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山;袁洪;欧阳冬生
目的 考察医学生对医学人文能力的构成以及自身医学人文能力情况的认知,以对医学人文教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医学人文教学问卷对医学生进行调查,用SPSS18.0数据统计,进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具有显著差异.结果 大部分医学生对医学人文能力的构成总体认识较好,但是对于批判性思维能力认知不足,临床沟通能力不足.从性别差异看,男性与女性对于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批判能力、关怀能力等认知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明确医学人文教学能力的内涵,对加强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及医学人文实践教学、优化课程体系,整合师资队伍大有裨益.
作者:陈化;田冬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吸烟有害健康已为世界公认,为引起国际社会对烟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在每年的世界无烟日均设立一个值得关注的主题,从历年的世界无烟日主题分析来看,主要体现了对妇女及青少年等重点人群健康的关注、誓示烟草的危害、反对烟草促销与营销、创建无烟环境使人们免受烟草烟雾危害、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扼制烟草危害等方面的伦理责任.
作者:罗洁;叶兰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从肿瘤放射治疗的不确定性、患者知情权与“善意的谎言”之间的伦理悖论和终末期肿瘤病人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选择三个方面讨论了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伦理问题,旨在引发医务人员对放射治疗相关伦理问题的深入思考,通过不断提高肿瘤放射治疗的疗效、减少放射治疗并发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认真负责的履行告知义务;制定出台相关的法律条款,实现对安乐死等医学伦理问题的法律规范,以更好保障肿瘤患者的生命权和生命尊严.
作者:高春玲;应可满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黄金大米”事件所暴露的问题既有伦理委员会本身缺乏道德自律的原因,也有相关法规制度设计上的欠缺.强调伦理委员会对知情同意全过程的监管,在伦理审查中引入问责机制,通过制度设计,使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监督的全过程尽可能实行信息公开,加大审查的透明度,尽快出台涉及人的临床研究法律规范.
作者:田晓山;袁洪;欧阳冬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医学本科生对于医患沟通技能学习的态度,为改进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某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本科生采用中译版医患沟通态度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72份(有效率为90.7%),积极态度PAS和消极态度NAS分数均值是51.90和34.41.不同性别医学生间NAS及不同班级医学生的PAS和NAS分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代课教师需利用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学习的积极态度,采取有效措施将消极态度小化,以提高医患沟通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田冬霞;林杰才;陈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影响血液透析护士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以采取相应健康干预措施.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调查表,对8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调查表明,大部分护士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导致护士亚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工作压力大(97.5%).结论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护士亚健康问题,制定有利于提升护士健康水平的政策、制度;医院要重视护士身心健康的提升,护士长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护士要提升自身心理压力调适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此外,需要呼吁全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
作者:徐美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调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8级临床七年制学生人文技能掌握情况,探讨提高医学生临床实习沟通技能的方法和改革方向.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实习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对医患关系的认识程度、对人文技能的掌握情况等.结果 在42份问卷中,有27人认为在接诊患者过程中,精湛的医术占主要地位;有14人认为良好的医患沟通技能和高尚的人文素质重要;有30人认为目前的人文技能水平不高,有待提高;有34人希望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技能水平.结论 通过人文技能培训,医学生的沟通技能和人文技能均有所提高.
作者:马玲娜;仰曙芬;尹梅;陈志涛;孟德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讨论了明代医家龚延贤的《万病回春》中“医家十要”、“病家十要”和“医家病家通病”,以此探讨其医德内涵及病人就诊原则等为医学伦理学发展的借鉴,“医家十要”将对医者的行为规范提升到了伦理层面,包括了仁爱之心、专业知识以及对同行的态度等方面.“病家十要”则是从病人的择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对医生的态度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医家病家通病”又从病人盲目择医、医生不问清病人病情病史等角度对改善医患关系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借鉴意义.
作者:艾华;蒋一玮;赵建磊;刘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病人期望和需求,查找、分析医院为病人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期望之间的差距,以改进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1年5月~7月的住院病人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结果 二级指标体系满意度得分结果由高到低分别为:医德医风、医疗过程、服务态度、环境设施、管理效率、后勤服务、医疗费用.结论 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始终把医疗技术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强化服务意识,努力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同时以病人需求为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后勤服务工作.
作者:郭利侠;姚春;和新颖;杨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残疾人体育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形态,它是残疾人生命活动彰显的过程,蕴含着残疾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残疾人体育教育是人权伦理学的要求,其也是对残疾人权利的尊重.国家和有关组织通过法律和公约保障残疾人这一权利的实现,也是残疾人与健全人公平享有权利与机会的体现.残疾人体育教育应摒弃功利主义思潮,贴近残疾学生的实际生活,以促进他们在生活质量、生活品位和生活格调上的提升,使其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生活、学会生活,终达到寻求生活意义和价值的目的.
