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阳
目的:分析慢性肺心病并冠心病的诊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12/2015-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慢性肺心病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观察组(n=98),并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性肺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 n=86).两组患者均行X线片、心电图等影像学检查,对照组行复方氨基酸、藻酸双酯钠、肝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及硝酸酯类药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漏诊率、误诊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各症状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并冠心病的诊断中漏诊、误诊率均较高,临床诊断需考虑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可能,且针对慢性肺心病并冠心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的效果较好.
作者:钟天辉;崔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 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46例患者的CT资料.结果:46例结直肠印戒细胞癌中,1例位于盲肠,7例位于升结肠,4例位于横结肠,4例位于降结肠,6例位于乙状结肠,24例位于直肠.肿瘤长度2~13.4(平均5.5) cm,病变肠壁厚度1~3.8(平均2.1) cm.43例表现为同心环状肠壁增厚,均匀增厚25例,不均匀增厚17例,3例表现为偏心性增厚,7例患者表现出靶环征. CT平扫呈均匀稍低密度影,增强后强化方式不一,以中度强化为主.结直肠肠周间隙中至重度浸润的有28例.6例患者出现有肠梗阻CT征象.31例伴有肠周淋巴结肿大;3例有肝脏转移灶,1例同时有肝脏及卵巢转移灶;14例有腹膜种转移;2例有盆腔内邻近器官受累.结论: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为年轻患者的肠壁的均匀或不均性环形增厚,病变范围较长.
作者:林圣美;张玮;翟红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适当的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中能够发挥的良好作用.方法:选取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的2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 n=100)和研究组( n=100),对照组采取普通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改良后的护理干预,包括加强基础护理、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及教育引导等.结果:研究组患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患儿的治疗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控制并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作者:严萍;黄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2010-06/2015-08收治的78例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 n=39)和对照组( n=39),给予实验组患者实施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采取常规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疲乏程度、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疲乏程度、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者加强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唐春梅;陈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人民医院2013-01/2015-01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以及同期抽取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次采用心电图以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进行诊断,观察心电图诊断情况以及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检测情况.结果:在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上,冠心病患者的病理性Q波、ST段下移合并T波倒置的发生率均比健康志愿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种方法在冠心病患者阴阳性率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志愿者比较上,心电图的阳性率比冠状动脉造影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心电图对冠心病进行诊断,操作方便,费用低廉,且不存在创伤性,然而为了降低误诊漏诊率,建议与其余方法联合.
作者:冯云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汉滩病毒包膜糖蛋白与宿主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构建含有汉滩病毒( HTNV)标准株76~118株包膜糖蛋白的假病毒,并对其进行检测。方法:将表达汉滩病毒包膜糖蛋白的质粒和以VSVΔG为骨架的假病毒颗粒,与293T细胞共转染,构建汉滩病毒的假病毒,用中和实验,受体抑制实验,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Blot对其抗原性、中和反应、受体作用等进行检测。结果:汉滩病毒假病毒与活病毒有相似的抗原特性,汉滩病毒假病毒可以模拟活病毒进入细胞的方式,其糖蛋白是以二聚体形式存在的。结论:成功构建含有汉滩病毒标准株包膜糖蛋白的假病毒,它与活病毒的抗原特性和受体作用的方式相似,这为进一步研究汉滩病毒包膜糖蛋白与宿主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作者:钟研;李金林;陈良君;杨占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0引言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8%,桥小脑角肿瘤的65%~90%[1],多为起源于听神经内听道段的前庭神经分支,因此以前庭神经鞘瘤命名更为准确,但临床仍习惯使用听神经瘤这一名称。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儿童少见。因肿瘤好发于桥小脑角区,对周围神经血管产生压迫,引起听力下降、耳鸣、耳聋、邻近神经刺激症状、小脑和脑干症状等,肿瘤较大者甚至造成颅内压增高引发脑疝导致患者死亡。目前主要通过手术切除达到治疗目的。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以及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听神经瘤的治疗不仅仅限于全切,还应包括如下内容:①全切肿瘤(包括内听道内肿瘤)且无严重术后并发症;②保留有效的面神经功能;③术前保留有效听力的病例力争保留有效听力[2]。
作者:李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2-04/2014-12克拉玛依市社区居民患恶性肿瘤患者并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同时接受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血糖管理的30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及其化疗前、化疗过程中、化疗后发生糖尿病状况,依据患者糖尿病状况分为A组( n=68)和B组( n=232),并对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2年.结果:A组68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并发恶性肿瘤后,患者血糖指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高,其上升幅度大概在20%~150%左右,在接受化疗过程中,血糖指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高,其增高幅度大概在20%~180%左右,而血糖控制,降糖药物的使用量有明显增加,每天胰岛素用量高达100 U.整个化疗期间,A组中共4例患者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现象. B组共12例患者在化疗第3~10周时,血糖呈上升状况.两组化疗前后合并糖尿病疾病患者均随访2年时间,A组68例患者中共15例患者疾病减轻(22.06%)、53例患者为稳定状态(77.94%);B组化疗后合并糖尿病的12例患者中共4例患者为减轻(33.33%),3例为稳定状态(25.00%),5例为糖耐量恢复正常(41.67%).结论:糖尿病和恶性肿瘤两者间存在密切相关性,糖尿病可加大恶性肿瘤发生可能性,恶性肿瘤在化疗过程中,也有可能引发糖尿病,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吴胜利;潘巧云;吴克雄;谢爱霞;高丽霞;朱玉婧;赵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介绍张小龙教授应用古人经典小方、个人经验小方在膏方调理中的应用。其膏方在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和调理气血津液,维持阴阳平衡和改善体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张教授认为膏方调理的患者,多为慢性病,患者往往主诉多种疾病,所陈述的病症和症状错综复杂,虚实相现,处方很难用单方应对,同样用药也不能用单味君药和几味臣药、佐药、使药解决问题,而在考虑总体保持阴阳、寒热、温凉平衡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应用经典小方或经验小方调理机体失衡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膏方定制和平时治病一样,辨证是关键,据证而辨,量身定做,一人一膏,在此前提下正确遣方用药。
作者:陈建新;张小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和腺瘤中KLF4和BIRC7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将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和腺瘤手术切除标本按常规制成石蜡包埋切片,对KLF4和BIRC7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结直肠癌KLF4表达阳性率较癌旁组织和腺瘤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直肠癌BIRC7表达阳性率较癌旁组织和腺瘤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LF4和BIRC7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的病理变化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能够清楚地反映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情况,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付银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分析磁共振( MRI)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07/2014-07收治的54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检查,以术后确诊情况作为标准,分析磁共振诊断准确性.结果:本组54例患者顺利完成磁共振检查,MRI检查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93.33%,准确率为90.74%;MRI诊断准确率与术前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磁共振检查敏感性和准确率较高,可减少误诊、漏诊事件,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专业参考.
