峗怡;贺加
目的 了解医护学生对于动物实验的态度和动物伦理教育的现状,探讨解决医护学生心理困惑的途径及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法,对247名医护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医护学生对动物实验的基本看法、对实验动物保护法规的了解、医护学生动物实验的伦理意识现状以及对于动物实验与临床工作的关系四个方面,并对部分医护学生进行心理访谈.结果 64.7%的医护学生接受动物实验,而35.3%的医护学生对此感到困惑或直接反对动物实验.医护学生在动物实验中的伦理教育缺失严重,大部分医护学生对于开设动物实验的目的、如何进行学习等目标不明确.结论 教师必须帮助医护学生分析动物实验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做好动物伦理法规的宣传工作;不断研究适合护理专业的实验项目.
作者:潘丽;涂腊根;江婉明;钟翠芬;阳小雅;林小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高等医学院校网络文化是弘扬和传播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是开展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重要载体.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网络文化建设,必须做到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相统一、科学管理与舆论引导相统一、专业化与全员化相统一、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多措并举,统筹协调,全面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
作者:孙宏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为优化护生人格、有效开展生命教育、培养护理伦理道德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和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对300余名高职3+2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13.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护生在爽直、重情、随和3个维度的分值高于常模,在坚韧、利他2个维度的分值低于常模,在活跃和严谨2个维度分值与常模无明显差异;护生对生命的认知处于中等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活跃、坚韧、重情、随和4个维度与生命态度呈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仅有坚韧和活跃维度进入回归方程,二者对生命态度的解释量为49.9%.结论 护生人格中的坚韧和活跃维度是影响生命态度的主要因素,作为护理教育者要注意培养护生的积极人格,树立护理伦理道德.
作者:李红;刘堃;郭蕾蕾;张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询问并记录9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状态,经归纳总结后,探讨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策.结果 9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存在6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求治急切:35例患者表现突出;陌生、恐惧:38例男性患者较52例女性患者表现突出;紧张、焦虑:文化程度较高的20例患者表现突出;失望、烦躁:10例文盲患者表现突出;自卑、胆怯:来自农村的15例患者表现较为突出;寻求名医:对急性牙髓炎的了解和认识较少的12例患者表现突出.针对每种心理问题提出不同的心理护理对策.结论 心理护理贯穿于急性牙髓炎患者治疗的全过程,可帮助患者排除已存在的及潜在的心理问题和反应,对疾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芳萍;张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我国本科教育中,卫生法学人才培养面临着部分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卫生法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偏低以及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亟待提高等问题.原因在于未形成医法融合的培养理念、欠缺医法有机结合与融合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中医法缺少融合、缺乏有实践经验的医法复合型师资队伍及医患和谐、医法和谐的教学与就业伦理导向有待加强.为此,必须树立医法融合的培养理念;加强专业特色课程建设,构建医法融合的课程体系;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实现医法的融合与共通;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坚持医法和谐、医患和谐的伦理导向,拓宽卫生法学学生就业渠道.
作者:刘兰秋;王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积极心理学关注的重点是人类的优点、价值,目的在于促使其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豁达开朗的性格,提高个体、群体、社会的幸福感.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总结医患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医患双方对医疗服务认识存在差异、医疗中的人文关怀减少、医患双方彼此缺乏信任.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培养医务人员与患者的积极品质、积极情绪与体验,需要转变科室、个人的工作观念;加强人文关怀的临床应用;转变患者的观念、态度;提升医患之间的信任度.
作者:张静平;郭玉芳;张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讨论了明代医家龚延贤的《万病回春》中“医家十要”、“病家十要”和“医家病家通病”,以此探讨其医德内涵及病人就诊原则等为医学伦理学发展的借鉴,“医家十要”将对医者的行为规范提升到了伦理层面,包括了仁爱之心、专业知识以及对同行的态度等方面.“病家十要”则是从病人的择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对医生的态度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医家病家通病”又从病人盲目择医、医生不问清病人病情病史等角度对改善医患关系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借鉴意义.
作者:艾华;蒋一玮;赵建磊;刘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各种医学高新技术手段的应用造成医患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越来越少,针对当前医学科技不断进步而医德情感却逐渐滑坡的现状,探讨医德情感在医学院校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培养方式:利用典型案例教育学生认识医德情感的重要性;采取课本知识与网络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医德情感;通过到医院实习、调查,培养学生的医德情感.
