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患会话语用分析与构建和谐医患的伦理合作原则

任宁

关键词:医患会话, 合作原则, 和谐医患, 权势关系, 态度准则
摘要:建立新型的医患平等合作关系是现代医学服务的宗旨,而不对称的医患角色关系表现为不对称的医学信息、不对称的人际关系、机构权力唯医生所独有.医患会话所产生的角色差异是导致言语角色关系不对称的原因之一.需构建和谐医患会话的伦理合作态度、礼貌准则,尊重患者知情权和自主权,减少医学术语、加强医患沟通.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积极心理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

    积极心理学关注的重点是人类的优点、价值,目的在于促使其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豁达开朗的性格,提高个体、群体、社会的幸福感.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总结医患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医患双方对医疗服务认识存在差异、医疗中的人文关怀减少、医患双方彼此缺乏信任.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培养医务人员与患者的积极品质、积极情绪与体验,需要转变科室、个人的工作观念;加强人文关怀的临床应用;转变患者的观念、态度;提升医患之间的信任度.

    作者:张静平;郭玉芳;张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医事法学的学科定位、研究范畴与教学改革

    医事法学着重探讨医事活动涉及法律规范的理论体系以及司法实务及立法兴废等问题,应当有其独立的法律体系;但其尚未被正式列入专业目录,与医学法学、卫生法学之间定位存在的模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教学改革与学科发展.通过廓清其内涵,分析国外经验,建议医事法学教学改革应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完善医事法学理论体系.

    作者:峗怡;贺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病人满意度工作的现状调查

    目的 探讨影响公立医院提升病人满意度的因素,为进一步优化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以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为对象,针对病人满意度工作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医院精神文明建设与病人满意度测评工作得到广泛认可;病人满意度工作应发挥更大作用;当前工作的薄弱之处需在后续工作中落实整改.结论 新医改形势下病人满意度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国内病人满意度工作尚需不断完善;病人意见及建议在运用中存在困难;建议根据调研结果,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建立环形工作机制.

    作者:姚君;李玮婷;郭永瑾;郑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利用医院文化培育实习医学生医德的几点思考

    实习期间是实习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良好医德的重要时期.利用医院文化对实习医学生进行良好医德的培育,树立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需要抓好实习医学生岗前培训教育,实习医院需严把带教老师质量关,同时,采取医德医风教育与专业课相结合,医院文化和医德医风教育相结合的措施.

    作者:肖丽芳;廖生武;赖俊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临床试验论文伦理学评价定量研究初探

    在借鉴国内外医学伦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了临床试验论文伦理学定量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知情同意、隐私保护、伦理委员会批准、公平性、利益冲突和不伤害六个维度,并制定了各维度具体指标及详细评分标准.

    作者:张丹卓;刘雁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从世界名人猝死谈开展亚健康教育干预的伦理学意义

    通过对一再发生的世界名人猝死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身心健康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引用健康伦理学的相关知识对开展亚健康教育进行了深层次地思考,指出亚健康教育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开展亚健康教育的伦理学意义在于其是帮助个体实现健康发展的有效渠道;是构建健康型社会的必要手段;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利于控制医疗行为的垄断,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阮伟清;廖生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医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与创新医德文化要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医德教育与奖惩监督的关系、精湛技术与高尚医德的关系.创新“医德文化”,必须树立淡泊名利的职业精神,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执业理念,必须培养热爱病人的职业情感,必须培育诚实慎独的职业品行,必须掌握娴熟精湛的医疗技术,必须弘扬特色医德文化.

    作者:廖生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关于建立经医疗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病毒保险和补偿机制的意见

    在介绍经医疗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而感染艾滋病病毒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既往案件的赔付情况及国外的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无过错”责任原则和“补偿”的概念,并提出医疗输血所致HIV感染的保险和补偿机制的伦理原则,包括公正原则、责任原则、相称原则、尊重原则、包容原则、应急优先原则、共济原则,以及建立医疗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HIV的保险和补偿机制,包括保险、基金会或补偿基金、国家补偿等;说明了经医疗输血或者使用血液制品感染HIV补偿的程序,以及补偿内容、补偿办法、补偿金额等;并提出建立经医疗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HIV补偿问题协调机制.同时,阐述了对若干问题的建议.

    作者:邱仁宗;翟晓梅;贾平;戴苏娜;刘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基于军医大学护生视角的护理伦理学课程现状与改革

    目的 了解当前某校护理伦理学教学的现状,根据学生反馈,发现其问题所在并完善课程设置,促进《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改革.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某军医大学2009级和2010级护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65.74%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开设和学习《护理伦理学》课程;35.19%的学生认为课程开设应贯穿四年护理本科教育的始终;48.15%的学生认为恰当的课时数为21 ~ 30学时;46.29%的学生选择开卷考试作为考试方式;74.07%的学生认为教师应具备哲学、伦理学专业背景;学生喜爱的授课方式前三类排序及分值依次为:观看教学影片(475分)、外出参观见习(428分)、课堂案例分析(420分);学生认为必要的授课内容前三项排序及分值依次为:护理伦理问题判断与决策技能(569分)、临床护理伦理实践准则(552分)、护理伦理学基本理论和原则(533分).结论 对于军医大学护生,其在校伦理教育必须适应未来工作需要,课程设置需符合学生特点;道德教育需结合高低标准;师资建设需强化专业背景.

