结果为准.

    作者:陈雀玲;张捷;常玉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性心梗PCI术后DIC1例报道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因“突发胸痛2h”于2015-04-14入院,既往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10余年.入院查体:血压76/40 mmHg,意识清,周身湿冷,双肺未闻及哕音,心率30次/min,律齐,偶闻及大炮音,未闻及杂音.腹部无异常.双下肢无浮肿.心电图: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Ⅱ、Ⅲ、AVF、V3R-5R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0.3 my,I、AVL导联ST段压低0.2-0.3 my.入院诊断: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立即行临时起搏器+急诊PCI术(抗栓等药物服用后).

    作者:张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腹腔镜手术在急性胆囊炎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12/2015-01收治的急性胆囊炎病例82例,并依照随机分配法分组,A组(n=42)于腹腔镜技术下切除胆囊,B组(n=40)选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包括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腹痛消除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等几项指标,同时评估两种术式的安全性.结果:①在术中指标上,A组的手术操作时间相比B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术后指标上,A组的腹痛消除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日相比B组均有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手术安全性比较,A组未见并发症出现,与B组的12.5%相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技术下行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具有较理想的效果,而且手术安全有保障,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值得在临床推行.

    作者:刘含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腰椎骨折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腰椎骨折患者术前、术后护理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4-04/2015-04我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50例患者均实施术前、术后护理,观察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50例患者干预后Barthel分值为(78.2±2.4)分,干预前Barthel分值为(34.2±5.2)分,干预后Barthel分值比干预前高,且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调查显示,满意36例,一般13例,不满1例,满意度为98%.随访2~12个月,显示患者无严重并发症以及不良情况,恢复良好.结论:对腰椎骨折患者给予术前、术后护理,能够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亚红;范国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受血者输血前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对受血者输血前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1000例,在受血前进行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检测,即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 1/2).对受血前感染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结果:6例为抗-HCV阳性,阳性率为0.6%;有12例为抗-TP阳性,阳性率为1.2%;79例为HBSAg阳性,阳性率为79%;2例为抗-HIV 1/2阳性,阳性率为0.2%;所有患者中,阳性为男性的有69例,阳性率为13.21%,阳性为女性的有30例,阳性率为6.27%;通过分析发现,男女感染性疾病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检测能够确定受血者是否在输血前就患有上述与输血相关的传染性疾病,能够及时避免一些因输血而出现感染疾病所导致的纠纷,也可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源,从而进行预见性管理,对于降低感染率,保证患者健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乐峰;杨治理;赫天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氨溴索药理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现状分析

    0 引言氨溴索属于溴已新在人体中活性代谢的产物,1980年初德国首次生产,开始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祛痰.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也有进一步的研究,不断挖掘出氨溴索药物的其他作用,也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此同时,氨溴索药物所具有的不良反应等也都浮出水面.本研究就氨溴索药物的药理机制、临床应用状况,以及不良反应等进行了分析.

    作者:宋华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切除,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切口长度(cm)、住院时间(d)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等评价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晓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集患者晨痰为标本,接种至血琼脂平板,35℃培养24h,采用DL-96细菌测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分析,进行结果判断.结果:1210份标本培养后共分离出348株菌株,病原菌检出阳性率28.8%,病原菌主要分布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鲍氏不动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高.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不同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临床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

    作者:刘淼;王利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体外碎石联合α1受体阻滞剂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应用α1-受体阻滞剂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6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结石直径约0.6~ 1.2 cm,在进行ESWS后随机分为三组进行观察,组1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组2为特拉唑嗪组,予以口服特拉唑嗪2 mg,1次/d;组3为坦索罗辛组,口服坦索罗辛0.4 mg,1次/d;每例患者治疗观察2周.结果:观察一周内对照组结石排出者20例,特拉唑嗪组为31例,坦索罗辛组为34例,特拉唑嗪组和坦索罗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拉唑嗪组和坦索罗辛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排石时间三组分别为(6.11±1.53)d,(3.53±1.41)d,(3.15±1.32)d,特拉唑嗪组和坦索罗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拉唑嗪组和坦索罗辛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1受体阻断剂能显著提高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结石排出率,缩短排石时间,特别是应用坦索罗辛不良反应较少,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王延虎;刘晓东;杨连鹏;宫兆元;常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肺动脉栓塞36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观察及分析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4-01/2015-06收治的3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胸膜炎性胸痛、气喘、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等症状.其中有17例患者误诊,误诊率为47.22%,经抗凝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给予合理的抗凝治疗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邵奎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5-03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老年女性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生皮下积液的患者16例(12.9%)、手术切口出现感染或坏死的患者6例(4.8%),上肢淋巴管阻塞性及炎性水肿4例(3.2%),手术切口因肌肉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2例(1.6%).3年存活率81.6%,5年存活率57.5%.结论:利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方式相对容易操作,术后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戚清毅;王晓东;王莎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