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学生对性传播疾病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

吕海侠;李敏杰;韩蓁;王明旭

关键词:大学生, 性传播疾病, 认知状况,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西安市高校大学生对STDs知识的了解程度,以便有关部门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方法:对西安地区五所高校10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用Epi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对STDs知识的了解极少。对我国《性病防治管理》中规定重点防治的性病回答正确仅有124人,占12.2%;有关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了解,已婚者、医学生、年龄大的和受教育程度高者掌握程度,高于相应人群。结论:性传播疾病知识的教育亟待在大学生尤其在低年级学生中加强。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女大学生美容问题心理及对策

    随着医学美容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于美容受术者的心理探讨及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仅对门诊109例要求美容手术及治疗的女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初步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09例,均为女大学生,大学各年级均有,以大二、大三居多。年龄18-23岁。接受美容手术及治疗依次为:去痣、去疣58例,重睑术26例,隆鼻术10例,付耳切除3例,颈部小疤痕切除3例,斜视矫正2例,上睑下垂矫正1例,重唇及厚唇各1例,其他4例。

    作者:牛进宝;苏联珍;董永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铅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及社会伦理对策

    铅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重金属元素,从古至今对人类有着重要用途。但同时铅对人的机体具有毒性的负面效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对铅毒性的认识,8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关注环境低浓度铅对儿童生长发育、特别是智力发育的影响。我国毒理学工作者在流行病学、铅经胎盘转运的动力学以及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机制、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等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就以下有关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有关社会伦理对策措施。 儿童铅中毒是我国比较普遍和较重要的社会问题。王育文等调查发现,大部分儿童在行为异常发生前有长期铅接触史,包括被动吸烟、父母为铅作业人员或密切接触者、儿童有不良卫生习惯、家居交通要道、喜食涂有广告油彩的袋装食品等,且为上述多因素并存者居多。提示:长期低剂量铅暴露可能是儿童行为异常发病的危险因素[1]。何清等研究表明,幼儿园的彩色油漆、积木、转椅、儿童床的油漆中均含铅,这些物品很少清洗,儿童频繁接触使得手尘铅较高,如果卫生习惯较差一些,势必通过“手—口”接触将铅摄入体内,从而使体内血铅升高[2][3]。宋华琴等通过研究得出结论,铅摄取途径从食物和呼吸两个来源来看,90%一98%来自食物,其中89%来源于粮谷和蔬菜等植物性食物。儿童的血铅与操作智商及视觉反应时值高度相关,提示铅污染已对儿童的健康产生影响[4]。颜崇淮等研究发现,孕期被动吸烟、家庭成员接触铅、居室邻近马路、居住大环境有煤烟污染,以煤作为家用燃料和孕期食用皮蛋是胎儿期铅暴露的危险因素[5]。

    作者:蒋惠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精神科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及社会伦理对策

    精神科护理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其护患关系受诸多因素影响。本文从护士、医院、社会三方面就精神科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作了比较客观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社会伦理对策。

    作者:侯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医疗事故中的医学伦理问题

    医疗事故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社会问题。采取措施防范医疗事故成为卫生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医院管理、职业道德建设和正确处理医患关系三个方面提出了个人的意见。

    作者:兰迎春;陈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影响公众身后器官捐献意向的原因探讨

    分析了影响身后器官捐献意向的主要相关因素是职业、学历、专业,提出了需加大社会宣传建立健全器官捐献法规,建立实体组织,建立自愿者组织并进行社会协调,用法律法规规范器官移植患者的义务与责任。

    作者:赵芳忠;郭继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在校大学生对生殖健康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对性传播疾病、流产、避孕等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以便有关部门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方法:对西安地区五所高校10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用Epi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对STDs知识的了解较少;对生殖健康内容的了解也十分贫乏;对紧急避孕还比较陌生,有35.7%的学生不知道可用于紧急避孕的方法,学生中流产的发生率已有相当水平。结论:生殖健康知识的教育及避孕知识和技能教育亟待在大学生中尤其在低年级学生中加强。

    作者:吕海侠;韩蓁;李敏杰;王明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医患关系的伦理和法律属性比较研究

    目前人们从法律道德方面对医患关系缺乏比较规范的研究,本文对此加以对照,同时,认为当前医患之间的法律冲突主要是由于医务人员的道德缺陷,而承担法律责任的却是医疗卫生单位,从而得出医疗卫生单位进行医德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曹永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整体护理中护患角色冲突的分析与对策

    〕整体护理是一种崭新的护理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护患角色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冲突:低期望值与高发展目标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病人的自主性与护主的冲突、依赖与独立的冲突、外行的休闲与内行的忙碌之冲突。笔者分析了这些冲突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协调冲突的对策。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推进整体护理的实施,使之更加完善。

    作者:程心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法医工作与伦理

    在法医学实践中,特别是法医病理学和临床法医学中的尸体检验和活体检验,经常涉及到与伦理有关的问题。因此,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法医学、研究法医学很有必要。在法医工作中不仅要有较丰富的法医学知识,法医工作者的行为还要符合伦理学的原则。

