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李慧;吴建顺
目的:对无痛肠镜下结肠息肉电凝电切治疗方案进行研究,探讨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意义.方法:将26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实施日常护理手段,后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整体的护理手段.结果:实验组在整体护理措施的干预下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差异以及临床意义(P <0.05).结论:结肠息肉治疗配合整体护理措施以及医护完美配合,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痊愈所需时间,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及手术成功率.
作者:贾艳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经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对宫外孕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与特点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2013收治宫外孕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并对其宫外孕类型以及声像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60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为近子宫型异位妊娠,余下47例患者为附件区异位妊娠。结论:采用经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对宫外孕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医生诊断宫外孕患者类型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临床依据。
作者:马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舌癌手术患者胃管使用的影响因素,结合临床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82例胃管使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病例留置胃管后,实施规范的健康教育和护理。观察组的病例通过分析胃管使用的影响因素,及时采用了相应的对策。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住院时间、非计划拔管、堵管、置管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影响患者正常使用胃管的原因有非计划拔管、堵管、置管后并发症等,经过及时的对症处理和积极护理,均未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和术后恢复。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舌癌术后留置胃管时间较长,要保证胃管的正常使用,达到治疗效果,就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对症处理。
作者:陆晓;秦丽英;赵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单纯全身麻醉的应激反应.方法:选取老年手术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观察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麻醉过程中不同阶段两组患者应激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切皮时、术中及术后,观察组内皮素水平和心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术中及术后观察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相比,老年患者单纯全身麻醉应激反应较大,临床中应慎重选择该麻醉方式.
作者:王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2/2014-02收治的5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 =25)和对照组(n =25),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明显降低(P <0.05),但植骨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骨轴长、跟骨宽度、Bohler 角、Gissane 角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根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采用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傅大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在胆管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2-01/2014-01收治的胆管结石患者中随机抽取6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不同类型的手术予以治疗,治愈出院后随访1年,统计治疗结果.结果:本组67例患者实施手术后,其中65例结石一次性取出(97.01%),2例出现结石残留,再次实施手术后取出,患者均全部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67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术后有合并感染和其他疾病,患者合并症发生率为10.45%.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优良率为94.03%.结论:胆道狭窄和胆汁引流通畅与否是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手术治疗中容易出现结石残留,根据患者病情,科学合理选择手术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徐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舒巴坦治疗 SAP(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2013收治的12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阿莫西林舒巴坦静脉注射,剂量为3.0 g 静脉注射,注射2次/d,疗程为7~14 d.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本次研究中,120例患者中,痊愈79例,占65.83%;有效30例,占25.00%;无效11例,占9.17%.常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肠胃道反应、过敏反应等,患者的症状较轻,停药并进行对症护理后,症状消失.结论:阿莫西林舒巴坦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建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150 mg/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非洛地平治疗2.5 mg/d,口服;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后选用多功能监测仪检测其血压变化,观察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例血压均有所下降,血压控制良好,但血压降压效果、稳定性及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92.00%)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降压效果优于厄贝沙坦单纯应用降压效果,其治法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整体护理在儿科呼吸机护理中的作用加以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接受呼吸机治疗患儿82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施以儿科呼吸机常规护理,试验组施以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入选患儿干预后的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患儿干预后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出现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试验组患儿家属对呼吸机专项护理服务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患儿群体施以整体护理干预,对降低该类患儿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服务满意率是积极有效的.
作者:陈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95例 HP 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对患者治疗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 HP 转阴率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经过1年的跟踪采访发现,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经比较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 HP 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消毒工作以及用药指导,可以降低疾病的复发,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胡瑞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急性心梗溶栓再通后 ST 段再抬高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12/2014-12我院收治的完成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情况和 ST 段抬高情况.结果:本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共有29例患者的血管再通,再通率为60.42%,其中有3例患者在溶栓治疗结束之后0~40 min 后再次发生 ST 抬高现象,ST 段抬高程度为0.4~1.1 mV,发病距离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为2.0~6.0 h,其中2例患者 ST 再抬高时伴有胸痛症状加剧情况.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3例 ST 段再抬高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均完全再通(100%).其中梗死相关血管包括左前降支近端病变1例,狭窄程度为65%~85%;左前降支中段病变1例,狭窄程度为70%~85%;右冠状动脉中段1例,狭窄程度为75%~90%.冠状动脉血流监测显示,TIMI2级1例,TIMI3级2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后出现 ST 段再抬高现象可以作为心肌再灌注成功的重要指标.
作者:朱建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中药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5-01我院收治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实验组增加中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 <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发作次数、发作天数以及每次头痛持续时间比较上,实验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给予中药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安全性高,值得普及.
作者:李中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提高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2-01/2013-12我院收治的54名甲亢合并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6名患者在起始治疗就联合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27名患者在治疗中期联合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11名患者未行抗病毒治疗.结果:54名患者在2014-05为止的随访中,肝功能都处于正常水平.结论:甲亢合并乙型肝炎患者根据其病史及临床症状不同选择抗病毒的治疗效果差异性不大(P <0.05).
作者:程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和近期预后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预适应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心肌缺血预适应,60例)和对照组(无心肌缺血预适应,50例).对两组治疗效果和近期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血清 cTnI、LDH、Ck-MB 及 CK 峰值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发病1个月内,观察组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近期预后较好.
作者:杨菊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传统开胸手术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07/2015-01所收治的32例患者,对其进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液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20.6±17.1)min,术中出血量(321.4±2.3)mL,引流液量(166.7±23.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5±2.3)d.结论:对于肺癌患者,由于开胸手术具有损伤大、切口长、出血多、肋间神经疼痛以及切口疼痛等缺点,因此,并不建议采取传统开胸手术,应采取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若遇到特殊情况,则再转开胸手术.
作者:贺海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阴道分娩软产道受损患者临床表现、诱发原因等,为以后临床对此类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提供有效数据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阴道分娩软产道损伤患者76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此类患者临床特点。结果:本次纳入研究对象中诱发阴道分娩软产道损伤主要是由于急产、滞产以及缩宫素使用导致的宫缩异常,其次为胎位异常,而会阴及阴道炎症、巨大胎儿、水肿与助产手法不恰当等也是诱发原因。结论:软产道受损是产科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对引发软产道损伤的高危因素有清楚的认识,对此类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与正确处理,提高助产人员的技术水准,从各个方面大程度降低软产道受损的概率。
作者:叶晓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产后腹膜炎大量腹水的发病机制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初步评价其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患者产后大量腹水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本病与产后炎症感染及自身免疫力下降有关。结论:提高对罕见和少见疾病的认识,加强孕期保健,预防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纪云;任翠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前,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培养,应用广泛的方法主要是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密度梯度离心培养法.向骨髓液中加入红细胞裂解液后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把红细胞裂解掉,提高了分离纯化 BMSCs 的效率.BMSCs的鉴定主要通过 BMSCs 表面抗原,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 BMSCs 的具有特异性的表面抗原标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越来越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作者:鲁先闯;黄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11/2014-11我院收治的施行妇科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拔管、呼吸恢复及呼叫睁眼等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妇科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思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从2013-06/2014-06我院收治的急性湿疹患者和慢性湿疹患者中各抽取20例,并选取10例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连接(SP)的方法,检测患者表皮和真皮细胞质中的表达.结果:IL-17在正常皮肤组织细胞中无表达,在湿疹患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浸润淋巴细胞中均有表达,且在急性湿疹中的表达高于慢性湿疹中的表达(P <0.05).结论:IL-17在湿疹患者发病初级阶段发挥作用.
作者:高金銮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