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敏
目的:分析慢性宫颈管炎患者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方案的具体操作以及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02/2014-07收治并确诊为慢性宫颈管炎的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 n=40)与观察组( n=40) .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保守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方案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通过对观察组资料进行分析后,归纳宫腔镜电切术各项临床指标. 结果: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大约6个月的随访并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到100%.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归纳观察组患者临床资料,平均手术时间为11 min,平均出血量为7.8 mL,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对慢性宫颈管炎患者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方案不但能够取得显著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不会出现严重不适反应,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普及.
作者:张桂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12/2014-02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探讨围术期护理措施,总结护理效果. 结果:3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中度疼痛10例,轻度疼痛19例,无痛1例;手术时间(75.3±10.5)min,术中出血量(35.8±5.2)mL,住院时间(5.4±0.3)d,治愈时间(12.3±2.1)d,均康复出院. 结论:在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应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康复速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朱春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普瑞巴林联合头痛宁胶囊对发作性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的防治作用. 方法:选取2012~2014年我院头痛专科门诊收治的96例偏头痛患者,按ICHD-Ⅲbeta标准分为发作性偏头痛(EM)组和慢性偏头痛(CM)组,对每组患者分别予以头痛宁胶囊、头痛宁胶囊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疗程6周. 对治疗前4周、治疗2周后6周内患者的头痛程度、头痛频率或头痛累计时间进行疗效评定. 三者任一评分减少30%即判定为有效. 结果:EM组内,单药治疗16例有效,联合治疗19例有效,总有效率76%,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CM组内,单药治疗15例有效,联合治疗22例有效,总有效率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整体比较,联合治疗与单药治疗差异显著(P<0.05). 结论:多靶点联合用药防治偏头痛,尤其对于慢性偏头痛,可能更为有效.
作者:雷革胜;胡晓辉;杨伟毅;宿长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结合针灸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13-05/2014-04收治的60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30)与研究组( n=30)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西药治疗,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配合针灸进行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通过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 97. 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使用中医辨证结合针灸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明征;刘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统一筹划城镇乡村的卫生发展不仅可以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是实施新医改的有效方法. 本研究从我院的双向转诊制度入手,联合实际工作,叙述了该制度的实施现状,并对转诊不畅通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了推进此项制度实施的对策.
作者:黄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无牙颌患者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100例无牙颌患者分为观察组( n=50)和对照组( n=50) . 对照组患者通过使用常规的治疗手段实施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使用口腔种植的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无牙颌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口腔种植修复术的治疗能够明显地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薛娟;周美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化疗常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 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4-01收治的经手术治疗后存在浸润性乳腺癌的6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AC→T方案化疗,对照组采用TAC方案化疗. 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1d与化疗后7d免疫功能、血象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其临床特点. 结果:化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CD4+( 43. 22 ± 2.76)%、CD8+(42.45±4.32)%、CD4+/CD8+(1.96±0.3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 IgA、IgG、IgM水平分别为(1.25±0.11)g/L、(8.21±1.22)g/L、(1.24± 0.21)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的 PLT、WBC、IL-4、IL-10水平分别为(175±24)×109/L、(8.43±2.42)× 109/L、(46.32±4.22)U/mL、(34.21±4.21)U/mL,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率与减少性的中性粒细胞发热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4. 12%、26. 47%,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但两组患者在水钠潴留、外周神经毒性、皮肤指甲改变及过敏等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不同化疗方案均存在不良反应,然而大多数为Ⅲ度以下的不良反应,均能耐受,予以有效处理后,不良反应有所好转.
作者:王轶珊;赵荣;李云霞;毕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常规西医配合血栓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压、心率、心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影响. 方法:将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54)和对照组( n=54) .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2%,对照组总有效率74.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治疗后血压、心率、心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更加理想,其心率、心功能、甘油三脂、胆固醇、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西医结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效果满意.
