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先闯;黄健
目的:探讨对老年患者实施依托咪酯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10/2015-01到我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72例老年患者纳入研究,通过随机对照法将患者等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术中选择异丙酚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36例麻醉诱导选择依托咪酯进行,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麻醉情况.结果:手术各时点比较,两组的 SBP、DPB 和 HR 指标值基本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的术后苏醒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选择依托咪酯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可有效保障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并促使患者术后尽快苏醒,适合加强推广.
作者:廖成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前,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培养,应用广泛的方法主要是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密度梯度离心培养法.向骨髓液中加入红细胞裂解液后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把红细胞裂解掉,提高了分离纯化 BMSCs 的效率.BMSCs的鉴定主要通过 BMSCs 表面抗原,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 BMSCs 的具有特异性的表面抗原标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越来越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作者:鲁先闯;黄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11/2014-11我院收治的施行妇科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拔管、呼吸恢复及呼叫睁眼等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妇科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思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对甲状腺癌患者应用改良 Macfer 切口行功能性颈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01/2014-12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颈淋巴结清除术,观察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施行改良Macfer 切口,行规范性功能性颈清术,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个数、术后出血、淋巴漏、皮下积液、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喉返神经损伤以及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切口皮瓣坏死、无疤痕挛缩、切口疤痕不明显、耳垂感觉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甲状腺癌患者应用改良 Macfer 切口行功能性颈清治疗,能够取得突出的临床疗效且患者术后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影响颈淋巴结清扫效果的同时又兼顾了功能与美容,具有疤痕隐蔽、无疤痕挛缩、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龙龙;李海霞;连金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无痛肠镜下结肠息肉电凝电切治疗方案进行研究,探讨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意义.方法:将26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实施日常护理手段,后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整体的护理手段.结果:实验组在整体护理措施的干预下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差异以及临床意义(P <0.05).结论:结肠息肉治疗配合整体护理措施以及医护完美配合,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痊愈所需时间,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及手术成功率.
作者:贾艳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超敏过氧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手术切除的8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9.05%(58/8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淋巴结转移、淋巴浸润呈正相关,和癌症高、低分化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其表达在高分化癌和低分化癌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引起瘤内微血管密度增加,在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检测其表达情况有助于预测肺癌患者预后.
作者:利基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全程护理观察与干预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01/2015-01于我院住院分娩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90例产妇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例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则施以全程护理观察与干预服务,比较两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例干预后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例经干预后,产后2 h 出血量和产后24 h 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产后出血专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例施以全程护理观察与干预服务,在降低该类病例产后出血量、提高其对产后出血专项护理服务满意率方面优势明显.
作者:朱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博思清与氯氮平治疗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08-11/2014-12收治的100例符合 ICD-10单纯型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博思清组患者采用博思清治疗,氯氮平组患者给予氯氮平治疗.治疗3个月和6个月分别采用 PANSS 量表减分率评价疗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后氯氮平组患者总有效率与博思清组相当(P >0.05);而治疗6个月后博思清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氯氮平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博思清组发生率明显低于氯氮平组(P <0.05).结论:博思清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近期效果相当,但从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来看,博思清有明显优势,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毕见好;高丽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液净化治疗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1例慢性肾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血液净化治疗,记录并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电解质、酸碱变化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肌酐、血尿氮素、血钾水平、内环境 pH 值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可见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值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艺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旨在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4-12使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进行产前筛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中甲胎蛋白和 Free-β-hCG 浓度,使用计算机风险软件计算胎儿患18三体、21三体综合征的风险率,此外使用胰酶消化法进行产前羊水诊断.结果:A 组孕妇产前筛查率为91.64%(581/634),超声检查率为93.53%(593/634),B 组孕妇产前筛查率为94.82%(581/634),超声检查率为97.41%(593/63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前筛查和诊断可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初生缺陷检出率,提高人口质量,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罗群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后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病例施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病例96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施以一般护理,试验组施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手术病例干预后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胃大部切除术病例干预后并发症出现比例和护理质量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试验组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手术病例的并发症出现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病例,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病例施以综合护理,能够显著降低该类患者群体的并发症出现比例,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现实的推广价值.