    作者:王学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停止透析疗法的伦理剖析

    目的评价尿毒症病人的透析价值及有关停透的伦理方法通过对几个典型病例的分析,探讨ESRD病人的透析价值。结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的延长及科学的进步,尤其是透析技术的发展,使很多尿毒症病人得以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但随之而来重症透析病人及老年透析病人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如何评价尿毒症病人的透析价值及有关停透的伦理是肾脏科医生所必须关注的。本文就这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吴杏;叶任高;王莹;汪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无名氏病人抢救的伦理问题

    对身无分文的无名氏病人,在遵循“救死扶伤人道主义”原则的基础上,还应遵循①社会效益第一、病人利益至上的原则;②救治病人第一、费用第二的原则;③精心选择治疗方案的原则;④尊重生命价值的原则。救治无名氏病人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医院的投入,设立无名氏等病人的专项拨款。设立“危重病人救治基金”,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献出自己的爱心。鼓励老百姓参加社会医疗保险,使无名氏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作者:杨维兰;颜春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名人精子库的伦理学思考

    建立精子库只能用来解决不孕症问题,而商业炒作的“名人,博士精子库”,鼓吹所谓“优生”歪理,对生命平等观念,人是社会人,家庭伦理关系,不孕夫妇广泛生育选择权等带来冲击,引起伦理道德的困惑;必须严格规范精子库的建立,禁止其商业炒作。

    作者:赵敏;周丹慧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调查及护理要点探讨

    血液透析患者由于疾病和治疗的特点,容易引起各种心理失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本文对62例接受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书面问卷方法进行了心理调查,从七个方面找出了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相关原因。通过调查显示:情绪变化、社交减少、专门知识缺乏是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身体外形和多系统功能改变、家庭作用改变、家庭温暖减少、并发症引起的身体不适以及长期患病产生的自卑感,是引起上述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开展卫生宣教、加强心理护理、提高血液透析的工作质量,发挥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作用,是做好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工作的关键。

    作者:李春梅;杜娟;刘英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论加强医学生美育的积极作用

    美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学生的审美教育,对于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性情、培养人格、增进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沈秀敏;姜维茂;刘韵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会主义公益观的具体体现

    我国的医改总目标始终把立足点放在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基础上,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而改革,并通过改革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卫生服务。在医改中,建构新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益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伦理追求,是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举措。1 社区卫生服务以社会主义公益观为基础 卫生事业的公益观,是指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政策为谋求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而做出的一种公正选择。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ICU护士的角色行为与道德关系

    ICU护士良好的行为和职业道德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和进一步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ICU临床工作实践,阐明ICU护士的角色行为和道德关系,为ICU护士提出素质要求: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努力学习,自强不息;良好的专业素质。同时也提出道德要求:具有宽容、大度的胸怀;尊重病人的人格。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抢救和护理质量,使各项护理工作做到及时、安全、有效。

    作者:朱爱民;李松;闫月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医患交谈在病区管理中的作用

    医患交谈是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举措之一,我们通过增加医患交谈的次数,改革医患交谈的方式和丰富医患交谈的内容,不但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减少或杜绝了医疗纠纷,同时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扩大了收容。

    作者:金发光;刘春丽;谢永宏;肖晔;刘同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卫生改革攻坚阶段尤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8部门《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预示着我国卫生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卫生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无论卫生行政机关,还是卫生事业单位,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职工,都面临着改革的严峻考验,所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1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要点 当前,正值卫生改革的攻坚阶段。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很可能要以牺牲某些单位和人群的局部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全社会、全行业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指导意见》提出的加强卫生全行业管理,建立新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健全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整顿药品流通秩序,实行医药分开核算,规范配置卫生资源等项改革措施,很可能使得一些单位一时利益受到冲击,以致这些单位对卫生改革产生误解,甚至抵触。此时亟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教育和帮助卫生单位在处理利益关系的时候,提倡自我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对深化卫生改革的承受能力。与此同时,卫生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一些卫生单位领导和职工思想上难免产生种种震荡,特别是卫生行政机构改革和卫生事业单位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少的干部和职工将面临着下岗、转岗、分流、落聘的考验。过去只是站在一旁听听、看看企业改革的卫生职工现在“革”到自己的身上,长久以来以“铁饭碗”自居的卫生行业职工显然思想准备不充分,很可能产生失落和埋怨情绪。此时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讲清楚,把卫生部门和单位面临困难、问题及改革前景讲清楚,使大家明了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了人力资源重组和开发的意义,从而树立新的择业观,增强对人事制度改革的适应性。

    作者:姜芸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论医学论文参考文献规范化著录要求

    医学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作者对此却不以为然,有的科技论文甚至根本就不列参考文献这一项,有的作者即使列出这一项,但其写作格式极不规范,基本要求不明了。对此,本文作者就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的具体写作格式的规范性,作了详细的分析说明。并对《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来稿中参考文献的不规范情况作了分析。想以此提高作者对参考文献作用的重视,更好地进行规范性写作。以保证论文更具有科学性,便于文献检索和读者进一步深入阅读。

    作者:党静萍;李恩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为了保证护理教学质量,探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自设问卷对98级、99级护理专业、英护专业新生276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新生人校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自卑、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针对问题,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收到稳定情绪,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效果。

    作者:李凤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