作者:黄冬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以铝碳酸镁和西沙必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1/2015-01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凌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9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 n=48)与对照组( n=48),分别采用铝碳酸镁联合西沙必利和仅使用西沙必利治疗,其他治疗措施相同,治疗后,观察两组间的疗效及相关指标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胆汁反流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采用铝碳酸镁联合西沙必利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赵纯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使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41例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支架置入载瘤动脉,通过支架的网孔在动脉瘤腔填塞GDC.术后均进行临床随访1~10个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1例术后意外死亡,30例动脉瘤全部消失,8例大部分消失,2例动脉瘤复发.并发症:发生支架移位5例,其中支架释放后通过支架网眼超选动脉瘤腔时,支架向远端移位1例,但未导致任何严重后果,4例患者取出球囊时支架被球囊所带动而移位.发生血栓性脑梗死3例,颈内动脉一过性痉挛2例,1例弹簧圈末端自动脉瘤腔逸出,无其他明显并发症,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新方法,结合GDC是治疗颅内宽颈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钟剑烽;李斌;唐太昆;邱学才;马孝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对胎母输血综合征急诊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新疆喀什地区中心血站2012-02/2014-07收治的66例胎母输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n=33)和研究组( n=33),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的护理服务,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为患者提供综合全面的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满意程度(93.94%)明显优于对照组(84.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对胎母输血综合征急诊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效果明显,可使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临床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阿孜古丽·卡德尔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相关操作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4-0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方案治疗,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相关资料,归纳该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结果:根据患者临床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手术方式治疗,未发生死亡事件及严重术中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为(40.2±6.8) min;对其进行平均1年的随访,患者相关症状均有所改善,无复发事件.结论:对垂体瘤患者采取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方式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以及安全高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裴艳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Cancer Translational Medicine》(Online-ISSN:2395-3012,Print-ISSN:2395-3977)是一本开放获取、同行评议、学术性英文双月刊。本刊由中国转化医学和生物技术创新联盟、美国非营利性科技机构赛福地合作出版,主编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编委团队由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德国等国内外100多位专家组成。本刊旨在发表癌症转化医学研究新动态,促进该领域研究人员和临床从业者的交流和合作。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大部分小肠破裂病例在入院时可通过其既往史、临床表现和膈下游离气体诊断,但个别案例X线下表现无明显游离气体。易导致误诊、漏诊。本研究报告了1例剖腹探查确诊膈下游离气体阴性小肠破裂案例,讨论出膈下游离气体阴性急腹症的剖腹探查术指征,对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对症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康继;徐岩;郑润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在胃肠肿瘤治疗过程中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农垦管理局中心医院2013-01/2014-12收治的50例胃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过程中,把外科手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胃肠肿瘤基本被根除的患者有20例,仅有4例患者需要经过再次手术。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胃肠肿瘤的为主要的方法,和其他治疗方式相比,其在治疗效果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作者:郑伟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介绍了肠梗阻的临床常见原因,着重分析了各种肠梗阻的CT表现,并对其检查方法、鉴别、对手术及预后评估进行了分析,指出MSCT可有效显示绝大部分肠梗阻的原因及病变局部细节,可对病变做出准确的判断,是肠梗阻的无创的有效检查方法之一,并分析了CT检查的不足之处,探讨了影像新技术在肠梗阻中的应用可能。
作者:胡凡刚;梁文杰;张海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综述了不同病种术后短期留置导尿管的拔除时间,白天与夜晚拔除对排尿的影响,拔除前夹管训练的必要性,按需夹闭与定时夹闭对拔管后排尿的影响,膀胱充盈与空虚时拔管的比较。主动充盈与被动充盈时拔管的比较,以及不同拔除方法对排尿的影响,旨在为缩短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减少尿路感染、降低尿潴留提供依据。。
作者:金淑霞;高美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