作者:郭学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对腹部增强 CT 的胃肠道准备的影响。方法:对430例腹部增强 CT 的患者做好检查前的胃肠道准备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及护理,检查结束后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结论:对进行腹部检查的患者做好胃肠道准备及护理配合能有效保证 CT 检查的顺利进行。
作者:邱爽华;陈佳儿;江红;王雯;郑静云;蔡娇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对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近年到我院妇科接受治疗的6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同时随机将患者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实施全身静脉化疗,观察组30例实施介入治疗,研究两组的临床施治效果.结果:观察组实施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66.67%)相比对照组(36.67%)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合并症方面观察组(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46.67%),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妇科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疗效相对理想、可靠,且利于规避合并症的发生,适合推广.
作者:董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药调剂是中药应用于临床的重要环节,中药调配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中药在临床中的疗效。中药调剂人员在调配处方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还应该严格按照中药调剂规程进行调配。本文探讨了影响中药疗效的调剂因素。
作者:陈泽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32例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的诊疗体会.方法:选取2013-01/2014-01我院的32例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案例进行研究,观察子宫剖宫产瘢痕处妊娠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通过药物治疗的显效率为78.13%(25/32),有效率为15.63%(5/32),无效率为6.25%(2/32),总有效率为93.75%(30/32).表明药物对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后的住院天数平均为30~50 d,患者满意度为90.63%(29/32).结论:子宫剖宫产瘢痕处妊娠发生率较高,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住院时间较短,患者满意度较高.
作者:刘霄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和近期预后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预适应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心肌缺血预适应,60例)和对照组(无心肌缺血预适应,50例).对两组治疗效果和近期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血清 cTnI、LDH、Ck-MB 及 CK 峰值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发病1个月内,观察组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近期预后较好.
作者:杨菊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0 引言近年来因 EDTA 引发的血小板聚集发生血小板假性减少的病例越来越多.据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0.09%~0.13%[1],国内报道为0.09%~0.20%[2],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势必将造成一系列不必要的检查.根据对我院近发生的1例 EDTA 依赖的骨科患者进行分析及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会芳;杨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成人 still 变应性亚败血症病的临床表现.方法:对16例 still 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等.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发热(93.8%)、皮疹(87.5%)和关节痛(93.8%)是该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另外,咽痛、淋巴结肿大、肝肿大和脾肿大等也是常见症状.血清铁蛋白的阳性率达到93.8%,85.7%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于治疗无效的患者加用免疫抑制剂或者免疫球蛋白治疗.结论:结果表明,成人 still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皮疹和关节痛,血清铁蛋白的变化对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治疗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有时加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球蛋白.
作者:李永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0 引言阴茎折断为泌尿外科及男性科一种少见而严重的急症。常见原因为勃起阴茎受外力撞击引起海绵体白膜的断裂,长累及一侧或两侧阴茎海绵体,可同时伴尿道损伤。自2010-10/2012-06我院共收治阴茎折断病例14例,疗效满意,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李馨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率变异性(HRV)与心源猝死(SCD)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06/2014-06间我院接收的35例 AMI 后 SCD 患者和同期体检健康者35例作回顾性研究,对比观察两组人群的临床 HRV相关指标数据的差异.探讨临床 AMI 后的 SCD 患者的 HRV各指标特征,为临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同健康者相比,发生 AMI 后猝死患者的全窦性心搏 RR 间期标差(SDNN)、RR 间期平均标差(SDANN)、RR 间期邻差方根(RMSSD)、50 ms 以上 NN 期邻差百分比(PNN50)与低高频比值(LF /HF)等 HRV 指标数据值均显著更低(P <0.05).结论:AMI 后发生 SCD 者的 HRV 各项指标数据与健康者间存在明显差别,在临床诊断中可根据受检者的 HRV 数据特征对其发生 SCD 的风险进行预测,可起到降低临床中 SCD 发生率及加强 AMI 预后的作用.
作者:张建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