    作者:杜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某三甲医院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二级指标结果的分析

    目的 了解病人期望和需求,查找、分析医院为病人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期望之间的差距,以改进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1年5月~7月的住院病人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结果 二级指标体系满意度得分结果由高到低分别为:医德医风、医疗过程、服务态度、环境设施、管理效率、后勤服务、医疗费用.结论 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始终把医疗技术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强化服务意识,努力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同时以病人需求为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后勤服务工作.

    作者:郭利侠;姚春;和新颖;杨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我与《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纪念《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创刊25周年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我国本科教育中的卫生法学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研究

    我国本科教育中,卫生法学人才培养面临着部分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卫生法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偏低以及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亟待提高等问题.原因在于未形成医法融合的培养理念、欠缺医法有机结合与融合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中医法缺少融合、缺乏有实践经验的医法复合型师资队伍及医患和谐、医法和谐的教学与就业伦理导向有待加强.为此,必须树立医法融合的培养理念;加强专业特色课程建设,构建医法融合的课程体系;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实现医法的融合与共通;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坚持医法和谐、医患和谐的伦理导向,拓宽卫生法学学生就业渠道.

    作者:刘兰秋;王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人文关怀干预在治疗甲状腺癌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人文关怀干预对甲状腺癌患者心理消极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某院外科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干预组)和B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A、B组均采用传统护理方法,A组在传统护理的同时,加以人文关怀进行干预.监测记录A、B两组患者在进行人文关怀干预前后心理消极状况的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98%,高于B组的总有效率(78%),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进行人文干预后的平均SAS评分为(37.50±3.78),较进行人文干预前明显减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进行人文干预后的SAS评分为(50.05±2.88),较心理干预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此外,与B组相比,A组患者接受心理干预后,其焦虑紧张情绪改善更为明显.结论 人文关怀能帮助改善甲状腺癌患者的消极心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预后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可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推广.

    作者:周胜娥;王莹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功利主义视角下医学生价值理念的现状研究

    功利主义经过历代思想家的继承和发展,其中的集体主义原则、利他主义原则对医学生的价值理念产生了积极的借鉴与导向作用,但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如价值观取向功利化和现实化、极端个人主义.因此,应当强化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医乃仁术作为永不过时的医学价值导航,倡导医学中的“人道功利主义”,改善医学生价值观引导的教育大环境,以保证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作者:李雨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医患会话语用分析与构建和谐医患的伦理合作原则

    建立新型的医患平等合作关系是现代医学服务的宗旨,而不对称的医患角色关系表现为不对称的医学信息、不对称的人际关系、机构权力唯医生所独有.医患会话所产生的角色差异是导致言语角色关系不对称的原因之一.需构建和谐医患会话的伦理合作态度、礼貌准则,尊重患者知情权和自主权,减少医学术语、加强医患沟通.

    作者:任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产妇住院期间对隐私保护的需求调查及应对策略

    目的 探讨产妇在住院期间的隐私保护需求,为提高产妇住院期间的隐私保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产妇在住院期间对隐私保护需求”问卷调查表,对577例住院产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住院期间产妇对个人隐私保护的需求居首位,对委托人和异性医务人员的保护需求较低.结论 产妇住院期间对个人的隐私保护需求较高,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应增强产妇隐私保护意识,将产妇病史、隐私部位作为保护重点,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护产妇隐私,可以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和产妇住院满意度.

    作者:卢蓉;吕苏芳;张春霆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黄金大米”事件的反思——用科学理性和道德规范做好伦理审查

    “黄金大米”事件所暴露的问题既有伦理委员会本身缺乏道德自律的原因,也有相关法规制度设计上的欠缺.强调伦理委员会对知情同意全过程的监管,在伦理审查中引入问责机制,通过制度设计,使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监督的全过程尽可能实行信息公开,加大审查的透明度,尽快出台涉及人的临床研究法律规范.

    作者:田晓山;袁洪;欧阳冬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对医学生仁爱情感的调查与认识

    目的 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了解医学生对医业的热爱,对他人的关怀等仁爱情感的现状,并探讨培育医学生仁爱情感的有效对策和途径.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了解医学生仁爱情感状况;进行访谈,了解医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知情况.结果 当前,医学生医德情感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存在人情淡漠,对他人、他事漠不关心等问题.结论 要通过激发对医业的热爱,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加强道德自律,从身边小事做起;增强心理疏导,培养医学生的健全人格等措施,提升医学生的医学伦理学教育水平.

    作者:何学军;张荣波;赵昌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本土化路径初探

    以“本土化”作为创新点,通过对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工作本土化概念的描述,对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领域的本土化挑战与伦理困境进行分析.在对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本土化路径进行探究时,阐述了六大主要介入领域,并提出了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家人及好友为支持、以社区为支撑、以专业团队为保障的四位一体服务模式,以期为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及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事业的本土化路径提出建议.

    作者:史金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生命关怀视角下护士职业精神的培育

    通过阐述护士职业精神的生命伦理内涵,分析对护士的职业精神进行培育的意义: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医院和谐发展,完善整体护理模式等,提出了护士职业精神的培育路径:营造关怀生命的组织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升关爱生命的道德修养,深化情感关怀的实践行为.

    作者:吴冰;白联缔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