作者:马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建立新型的医患平等合作关系是现代医学服务的宗旨,而不对称的医患角色关系表现为不对称的医学信息、不对称的人际关系、机构权力唯医生所独有.医患会话所产生的角色差异是导致言语角色关系不对称的原因之一.需构建和谐医患会话的伦理合作态度、礼貌准则,尊重患者知情权和自主权,减少医学术语、加强医患沟通.
作者:任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通过对医患沟通中的伦理原则加以分析、讨论,从准确理解和定位医患关系、纠正医患双方信息上的不对称、强调医患双方道德和行为上的约束、维护医患双方主体地位上的平等、注重医患双方人格与价值取向上的独立等方面引导医务人员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从而实现良好的医患沟通,建立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
作者:吉爱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以“良医之培育”为主题,以希波克拉底之医道引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良医养成的方法:高等教育的任务、医学教育的内容、医学教育的主要责任、医学教育的目标、临床医学的特点、临床医学容易出错的地方、医师之职责、照顾病人的基本原则、医务人员对病人的义务、良医的特征.特别强调了人文社会科学对良医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了“不同凡想”在医学发明中的意义.
作者:张心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医事法学着重探讨医事活动涉及法律规范的理论体系以及司法实务及立法兴废等问题,应当有其独立的法律体系;但其尚未被正式列入专业目录,与医学法学、卫生法学之间定位存在的模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教学改革与学科发展.通过廓清其内涵,分析国外经验,建议医事法学教学改革应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完善医事法学理论体系.
作者:峗怡;贺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高等医学院校网络文化是弘扬和传播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是开展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重要载体.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网络文化建设,必须做到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相统一、科学管理与舆论引导相统一、专业化与全员化相统一、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多措并举,统筹协调,全面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
作者:孙宏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医德塑造是医者灵魂的塑造,人的品质塑造.通过讨论价值理性基础——塑信念的皈依之心、价值感知基础——塑医学的专业精神、价值情感基础——塑生命的仁心情怀,提出从内心深处开展“心灵手术”,如正确认识信念;医学专业精神是医学与社会达成承诺的基础,敬业才能精业;培养仁爱之心,首重尊重生命;培养对生命的爱心等,夯实医德塑造之本.
作者:冯巍;张京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当前某校护理伦理学教学的现状,根据学生反馈,发现其问题所在并完善课程设置,促进《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改革.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某军医大学2009级和2010级护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65.74%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开设和学习《护理伦理学》课程;35.19%的学生认为课程开设应贯穿四年护理本科教育的始终;48.15%的学生认为恰当的课时数为21 ~ 30学时;46.29%的学生选择开卷考试作为考试方式;74.07%的学生认为教师应具备哲学、伦理学专业背景;学生喜爱的授课方式前三类排序及分值依次为:观看教学影片(475分)、外出参观见习(428分)、课堂案例分析(420分);学生认为必要的授课内容前三项排序及分值依次为:护理伦理问题判断与决策技能(569分)、临床护理伦理实践准则(552分)、护理伦理学基本理论和原则(533分).结论 对于军医大学护生,其在校伦理教育必须适应未来工作需要,课程设置需符合学生特点;道德教育需结合高低标准;师资建设需强化专业背景.
作者:杜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询问并记录9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状态,经归纳总结后,探讨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策.结果 9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存在6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求治急切:35例患者表现突出;陌生、恐惧:38例男性患者较52例女性患者表现突出;紧张、焦虑:文化程度较高的20例患者表现突出;失望、烦躁:10例文盲患者表现突出;自卑、胆怯:来自农村的15例患者表现较为突出;寻求名医:对急性牙髓炎的了解和认识较少的12例患者表现突出.针对每种心理问题提出不同的心理护理对策.结论 心理护理贯穿于急性牙髓炎患者治疗的全过程,可帮助患者排除已存在的及潜在的心理问题和反应,对疾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芳萍;张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功利主义经过历代思想家的继承和发展,其中的集体主义原则、利他主义原则对医学生的价值理念产生了积极的借鉴与导向作用,但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如价值观取向功利化和现实化、极端个人主义.因此,应当强化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医乃仁术作为永不过时的医学价值导航,倡导医学中的“人道功利主义”,改善医学生价值观引导的教育大环境,以保证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作者:李雨蕙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