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爱艾滋病相关人群实践医学人道主义

张瑞宏;周家荣;程传贤;李长富

关键词:关爱, 人道主义
摘要:通过组织医科院校学生参与对HIV/AIDS相关人群的关爱活动,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使青年学生自觉实践医学人道主义,提供医学伦理教育的一种模式.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好的伦理评审:人文关怀加上吹毛求疵

    好的伦理评审重要的是坚持独立评审的原则,从人文关怀这条主线加以把握,不忌讳吹毛求疵,依据伦理原则和规范,从而有利于使生物医学研究达到科学和伦理上的高标准.

    作者:沈铭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解读现代版希波格拉底誓言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也在大步迈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们被赋予了新的科学内涵.这一内涵在现代版希波格拉底誓言中得以详细阐述.

    作者:迟相林;郭兆荣;周丽;(艹問)红好;吴喜鹃;董春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和谐社会视角下食品安全的伦理学思考

    分析了目前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及流通领域违背伦理道德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食品生产者及食品企业伦理道德沦丧,政府行为、法制不健全,市场监管不力,食品源头污染严重,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提出应加强道德教育体系建设,完善法制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源头治理,完善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体系建设,提高公民食品安全意识等应对策略.

    作者:杨燕华;史天山;权正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医患矛盾社会根源透析

    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是复杂的,既有宏观的因素也有微观的因素.以宏观社会环境为背景,从医疗体制,保险制度、法律法规、社会观念、医学教育等七个方面对医患关系的社会根源进行探讨,以期对矛盾的解决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张桂芝;董兆举;王景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饮酒行为的文化心理探源

    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酒的消耗量上升,与酒相关的问题也相应呈上升趋势,并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分析我国传统酒文化对饮酒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心理学机制,将有助于酒相关政策的制订及健康教育项目的设计.

    作者:曹栋;郝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研究

    医学伦理学是对医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必修课程.只有明确课程定位,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作用,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培养合格医务工作者的目的.

    作者:尹奋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以专题讲授的形式构建适应各专业特殊技术要求的职业道德的教学内容.并以学生为本,全方位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为切入点,由既定结论向现实问题转变,分析社会多元利益冲突,提高学生在医疗实践中对复杂多变的道德关系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道德冲突的能力,实现职业道德的应用价值,并不断完善教材建设.

    作者:奚红;冯俊淇;赵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关于医院管理中医学语言质量管理的思考

    医学在长期的发展中已形成了鲜明的语体、语用特点,能否掌握这些特点,成为衡量医学语言使用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高质量的语言表达表现为在言语过程中使用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得体性和充足信息量.使用高质量的医学语言指导帮助患者不仅是对医学工作者的职业要求,也是现代医学的要求.对医学语言质量的管理应该成为医院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医院在服务质量评价中也应该将医学语言质量的评价纳入评价体系中.

    作者:王茜;严永祥;马菊华;瞿和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伦理道德原则在围围术期术期人文关怀中的体现

    人性化治疗和护理充分体现了对病人权利、尊严、自由和人格的尊重.在工作中要自觉应用伦理道德原则作为指导,其中包括病人第一原则、身心统一原则、恪守保密原则、一视同仁原则、优化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协同一致原则和精益求精原则等,充分考虑围术期病人的心理状态,在围术期全程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治疗和护理,对病人同情、鼓励以及进行心理治疗,体现人文关怀,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的诊疗气氛.

    作者:宋宣;李春秋;刘连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关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伦理学思考

    阐述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内涵,并对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进行了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医学的伦理思想、建设和谐社会的伦理思想三个层面的分析,结合首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的实践提出了志愿服务进一步的伦理规范.

    作者:陈涵;冯岩;戴苏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伦理缺陷及对策

    阐述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伦理缺陷,如护理技术操作中违反操作规程、减少工作程序;给药中的浪费现象及不按医嘱准时给药;在一些暴露性的操作中不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缺乏慎独修养以及对待特殊病人护理时的伦理缺陷等.提出要加强护理伦理学教育和护士人文素质的培养,关爱护士调动其工作热情,并加强监督机制,探索新的管理方式,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伦理道德修养,更好的维护病人利益,创造更为友善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汪淼;郭利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老年人的临终需求及其临终关怀的伦理原理

    结合三例死亡与临终需要的社会调查相关数据,概括分析了老年临终者的主要需求,提出:全力救治,全面、舒适照护以及消减痛苦是临终关怀的三个基本伦理原则.

    作者:刘喜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的实践研究

    论证了职业道德自律是现阶段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的主要方面.通过在医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伦理委员会活动、建立职工个人品牌等方式探索实践职业道德自律的做法,并阐述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细节、个性化管理等体会.

    作者:唐靖一;朱抗美;李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儿科实习医生加强医患关系伦理教育的着力点

    医学临床实习是由学生到医生的过渡,是接触患者的开始,必须在临床实践的多个环节中,重视和加强医患关系教育.使学生一进入临床阶段,就能得到医患关系教育,在良好的医患关系氛围中得到熏陶,尤其是在儿科实习.本文就实习医生在儿科实习中处理好医患关系应注意的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鲍作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关爱艾滋病相关人群实践医学人道主义

    通过组织医科院校学生参与对HIV/AIDS相关人群的关爱活动,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使青年学生自觉实践医学人道主义,提供医学伦理教育的一种模式.

    作者:张瑞宏;周家荣;程传贤;李长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改善卫生公平

    公平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医疗卫生领域分配的基本原则.中国的卫生公平排在世界倒数第四位,这是导致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责问题凸现的主要原因.卫生分配和利用的不公平导致基层卫生服务萎缩,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加之国家医药保障机制不健全,政府责任不到位,使得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居民对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差距拉大.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居民时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促进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权利的实现.根据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不良的现状,认为社区卫生服务必须围绕科学发展、机制保障、构建整体、以人为本、关注弱势的核心,才能有效改善公平,使群众分享经济社会文明进步的卫生资源成果.

    作者:孙德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白求恩精神与护士角色塑造

    白求恩精神是医护工作者宝贵而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医学伦理本性的集中体现.在护士角色塑造中应秉承白求恩精神的三个层面,从外在形象、内在道德和技术水平三个维度来实践对护士角色的塑造.

    作者:周艳;李勤;王丽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探析

    通过对当今国内外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积极进行医学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的研究和教学内容的探析,提出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的设置,明确指导思想,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作者:沈雁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试论医患关系的伦理属性与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

    市场经济务件下的医疗服务具有无私利他的道德责任和追求利益的需求,社会公众利益大化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目标.为病人大利益着想是医护专业根本的道德规范与责任,也是医患关系不可缺少的伦理基石.

    作者:郑大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性病疑病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目的:测定性病疑病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50例性病疑病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并以国内常模作为对照.结果:性病疑病症患者SCL-90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因子分值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结论:性病疑病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异常,提示在门诊上处理该病患者时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变化,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

    作者:王万卷;李红敏;葛文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