作者:刘瑛;高磊;李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实习期间是实习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良好医德的重要时期.利用医院文化对实习医学生进行良好医德的培育,树立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需要抓好实习医学生岗前培训教育,实习医院需严把带教老师质量关,同时,采取医德医风教育与专业课相结合,医院文化和医德医风教育相结合的措施.
作者:肖丽芳;廖生武;赖俊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干细胞技术具有非常可观的医学应用前景,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伦理问题.尤其是在干细胞的临床治疗中,除了技术本身的伦理问题,卫生系统内部各方的利益冲突、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研究者、投资者与医疗机构及患方之间的利益冲突等问题更加值得关注.为了促进干细胞治疗技术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尽快规范干细胞治疗技术的临床试验研究,建立健全准入制度和管理及评估机制,严格遵循干细胞治疗的伦理原则,即严格准入原则、不伤害原则、知情同意原则、非商业化原则.
作者:谭篆丽;古津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黄金大米”事件所暴露的问题既有伦理委员会本身缺乏道德自律的原因,也有相关法规制度设计上的欠缺.强调伦理委员会对知情同意全过程的监管,在伦理审查中引入问责机制,通过制度设计,使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监督的全过程尽可能实行信息公开,加大审查的透明度,尽快出台涉及人的临床研究法律规范.
作者:田晓山;袁洪;欧阳冬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以“本土化”作为创新点,通过对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工作本土化概念的描述,对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领域的本土化挑战与伦理困境进行分析.在对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本土化路径进行探究时,阐述了六大主要介入领域,并提出了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家人及好友为支持、以社区为支撑、以专业团队为保障的四位一体服务模式,以期为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及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事业的本土化路径提出建议.
作者:史金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残疾人体育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形态,它是残疾人生命活动彰显的过程,蕴含着残疾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残疾人体育教育是人权伦理学的要求,其也是对残疾人权利的尊重.国家和有关组织通过法律和公约保障残疾人这一权利的实现,也是残疾人与健全人公平享有权利与机会的体现.残疾人体育教育应摒弃功利主义思潮,贴近残疾学生的实际生活,以促进他们在生活质量、生活品位和生活格调上的提升,使其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生活、学会生活,终达到寻求生活意义和价值的目的.
作者:马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在借鉴国内外医学伦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了临床试验论文伦理学定量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知情同意、隐私保护、伦理委员会批准、公平性、利益冲突和不伤害六个维度,并制定了各维度具体指标及详细评分标准.
作者:张丹卓;刘雁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在介绍经医疗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而感染艾滋病病毒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既往案件的赔付情况及国外的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无过错”责任原则和“补偿”的概念,并提出医疗输血所致HIV感染的保险和补偿机制的伦理原则,包括公正原则、责任原则、相称原则、尊重原则、包容原则、应急优先原则、共济原则,以及建立医疗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HIV的保险和补偿机制,包括保险、基金会或补偿基金、国家补偿等;说明了经医疗输血或者使用血液制品感染HIV补偿的程序,以及补偿内容、补偿办法、补偿金额等;并提出建立经医疗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HIV补偿问题协调机制.同时,阐述了对若干问题的建议.
作者:邱仁宗;翟晓梅;贾平;戴苏娜;刘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通过阐述护士职业精神的生命伦理内涵,分析对护士的职业精神进行培育的意义: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医院和谐发展,完善整体护理模式等,提出了护士职业精神的培育路径:营造关怀生命的组织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升关爱生命的道德修养,深化情感关怀的实践行为.
作者:吴冰;白联缔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功利主义经过历代思想家的继承和发展,其中的集体主义原则、利他主义原则对医学生的价值理念产生了积极的借鉴与导向作用,但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如价值观取向功利化和现实化、极端个人主义.因此,应当强化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医乃仁术作为永不过时的医学价值导航,倡导医学中的“人道功利主义”,改善医学生价值观引导的教育大环境,以保证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作者:李雨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以“良医之培育”为主题,以希波克拉底之医道引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良医养成的方法:高等教育的任务、医学教育的内容、医学教育的主要责任、医学教育的目标、临床医学的特点、临床医学容易出错的地方、医师之职责、照顾病人的基本原则、医务人员对病人的义务、良医的特征.特别强调了人文社会科学对良医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了“不同凡想”在医学发明中的意义.
作者:张心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通过分析门诊统筹道德风险,包括以下四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道德风险;参保居民的道德风险;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与参保居民合谋的道德风险;医疗保险管理机构道德风险.提出防范门诊统筹道德风险的对策建议:创新门诊统筹支付方式、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声誉机制、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经办能力、完善门诊统筹监管机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等.
作者:李华业;胡西厚;于微微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