作者:关宏;魏芳晶;王翠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对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分析2012年和2014年因腹股沟疝在我院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病历资料,将嵌顿疝、糖尿病、过度肥胖、多次复发性疝、放化疗后患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排除. 将2012年符合条件的117例患者(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符合条件的103例患者(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作为观察组.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第3天晨温、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等指标,并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第3天晨温、切口愈合情况、住院天数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无高危感染因素的患者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时,围术期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对切口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长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临床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对稳定血糖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 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对生活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对于生活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以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戴海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急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有创呼吸机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确诊为急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有创呼吸机方案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此类患者接受有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意义. 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0%,其中13例患者临床效果为无效;疗效为有效的患者生命体征及心力衰竭症状有所改善,相对于治疗前其PaO2 与PaCO2 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方案诸如药物手段、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仍疗效不佳的患者,应对其实施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相关体征,缓解肺水肿、低氧血度等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王亿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3-02/2014-02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2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给予 CPAP 呼吸支持及氨溴索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16例患儿显效:面色转红润、呼吸困难减轻,呻吟消失,上机时间36~82 (平均70) h;8例患儿有效:上述症状明显改善,氧分压提高,上机时间140~168(平均145) h;2例患儿的母亲为重度胎盘早剥,生后有窒息史,产房抢救史,经CPAP治疗后效果不佳,家属终放弃治疗. 总有效率为92.3%. 结论:CPAP 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程缩短,不良反应发生较少,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桑跃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措施. 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与其他指标.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低于实验组,而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优化急诊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乌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肛门手术镇痛方式的选取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03/2013-07收治的120例接受肛门手术的痔病患者,抽签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 三组患者肛门手术分别采用麻醉、肛门内给药、肛门周边注射药物3种方式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比较三组患者术后6 h、24 h、48 h的镇痛效果以及临床观察镇痛有效率. 结果:术后6h三组VA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麻醉组VAS得分为(1.8±0.3)分,显著低于肛门内给药组(3.1±0.5)分、肛门周边注射药物组(2.6±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麻醉组(2.7±0.5)分、肛门周边注射药物组(2.8±0.3)分,显著低于肛门内给药组(3.5±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肛门内给药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肛门周边注射药物组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麻醉法缓解肛门手术患者疼痛感综合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雪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在剖宫产镇痛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4-03/2015-03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 对照组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实施全身麻醉. 结果:观察组产妇的VAS评分为(1.02±0.6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4±1.06)分,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率( 6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身麻醉在剖宫产镇痛过程中能够取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同时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安海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4-01/2015-01我院收治的3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梗阻组( n=16) ,行手术治疗;非梗阻组( n=22) ,行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梗阻组的术后并发症率显著高于非梗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病情急、危险大,应立即实施腹腔镜辅助下的胆囊切除术或取石并予以清创引流,而由于缺少抗炎治疗、胃肠减压、平衡电解质、抑酸等保守治疗措施,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术后更容易发生并发症,在临床中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宜采取病情评估、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的策略.
作者:李永崇;蔡天勇;马晗;李永刚;凡豫新;江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艾地苯醌联合丁苯肽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效果. 方法:将已筛选80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艾地苯醌口服,治疗组给予艾地苯醌与丁苯肽联合口服治疗.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价,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对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各个子项目进行比较,治疗组的疗效对对照组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艾地苯醌联合丁苯肽能更好地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赵志军;孙智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导致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 方法:选取2015-03/2015-09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后出现产后出血状况的患者92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无产后出血的剖宫产手术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 记录两组患者的产前体重指数、宫高、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身长,并分析实验组的产后出血原因、出血量和出血时间. 结果:实验组孕妇产前的体重指数为(29.02±3.23)kg/m2,宫高为(35.01±1.98)cm,新生儿体质量为(3.56±0.62)kg,新生儿身长为(49.89±2.41)cm,对照组产前孕妇的体重指数为(24.96±2.71)kg/m2,宫高为(34.87±2.02)cm,新生儿体质量为(3.31±0.76)kg,新生儿身长为(50.30±2.17)cm,实验组孕妇产前体重指数、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宫高、新生儿体重两组差异不大. 实验组70. 65%的患者因宫缩乏力导致出血,20.65%的患者由胎盘因素导致出血,6.52%的患者由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2.17%的患者由手术操作不当引起出血. 结论:病理妊娠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加,其中宫缩乏力是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手术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导致出血的高危因素,降低出血发生率.
作者:麻树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分析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01/2015-01我院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n=74) ,另选取同一时期的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n=74) ,对两组人群的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A1c值、白蛋白/肌酐的比值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A1c值、尿白蛋白/肌酐的比值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生化检测指标对辅助诊断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邢军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阴茎根部袖套样包皮环切术及传统术式治疗包皮过长的疗效. 方法:分析袖套式包皮切除术、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或包皮过长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对两种不同手术中患者的出血量、手术后创口出血、血肿、水肿情况,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伤口感染等并发症进行比较. 结果:袖套式包皮切除术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包皮环切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袖套式包皮切除术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较传统包皮环切术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阴茎根部包皮袖套样环切术在包皮过长手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包皮环切技术,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徐进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